在泰戈爾居住的地方
我終於來到了印度的加爾各答城,這裡有我夢中想見到的泰戈爾的故鄉和探祕泰戈爾生活過的故居。穿過大大小小十幾條街道,它終於出現在我的眼前,那一處兩層樓的紅色建築被掩蓋在茂密的綠色植物之中,在陽光下耀得閃亮。
這就是泰戈爾的故居。院子不大,內有一塊草坪,草坪綠油油的,旁邊開著一些小花。這裡顯得十分靜謐,這屋自然而然地與外界的喧鬧隔絕開來。一九一三年,這位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甚至可以說他是人類史上偉大的文學巨匠,憑藉他的《吉檀迦利》詩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光流逝,距今一個多世紀過去了,他留下的那些美麗憂傷的詩句子歷經時光的洗滌和海浪淘沙之後,仍然閃耀著雋永的光芒。在這套簡單住宅走出文壇大師泰戈爾,讓我肅然起敬。
輕輕地沿著小街走近它,微風悠悠地吹來,又似在傳遞一種聲音。輕輕地觸控那樓的窗門,忽覺文學大師創作的靈氣猶在,拾取鑲嵌和浸潤在每塊磚石中的創作的靈感,與心靈的感悟碰撞。
呵,泰戈爾巷的這幢故居現在已成為了紀念一代偉人的博物館,它雖然面積不大,但卻顯得十分珍貴,吸引了世界各地關注大文豪泰戈爾的文人疾步走來。門開了,這是一幢小樓,是一幢屬於一位文學大家的文物的小樓。進屋必須脫鞋,於是腳步輕輕的,怕是驚醒了正在睡眠之中的文學大師。
右邊的房間中,掛著一張面貌慈祥,長髯下垂的畫像,這就是泰戈爾。室內沒什麼陳設,地上擺著插著鮮花的銅瓶,屋子連著屋子。裡面掛有泰戈爾的手稿及繪畫展覽室,室內還有他的粉絲和文學青年和泰戈爾一起留下的三百多幅墨寶,這些珍品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每一幅畫都是一個鮮明的主題,栩栩如生,展示了文學大師對生活充滿的無限的愛。
室內還有大師生前留下的遺物。有櫃子、長袍還有牆上掛著他在當年到中國北京時間拍攝的一些珍貴照片,此外,小樓上還有他的小小休息室,餐廳和簡樸的小劇場。這些展屋構勒出大師生前對生活無限的憧憬和美好向往。望著大師的創作室一角,激動、崇敬一齊湧上心來,我記憶的閘門像潮水一樣一瀉而出。
瞭解泰戈爾的時候還是在中學時代。那純粹是一次意外。那天,我無意中翻閱了從書報亭買來的那張文學小報,印度文豪泰戈爾的名字躍然紙上。以詩集《吉檀迦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他正微笑著向我們走來。從那時起我開始認識他和了解他,他的許多讓人傳遞的生活故事令人感悟。
二十世紀初期的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殖民者的剝削和壓迫,使這個古老國家的人民陷入了貧窮和愚昧。為了喚醒這個沉睡的巨人,有兩位偉人應運而生。一位是民族解放運動的領袖“聖雄”甘地,另外一位就是印度近代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巨匠泰戈爾。榮獲若貝爾獎的《吉檀迦利》詩集是由一百零三首詩歌組成,是泰戈爾在他五十歲那年從自己的三本詩集《柰維德雅》、《克雅》、《吉檀迦利》及他發表在報紙雜誌上的詩歌中精選而出的。。這本詩集是泰戈爾哲理詩集的代表作,被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國流傳,它對二十世紀世界文壇產生過深遠而廣泛的影響。一九一二年,泰戈爾將《吉檀迦利》翻譯成英文,第二年就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獎的授獎詞是這樣的:由於他那至為敏銳、清新與優美的詩篇,這些詩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並且由他自己用英文表達出來,便使他那充滿詩意的思想成為西方文學的一部分。
在泰戈爾寫的詩的字裡行間,我們可以在誦讀中看見天真無邪的兒童在海邊追逐嬉笑,看見挑燈頂罐、裙帶飄飄的印度少女在田間行走,聽到園中、渡口吹著蘆笛的印度工人在向人們輕聲訴說,還有那些美麗的田園風光的美麗……
看到泰戈爾的創作室,使我想起文友隔水望伊人,是她對泰戈爾的詩歌特別崇拜,有時甚至會讀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她經常這樣說:讀泰戈爾的詩時常常會被其中的經典語言傾倒,在泰戈爾筆下的童話般世界裡,是我們渴望和尋找的桃花源。在那裡都可以找到人與人之間,人和自然之間的和諧,沒有了人與人的鬥爭,是淨化環境的世界,一切的喧鬧會消失得不見。在詩文的大海、高山、森林和草地上閱讀散步,心是自由的,可以無拘無束地迴歸孩童的純真與爛漫。在那裡,有著我們丟失已久上帝賜予我們的人與自然組合的最珍貴禮物。他的妙筆可以隨意地將人性的真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用燦爛的光彩染遍了我的思想和夢魂泰戈爾因此而成為東方文壇榮獲此獎的第一人……
在泰戈爾的休息室內,我似乎又聽到了這位文學大師有過的愛情故事,看到了他的生活原來就是這樣的動人,難忘的,多彩的,幻想著的和坎坷的詩篇。“得不到的才是最美好的,失去了的才最刻骨銘心。”這就是最好的記錄。
泰戈爾十八歲那年在父親的支援下準備去英國留學,那裡有他無限欽慕的文學天堂。啟程前他奉父親之命先去學習英文。說來湊巧,教他英語的是和他年紀相仿的美麗漂亮女孩,名叫安娜,就這樣,泰戈爾成為了安娜的學生。也許愛情來得特別早,他第一次看到這位年齡相仿的老師就心跳,安娜活潑可愛的美麗的闖進了泰戈爾的心中。安娜當然也知道泰戈爾少年多才,她看過他的許多詩作,常常被他的美詩所吸引,所以總是很主動地接近泰戈爾,教得十分認真。
有一天,安娜在教泰戈爾瞭解和熟悉英國人生活和行為舉止的奧祕時,忽然用美麗的目光凝望著泰戈爾,並輕輕地告訴他:如果你能偷到正在熟睡的女人的手套你就有權吻她。這實際上是安娜在暗示和告訴泰戈爾,我的心中已經有了你。然而很可惜,少年泰戈爾沒有明白安娜說這話的其中道理和暗示的深情含意,他沒有從愛到深處情不悔的高度去考慮。
一天,泰戈爾在學英語碰到了問題,他就去找安娜問不懂的英語,發現安娜正躺在安樂椅上酣睡著。其實安娜知道泰戈爾會來問她題目的,她的雙眼似乎是一睜一開著,她的手上戴著漂亮的手套。泰戈爾看到手套,想起安娜曾對他說過的話,心萌動了一下,但他沒敢動,只向手套方向飛快地瞄了一眼,又怕驚擾了安娜,沒有敢動過偷它的念頭,安娜的手套原封不動地擱著。他明白這一切是為了什麼,但他只是不敢。請看後來泰戈爾寫過的詩句:
我渴望靜默地坐在你的身旁,我不敢,怕我的心會跳到我的脣上。
因此我輕鬆地說東道西,把我的心藏在語言的後面。
我粗暴地對待我的痛苦,因為我怕你會這樣做。
我渴望從你身邊走開,我不敢,怕你看出我的懦怯。
因此我隨隨便便地昂著頭走到你的面前。
從你眼裡頻頻擲來的刺激,使我的痛苦永遠新鮮。
安娜見泰戈爾沒敢取下她手上的手套,又要求泰戈爾給她起個獨特的名字,泰戈爾就給取了個美麗的孟加拉名字--納莉妮。後來他把這名字還編織進他寫的詩裡。安娜聽完泰戈爾的朗誦說道:"詩人,我想,假如我躺在臨終的床榻上,你的歌聲也能使我起死回生。"這是她對愛情真正的表白,然而,泰戈爾卻仍裝作渾然不覺。
不是沒有想過表白。他是想到自己要即將去英國,他深感承載不起安娜對他的這份暖融融的愛。人生就是這樣,有時候一次的擦身而過,就會一生的失之交臂。泰戈爾其實完全是個明白人,他知道安娜愛他,他也愛著安娜,就是不肯吐露愛的心曲,直到起程臨行前,他才以詩吐露了自己的心聲:
我夢見她坐在我頭的旁邊
手指溫柔地撩動我的頭髮
奏著她的接觸的和諧
我望著她的臉
晶瑩的眼淚顫動著
直到不能說話的痛苦
燒得我的睡眼
如同一個水泡
我不知道她在這個時候
有沒有和我做著同樣韻律的夢
兩個月之後,泰戈爾踏上了赴英的旅程。兩年後泰戈爾歸國,才知道安娜已被迫嫁給了一個比她大二十多歲的男人。他們之間沒有愛情,她只是在家庭中成為男人的生育工具。安娜整日憂鬱感傷,常常泣不欲絕,不到一年就鬱鬱而終。死前她寫信給泰戈爾的兄長,告訴他:她和泰戈爾相處過的一段美好時光。聞知死訊,泰戈爾流著淚寫道:
"當世界的萬物消失不見了,
你卻完全重生在我的憂愁裡。
我覺得我的生命完成了,
男人與女人對於我永遠成了一體。"
一個飄然而去,留下痛苦讓另一個獨自承受。這就是人生中的錯上加錯。有人說過:人生有三苦:一是得不到;二是付出了得到了,卻發現不過如此;三是輕易放棄了,後來卻發現它在你生命中卻是如此之重要。人有時就是這樣,總是在失去了、得不到了才知道什麼是最好最美麗的,可失去了得不到了才知道這隻能是徒增傷痛,自尋苦惱!愛和生死、離別和懷念、激情和新生,猶如大海一樣深不可測,永遠是無法預知的。
幾年後,泰戈爾二十歲那年結婚了,新娘才十一歲。洞房之夜,他給這個小姑娘改名為"穆里納莉妮"。泰戈爾將心中的情人安娜的名字安在了這位陌生的小姑娘身上,可見他心中的安娜是多麼的重要,也許在泰戈看來,看到了新娘就像見到了安娜一樣,這就是詩人詩化的人生的魂牽夢縈。
“夏天的飛鳥,飛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飛去了。秋天的黃葉,它們沒有什麼可唱,只嘆息一聲,飛落在那裡。”“無垠的沙漠熱烈追求一葉綠草的愛,她搖搖頭笑著飛開了。”“綠樹長到了我的窗前,彷彿是喑啞的大地發出的渴望的聲音。”這也許就是泰戈爾對自己愛情生活中的真實寫照和表白。生命中,是否有些事情必須經歷?放棄的前提是否是必須曾經擁有?安娜曾經擁有過,所以從從容容地走了。泰戈爾在傷感和懷念中不斷反思人生,後來也就漸漸地變得淡定了。
熟悉泰戈爾,最早除了他的詩作外就是他有過的兩次戀愛史,但都是失敗的,當失去他的第二位妻子時他發誓終身不娶,這裡深藏著詩人多少心酸的淚水,從此他投入到詩畫等文學藝術的創作之中,這就是泰戈爾的人生完美中藏著的缺陷,這也許就是有得有失的人生真諦。
走在泰戈爾的陳列室,我看到了他在中國北京拍攝的照片,於是時光荏苒,思緒又飛向了當年的上海與北京。文學泰斗曾經訪問和遊覽過中國。那是一九二四年四月,這位世界著名詩人泰戈爾乘熱田丸船來華訪問。泰戈爾乘船在上海踏上中國的土地,那一天正是春日和暖,緩步登上黃浦江碼頭。他身穿長袍,長鬚飄拂,迎接他的是中國情感詩人徐志摩和女作家林徽因,這是一對金童玉女,陪伴在泰戈爾左右,他們對泰戈爾佩服得五體投地,一起南來北往巡迴作文學創作等演講,所到之處受到熱烈歡迎。
泰戈爾在北京遊歷講學期間,還受到了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接見。那就是一九二四年四月二十七日,泰戈爾及其隨員及徐志摩等乘一輛汽車到神武門口,然後進入宮內,溥儀身著便服在御花園等當泰戈爾一行。當泰戈爾出現在御花園門口時,溥儀大喜,先舉左手給泰戈爾讓座,還親自作嚮導,一邊交談一邊很有情趣地領著泰戈爾遊覽御花園。泰戈爾一邊走,一邊讚不絕口,他為中國園林的優美和富麗而折服。
五月七日是泰戈爾的六十四歲生日,而這次生日恰巧是在北京度過,其中尤以徐志摩為主的新月社最為熱心,而他們為詩哲準備的最好禮物是準備在慶祝泰戈爾生日這天演出泰戈爾創作的名劇《齊德拉》。五月八日晚,北京各界聯合在協和大禮堂舉行空前盛會,共祝泰戈爾這位遠道而來的貴客的六十四歲生日,泰戈爾和自己的弟子鮑斯、諾格,還有徐志摩等人到會,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胡適起立用英語致歡迎詞,慶祝泰氏的六十四歲生日,胡適在演講中加了很多詼諧幽默的趣話,引得笑聲不斷,更顯得氣氛的和諧。
胡適講話一結束,祝壽會就進入第二個高潮,由梁啟超上臺給大家說明他給泰戈爾起箇中國名的經過和含義,梁啟超這樣說:“泰戈爾的印度名字中的‘羅賓德羅納特’有‘太陽’和‘雷’的含義,可以引申‘“如日之升’、‘如雷之震’,所以把泰戈爾的中國名字叫‘震旦’,同時,在古印度曾把中國稱為‘震旦’,中國曾稱印度為‘天竺’”。最後,梁啟超又說:“按中國習慣姓名的稱謂,前姓後名,那麼若以國名為姓氏,以本名為名,泰戈爾先生的中國姓名不就是‘竺震旦’嗎?”泰戈爾當時聽了十分高興,他欣然接受了祝壽會當場贈與的由名家篆刻的“竺震旦”大印章。隨後泰戈爾登臺演講致謝。全場氣氛熱烈,祝壽的氣氛推向了又一個高潮。泰戈爾說這是他最高興的日子,因為他有了象徵中印民族團結友好的名字,以後他將繼續從事中印文化的交流工作,並且再次懇請中國學術界文化界的朋友有機會到印度去。泰戈爾演講結束後,祝壽會演出了泰戈爾名劇《齊德拉》。林徽因飾主角齊德拉,張歆海飾男主角阿糾那,徐志摩飾愛神,林長民飾春神,王孟瑜女士、袁昌英女士、蔣百里、丁燮林飾村人,張彭春擔任導演,樑思成擔任佈景。全劇用英語演出。林長民和女兒同臺演出,已是佳話,林徽因與徐志摩、樑思成之間的恩怨情長,更增添了這出愛情名劇的魅力。在演出的過程中,泰戈爾捻鬚頷首,心中洋溢著難以遏制的激情。晚會直到凌晨一點一刻才結束,中國人的熱情和好客打動了大師心靈。
在《泰戈爾與中國》就詳細地敘述和評價了這一段歷史。泰戈爾的來訪,曾使當時中國文化界驟成兩派,這也許是泰戈爾受到了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的接見有關。一是以梁啟超、徐志摩、胡適等恭迎有加;二是以陳獨秀為首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闖將和左翼文化人士,如郭沫若、沈雁冰、瞿秋白、沈***、林語堂等,中國文化界截然相反的兩種態度,一度影響了泰戈爾的心情,他多次取消了預定的演講。這對泰戈爾和熱情的主人來說,當時都是一件始料不及的尷尬事。
一九二九年三月,泰戈爾第二次訪問中國。雖然面對的是鮮花與荊棘交陳,掌聲與倒彩齊鳴,但泰戈爾還是表現出友好的態度,他熱情瞭解中華文化,既聆聽中國古琴曲,購買中國美術作品,還觀賞了梅蘭芳的京劇。可以這麼說,泰戈爾對中國的文化藝術情有獨鍾。有人也這樣作了評價:泰戈爾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是很大的,從泰戈爾至郭沫若、冰心、鄭振鐸、徐志摩、許地山、王統照至千百萬現代文學讀者,這中間實際上貫穿著一條無法抹平的文學互動的痕跡和思想痕跡。
泰戈爾是在漫長的六十多年創作生涯裡碩果累累,共寫了五十多部詩集,十二部中長篇小說,一百餘篇短篇小說,二百多個劇本和許多有關文學、哲學、政治的論文以及回憶錄、遊記、書簡等。泰戈爾不僅是一位造詣很深的作家、詩人,還是一位頗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畫家。他一生共創作了二千餘首激動人心和優美動聽的歌曲。其中,他在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時期創作的不少熱情洋溢的愛國歌曲,成了鼓舞印度人民同殖民主義統治進行鬥爭的有力武器。一九四一年四月,文學大師泰戈爾留下遺言《文明的危機》後,同年八月七日在加爾各答病世,他的一生是閃光燦爛的一生,他的文學成就像夏夜的星空佈滿了天空。
輕輕地走在泰戈爾的小樓裡,似乎是在讀著他在中印文化交流中的一部史冊,他的人生就像他的悠揚的詩歌嗎?讀他,我似乎象在小時候讀安徒生的童話,除了驚訝於他那博大的思想和優美的旋律之外,更有一種心意上的息息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