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歷史傳說

  貴州是我國少數民族分佈最為集中的省份之一,其少數名族群眾主要分佈在農村。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遠古時候,雙乳峰這一帶是一個巨大的湖泊,在湖的東岸上是小蘿蔔寨,東南方是林用村寨,東面就是雙乳峰背後的羅丈村寨,廣大群眾男耕女織、勤勞善良,過著豐衣足食的日子。但天有不測風雲,有一年的夏季,不知何方一條惡龍遊到了這個大湖裡,在大湖裡狂遊,造成湖壩決堤,湖水四溢,殃及了村民們種的稻穀、玉米和其它農作物,所種的莊稼顆粒無收,一年下來,村民們住的房屋也被水淹,給這一帶的村民生活帶來了災難。

  村民們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帶上香、紙燭到附近的廟裡去拜佛,祭祀祝告,期盼早日趕走這湖裡的惡龍,恢復家園。朝拜祭祀的嫋嫋煙火直衝雲霄,感動了玉皇大帝,就在第二年夏季的一天,玉皇大地派其五姑娘阿嬌下凡到人間查災情,在臨行前玉帝告訴阿嬌,下到人間查災時,只許你五小時的時間,如超過五小時,天門就會關閉,你就不能返回了。阿嬌將玉帝的話記在心裡,便下凡到人間查災情,就在阿嬌從天門出來,在天空中觀看到了這一巨湖,此時,巨湖裡的水正在猛漲,惡龍正在狂奔亂遊,巨浪一浪高過一浪,拍打著湖岸,湖岸在一個又一個的巨浪衝擊下,缺口不斷地增大,四處決堤,湖水急流般的湧出,似不可擋,沖刷著農田、農地,危害著地裡的莊稼,棟棟民房也被衝倒,百姓四處逃生。阿嬌看到此情景後,朝湖裡的惡龍怒吼道,何方妖怪,趕緊停住!那惡龍不僅不聽,反而更加猖狂,在湖裡狂奔亂遊,還向接近自身的阿嬌噴水反抗。惡龍的舉動惹怒了阿嬌,阿嬌便拔出寶劍向惡龍刺去,惡龍不停地反抗,掙扎,用頭向刺殺它的阿嬌噴水,不時的在水中旋轉,用尾巴去擋阿嬌的寶劍。經過十五六個回合的打鬥,惡龍漸漸體力不支,阿嬌帶著拯救百姓的一顆心,在與惡龍搏鬥中越戰越勇,將惡龍從南岸追到西岸,又從西岸追到東岸,幾經追殺,惡龍已是遍體鱗傷,最終又追到東岸時,第二十個回合阿嬌一劍砍下了惡龍的頭,惡龍的肢體動了一會兒,便沉入了湖底,結束了它作惡的一身。湖水漸漸地退潮了,決堤的大水不再橫流,農田、農地的積水也在消退,受災的的百姓歡呼雀躍。

  回過頭來說阿嬌,就在她與惡龍打殺中,約戰到第十八回合時,天宮把門就喊阿嬌,並說:玉帝給你的時間已到了,趕快上來吧,要不你就回不了天宮了。阿嬌為了拯救百姓,追殺惡龍,顧及不了關不關天門的事,她的目標就是將殃及百姓的惡龍殺掉,解救百姓的災難,惡龍終於死於阿嬌的劍下,但天門關上了,阿嬌迴天宮無路了。湖水退潮後,便露出了現在的雙乳峰,以及與雙乳峰相連的座座群山。

  阿嬌救難的事使讓當地百姓們非常感動,後來在這一帶生活的百姓,每逢佳節,男、女老少都備上香、紙、燭、酒、肉、粑粑等祭品,到雙乳峰前進行祭祀,祈求歲月平安,五穀豐登。以後的生活中,又演變到求財、求子等等,雙乳峰便成了一個生活中祈禱的物件。

   篇【2】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不知哪年哪月,作惡多端的孽龍掙脫陰曹地府的束縛,帶著龍子、龍孫竄到下五屯大壩肆無忌憚地荼毒生靈,踐踏莊稼。

  居住在這裡的布依族人民無不痛心疾首,但戰勝不了孽龍。孽龍大施淫威,要人們每年送一對童男童女給它。善良的人民驚呆了。龍公又將它龐大的身軀盤旋在落水洞口,嚴嚴實實地堵住了河水。頃刻之間,平川變成一片汪洋。人們在洪水中掙扎逃生,大部份葬身龍腹,一些倖存者逃在高山之巔,躲災避難……

  人們燒起了香蠟紙燭,不斷向蒼天祈禱。一時間,香菸繚繞,驚動了天上的織女。她決心下凡去拯救受難的人們。玉帝與她約法三章:“必須在雞叫三遍前回轉天庭,違令則永遠打入下界,變成石頭。”織女欣然受命,告別眾姐妹,領旨下凡。

  織女來到山頂,孽龍欺她是一位弱女,突然惡狠狠地從口中射出支支毒箭。織女手持金梭,從容還擊。人們見此情景,不約而同地在四周山上燃起堆堆篝火,敲鑼打鼓,為織女助威。孽龍被這突如其來的篝火和響聲震得暈頭轉向,不知所措。織女乘機丟擲金梭,孽龍身上連中幾梭,負痛逃跑。織女迅速調集水族奮力欄截,孽龍轉身往落水洞方向逃跑,織女連發七十二金梭,打得孽龍遍體鱗傷。

  這時,雞叫了兩遍,護靈神催著織女迴轉天庭。織女決心斬草除根,為布依族人民剷除禍害,把天庭的戒令置之度外。眼看孽龍快要鑽進落水洞逃命去了,織女奮不顧身,輕舒玉臂,抓住龍尾一拖,將孽龍拋到山上,反手對準龍頭就是一金梭,孽龍被牢牢地釘死在於龍洞前。

  這時,雄雞高唱三遍,忽然聽到哐啷一聲,天門緊緊地關上了。由於誤了時辰,織女站著不能動彈了。但她雙目注視幹龍洞口,慢慢地變成了石人山。織女永遠留在了人間。

  這座獨峰兀立的仙女山***又名美人山、人頭山、錦瓶山***,座落下五屯大壩南端的園田內,形象逼真,活靈活現。頭、頸、腹、足,歷歷可辨。她昂首挺胸,婷婷玉立。她高挽雲鬢,金釵玉綴,突出的乳峰,寬寬的腰帶,柔漫飄逸的輕紗裙上,百花爭豔,彩蝶紛飛……每年陰曆的七月七日,都有成群結隊的喜鵲飛到這裡,為牛郎、織女搭起一年一度相聚鵲橋。夜深人靜的時候,“浪哨”***談戀愛***的布依青年男女還隱約能聽見牛郎、織女的喁喁私語哩。

  居住在這裡的布依族人民,世世代代都不忘記織女的大恩大德。他們有口皆碑,世代頌揚。把織女調集水族攔截孽龍的地方取名魚隴***即今魚隴***;把孽龍連中七十二金梭留下的坑叫梭坑***即今雙生,周圍有七十二個坑,坑坑相連***;把織女將孽龍拉回大壩的地方命名為拉回***即今納灰***;把織女伏龍的山叫拋魔山,為織女修廟宇,塑金身,享受人間的香火***即今泡沫山***;把金梭釘死孽龍的地方叫金梭塘***即今綠蔭塘***;把織女用金梭在龍屍上劃的那條溝叫龍背溝***即今龍背溝***,人們從此安居樂業,把聚居村寨取名樂業。

   篇【3】

  明朝末年,一個老陰陽先生,從雲南攆一穴真龍地,翻山越嶺地到了貴州,這穴地到放馬坪時就隱沒不見了。老陰陽一生的心血、學問全在這穴地上,不見了真龍大地,他傷心透啦,倒在放馬坪上哭了3年。

  這一天,太陽落山了,老陰陽還昏沉沉地躺在放馬坪上,忽見一個拄著龍頭柺棍的白鬍子老者向他走來,口中唸唸有詞道:“崇禎甲子滿,天下在大亂;蛤蟆欲跳井,眼前真龍現。”說完,就鑽入地裡去了。老陰陽大驚,睜眼一看,自己還躺在地上,方知剛才是南柯一夢。他心裡明白,知道這是地脈龍神在點化他。老陰陽站起身來,猛然間狂風大作,暴雨傾盆而下,一聲炸雷震天響,放馬坪動盪了。應著雷聲,一塊大壩子展現在老陰陽面前***這即是今天在放馬坪邊緣的一個村子,名官家墳***。他冒著大雨,走到壩子中去,這時風停了,雨住了,一潭清澈見底的泉水在壩子中出現,水邊有一座小巧富麗的石山,圓溜溜的,頂上很平。老陰陽對著小山出神,他左研究,右考察,一時間心裡樂開了花,止不住自問自答:這不正是一隻蛤蟆,正欲跳入面前的井中去嗎?是了,正是這穴真龍寶地。

  於是,老陰陽向人們宣佈:“我找到了一穴真龍寶地。”老陰陽找到了這穴地,得把它獻給當地人家才有用,他見馬乃家生機勃勃,氣象萬千,就把這穴真龍寶地告訴了馬乃家。

  馬乃是當地的土著,世代在這裡居住,屬土司一類角色,本在地方上已稱王稱霸,但總想走出山旮旯,在更大的範圍內稱一回雄。聽了這陰陽先生的話,大喜,忙將祖墳遷到放馬坪來,在老陰陽的指點下,葬入“蛤蟆”口中,墓向大尖山,取“萬代諸侯”之意。

  自從葬下祖骨,馬乃家更加興旺發達,於是就在放馬坪積草囤糧,招兵買馬,並公開樹起了反清的大旗。不上半年,遠近來歸附馬乃的就有數萬人之多,其中有四員猛將,每餐能食一斗多米,力大無窮。第一個是文閹牯,第二是屠擂缽,第三個是許大碗,第四個是蘇缸缽。

  反清隊伍終日在放馬坪上操練,修城築堡。不久,馬乃屯上的兵營落成了,屯周圍的城牆完工了,屯下的石頭連營,橫垣四周,聲勢越來越大。很快佔有了36營、72屯。

  為了更快地打下江山,老陰陽裝上12櫃飯豆、12櫃黃豆、12櫃金豆,又於豆中安放3支茅草箭,貼上封條,條上註明:“壬寅年撒豆成兵,要奪順治天下。”終日燒香換水,唸咒不停。

  老陰陽隨即又施展法術,遣使神工從雲南往貴州趕山為糧,來輔助馬乃反清。

  由於真龍地,在陰陽地理這個行當內是洩露天機,老陰陽漸漸雙目失明。已成氣候的馬乃家此時不再把老陰陽當作貴賓,竟至把老陰陽先生放到磨房裡舂碓推磨。老陰陽有一個徒弟,功夫更是了得,這徒弟在雲南夜觀天象,見滿清江山穩固,又見到師傅落難,便趕到放馬坪來,眼看師傅如此情景,而馬乃年高,子孫大多隻管吃喝玩樂,沒有進取之心,根本成不了大事,就對馬乃說:“你家起兵這麼多年,還得不到江山的原因,是葬在蛤蟆口中的祖墳的字向不對。向大尖山萬代諸侯,要一萬代人才出一個侯,向小尖山是一代梟雄,就是一代之間便成為英雄了,應該把祖墳的向字撥向小尖山,你家就發跡得快了。”馬乃一聽覺得有道理,就請這少陰陽指點,將祖墳的字向撥向了小尖山。少陰陽又指點馬乃家在墳前修一條石階路,扎兩道花牌坊***石階路是一支利箭,直刺“蛤蟆”的頭部,兩道牌坊正壓住“蛤蟆”的兩隻前爪***。做完這一切,少陰陽就要接走師傅,臨走時,老陰陽告訴馬乃說:“今年就是壬寅年,新主不久就要登基,我走後120日你即可開啟36櫃豆”。馬乃問老陰陽要些什麼禮物,老陰陽別樣不要,只要一匹又瘦又小的白馬。師徒倆牽著小白馬走下屯來,拉到一口水塘***今放馬坪上的洗馬塘***裡去洗掉馬身上的屎疙瘩,小白馬越洗越大,轉眼間成了一匹飛龍馬。飛龍馬舔舔老陰陽的眼睛,老陰陽雙目又復明了。師徒倆人騎上了飛龍馬,飄然而去。

  當天晚上,馬乃的夫人生下太子,太子見風就長,很快成了兩耳垂肩,兩手垂膝的大人,太子急去找他的飛龍馬,找不到,問那匹小白馬到哪兒去了,馬乃說被老陰陽騎走了,太子長嘆一聲:“馬飛了,軍師走了,生我何用!”立馬死在地上。馬乃一家大驚,忙差人去追老陰陽來救太子,追了三個月,音訊沓無。馬乃氣急敗壞,不聽老陰陽的吩咐,忙將36櫃豆子開啟,只聽見“嗖!嗖!嗖!”三支茅草箭齊向北京城飛去,那些豆子,已經變成了小個小個的人形,擠眉弄眼,一個二個跳出櫃來,因元氣不足,立馬死去。三支茅草箭翻山越嶺,來到京城齊向皇宮裡射進去,剛登基的順治皇帝起得很早,此時已在金盆旁洗臉,忽聽空中嗖嗖作響,抬眼一看,只見三支長長的茅草箭直射下來,第一支射在龍床上,第二支射在龍位上,第三支射落在金盆裡,皇帝嚇得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鎮靜之後,他揀起盆裡的箭一看,知道貴州出了草寇,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商議,調兵遣將,來打馬乃。

  當年老陰陽施法使神工從雲南攆來的糧草,到了離放馬坪不遠的白家衝背後***今名米堆***,因屯兵沒有成氣,也就大堆小堆地停在那裡了。

  清兵一路浩浩蕩蕩,殺奔貴州而來,很快踏平了馬乃的36營、72屯,打上放馬坪,團團圍住馬乃屯。因屯上城牆堅固、地勢險要,清兵始終攻不下馬乃屯。馬乃家得罪了的嗩吶匠吹道:“哩哩吶,哩哩吶,順著巖上老鴰藤爬”。清兵中有識音的聽出來後,就分兵繞到馬乃屯後面,老鴰藤纏遍了巖子,直到屯上,清兵緣巖而上,出其不意,踏平了馬乃屯,解散了眾兵丁,燒燬了兵營。許大碗,屠擂缽,蘇缸缽死於亂兵之中,文閹牯被活捉,清兵把他的睪丸割了,拿當牛圍著放馬坪邊緣犁了三鏵後才死去。馬乃家三百多口人,都被清兵殺死,只剩下一個未滿週歲的小男孩,被丫環抱著躲在後花園裡的魚缸中,等清兵走後,丫環才背出小孩,星夜逃住蒙自投奔那裡的小朝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