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歷史傳說
滄州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文化古城。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西漢以前,今河北平原上主要河流如黃河、滹沱河、河、河、治水等都是獨流入海的,諸水漸次交匯。至東漢建安十一年***206***曹操開鑿了一條自滹沱河入弧河的平虜渠***即今京杭大運河自青縣北至靜海獨流鎮一段***後,河北平原上主要河流都會流天津入海,海河水系遂告形成***譚其驤:《海河水系的形成與發展》,《長水集續編》,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隋大業四年***608***,隋煬帝徵發河北諸郡男女百餘萬人,在曹操舊渠的基礎上,開挖了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黃河,北通涿郡,與江南運河、通濟渠等構成了縱貫南北2500餘公里的大運河。滄州段運河當時稱為御河或衛河,成為海河水系的一部分。人工開鑿的運河造成了眾河匯流天津的局面,這也給海河流域的排澇問題造成嚴重後果。當六至九月的夏秋的多雨季節,每遇漳河、滹沱河、衛河同時漲水,整個河北平原幾乎都要遭受水災。
京杭大運河縱穿滄州達220公里,滄州成為京杭大運河流經里程最長的城丵市,更是運河造成最大危害的城丵市。每遇漲水之時,運河成為河水暴虐發洩的重要渠道。由於運河“水大渠狹,更不開瀉,眾流壅塞”***北齊R26;魏收撰《魏書》卷56《崔楷傳》***,河道常常決堤。宋代河北地區的御河曾被黃河北流所襲奪,長達五六十年之久,致使御河屢浚屢淤。元代御河在滄州一帶,“水面高於平地”,以致“水無所洩,浸民廬及熟田數萬頃”***明R26;宋濂《元史》卷64《河渠志一R26;御河》***。到嘉靖年間,河道遭淤塞,南北諸水,“流經千里,始達直沽。每遇大雨時行,百川灌河,其勢沖決散漫,蕩析田廬,漂沒糧運”***清R26;傅澤洪撰《行水金鑑》卷114引《明世宗實錄》嘉靖十四年七月癸未***。漫天的洪水如發瘋的野獸撲向滄州大地,所有的樹木,所有的莊家、所有的房屋都浸泡於海水中,滄州剎那間成了一片荒涼之地。于慎行在雨中路過滄州時,如此寫道,“廣川城北倚扁舟,寒色蕭蕭對驛樓。過雨菰蘆驚午夢,乘波鳧鷺激中流。長天積水千帆暮,斜日林五月秋。指點津亭問前路,居人為說古瀛洲。”
篇【2】
據說,很久很久以前,滄州是風景優美、土地肥沃的魚米之鄉。這裡,海碧天藍,氣候溫和,人們勤勞善良,日子過得非常美好。就連飛禽、走獸也願意到這裡落落腳。
有一年秋天,水面上突然颳起一股黑風,卷著水浪,像虎叫狼嚎一樣咆哮著直撲滄州城,房倒屋塌了,滿窪的好莊稼也被洪水吞沒了。老百姓倉皇逃離,來不及逃離的紛紛被洪水捲走了。人們的哭聲、叫喊聲一片。原來是一條惡龍在興妖作怪。它看著滄州這地方好,就一心想獨吞這地方做它的龍宮。就在惡龍興妖作怪、殘害黎民百姓的時候,人們猛地聽到一聲像山崩地裂一樣的怒吼。只見一頭紅黃色的雄獅,從海邊一躍而起。它像鷹抓兔子一樣,嗖的一聲衝向大海,直取惡龍。海面上頓時水柱沖天,狂風大作,龍騰獅躍。雄獅和惡龍從天黑一直廝殺到黎明,惡龍招架不住,掉頭就跑。它邊跑邊想:“我佔不了這塊地方,也叫這地方好不了。”於是,它一邊跑著一邊吐著又苦又鹹的白沫。雄獅在後面緊追不放,一直到東海深處,逼著惡龍收回了淹沒滄州的海水,這才罷休。
惡龍跑了,海水退了,滄州一帶的老百姓才避免了一場更大的災難,又能安居樂業了。人們為了感謝為民除害的雄獅,就請一位叫李雲的打鐵名匠,帶領著九九八十一個手藝高超的徒弟,用了九九八十一噸鋼鐵,鑄造了九九八十一天,終於在當年雄獅躍起的地方,鑄成了這尊活靈活現非常雄偉的鐵獅子。那條惡龍雖然沒死,但一聽到鐵獅子的吼聲就渾身發軟,爪子發麻,人們把獅子視為瑞獸,又把這尊鐵獅子叫做“鎮海吼”。
篇【3】
據史籍載,滄州民間武術,興於明,盛於清,至乾隆時,武術之鄉已形成,至清末,則聲揚海外。
自古燕國至明清,多代王朝建都於幽燕,滄州乃畿輔重地,為歷代兵家必爭。據史籍載,自齊桓公二十二年***前664***齊桓公援燕山戎以來,各朝各代均有多次戰爭發生於滄州一帶。頻繁之戰事,民遭塗炭,民生維艱,故須掌握攻防格鬥之技方能自救圖存。滄州,古有“遠惡郡州”之稱,明時有“小梁山”之號,可見滄州武風之盛和武術之發展,與特定地理環境關係甚密。
京杭大運河縱穿滄境,京濟、京大要道貫通南北。滄州、泊頭、鄚州、河間、獻縣均為南北水旱交通要衝,為京、津、冀、魯、豫商品流通必經之地或商品集散中心,亦為官府鉅富走鏢要道,故滄州鏢行、旅店、裝運等行業興盛。各業相爭,必握高強武技才可立足。清末,“鏢不喊滄州”已為南北鏢行同遵之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