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斬華雄的故事介紹

  華雄是東漢末期董卓軍中的大將,官拜都督,那關於華雄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希望對你有幫助!

  

  曹操招兵買馬,聯合各路兵馬準備攻打董卓,他們一起在帳中商討對策。忽然,有一個探子來報:“敵將華雄率領鐵騎已經出城門,在寨前宣戰。”袁紹說:“誰敢過去一戰。”只見在袁術的背後,出來一個名叫俞涉的人,說:“小的願意前往。”袁紹很開心,便讓俞涉上馬前去一戰。沒過多久,探子就來報:“俞涉跟華雄交戰沒過3回合,就被斬於馬下。”眾人表示大驚。之後,潘鳳手持大斧上馬出站,片刻間,飛馬來報:“潘鳳也被斬於馬下。”

  眾人都改變了臉色,袁紹說:“倘若我帳下顏良、文丑中有一個人在這個地方,必將斬華雄人頭。”他的話剛說完,只見在玄德的背後一人,此人相貌不凡,身長九尺有餘,這人就是關羽,他高聲叫道:“末將願意前往,砍下華雄的腦袋替大人們壓驚。”自大的袁紹不開心了,認為關羽身份低微,只不過是一個馬弓手而已,就生氣道:“我們十八路諸侯手下眾多,怎麼可能沒一個可以制服華雄的人,何須你一個馬弓手出馬,這不是讓華雄笑話我們嗎。”關羽大笑道:“倘若我殺不了華雄,我就將自己的腦袋砍下來。”

  機智的曹操聽了,對其十分地欣賞,說:“將軍先喝下此杯,然後再去殺敵。”關羽先是接了這杯熱酒,直接放在桌子上,說:“等我殺了此賊,一會就來喝酒。”說完,他就提著大刀上馬。

  沒過一會兒,關羽就提著華雄的腦袋進營帳,曹操立馬將剛才那杯酒遞上來,卻發現這杯酒還是溫的。於是,就有了“溫酒斬華雄”的典故。

  孫堅斬華雄的故事介紹

  董卓在洛陽魚肉百姓,使百姓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為了推翻他的統治,各路諸侯招兵買馬,準備一舉攻破洛陽,擊殺董卓。但是各個諸侯都畏懼董卓西涼軍的強勢,都不敢擅自行動,只不過是互相喊著要討伐董卓,相互觀望,誰也沒有出動一個兵。

  唯獨只有孫堅率領一批人嗎,從長沙出發,一路北上,先是攻取荊州,之後再攻克南陽,浩浩蕩蕩地在魯陽跟袁術會師。

  在公元190年的冬天,董卓聽說有一路兵馬特別驍勇善戰,正直逼洛陽,於是就派遣胡軫去鎮守洛陽,讓其抵擋住孫堅的攻勢。此時,孫堅正在軍營中犒賞三軍,眼看胡軫率兵都要攻打過來,孫堅依舊開懷大飲,表面上絲毫沒把他放在眼裡,但是暗地裡在偷偷調動兵馬。胡軫的部將都有點畏懼孫堅的勇猛,都不敢上前攻打,只好快馬加鞭請胡軫下指示。

  等到胡軫到來之後,孫堅的兵馬早已整頓完畢,一副嚴陣以待的陣勢,這樣的陣勢嚇到了胡軫,讓他也根本不敢輕動,竟下令撤退。

  由於之前胡軫曾上過孫堅的當,胡軫在出兵前就曾說過,誰敢不服從就殺一儆百。而身為副將的呂布,他肯定對此不滿,認為董卓怎麼可以讓他做副將,心生怨恨,看見胡軫這麼狂妄,就想給他故意搗亂。

  半夜的時候,孫堅的大軍到來,而呂布還令人四處散播謠言,使士兵們根本無力抵抗,片刻間就潰不成軍。於是,孫堅破入敵營之後,不巧遇到了華雄,就拍馬上前追趕,華雄心生恐懼,立馬逃跑。但是他抵擋不住孫堅的幾次攻勢,數回合間就被斬於馬下。這就是孫堅斬華雄的故事。

  名將華雄字什麼

  華雄字什麼?華雄是東漢末期董卓軍中的大將,官拜都督,出生年月不詳,死於公元191年,在正史中,華雄是死於孫堅之手,但在羅貫中編寫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故事早已深得人心,關二爺的英武也在這場大戰中得到了世人們的盛讚。

  但是縱觀正史也未能找到華雄字什麼的正確答案,有人說字公偉,也有人說字伯勝,這些猜測也許出自一些野史當中,也許是後人們的杜撰,現今已經不得而知。雖然早在東漢末年,華雄就是成名已久的大將,是最被董卓信賴的將領之一。但是無論是在有記載的史料還是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華雄都只是一個跑龍套的角色而已,甚至連表字都沒有介紹。

  有人認為是華雄出生貧苦,家人還沒來得及給他取字就已經全部故去了,也可能是華雄一家全都是文化水平過低,並且活在朝不保夕生存沒有保障的亂世之中,也就沒有給華雄取一個表字。但最近興起的關於對華雄真名的探討又引起了另一種說法。

  在《三國志》中華雄便是直接被叫做“華雄”,但在《廣韻》中有一個被稱為“都尉葉雄”的人,根據相當程度的考證,有人認為“都督華雄”就是“都尉葉雄”,只不過是在後世的記載中誤傳了而已。還有一個可能,就是“華雄”便是華雄本人的字,他的真名也許就叫做“葉雄”,也許另有他名也未可知。

  華雄是誰殺的

  其實羅貫中所寫的《三國演義》只是一本基於歷史進行改編的小說而已,裡面有非常多的藝術加工。包括“溫酒斬華雄”的故事也只是為了襯托關二爺的英雄善戰,為其形象增添幾分傳說色彩。事實上,當時的華雄本事應該說是很高的,他和呂布是同樣等級的將領,並且當著眾人面也曾跟董卓說過“他呂布能做的,我也都能做”之類的話,可見其武藝也是十分高強的。而在《三國演義》中,“三英戰呂布”也只能打個平手,但是關羽卻能“溫酒斬華雄”,這武藝等級起伏得也太大了。

  不過小說畢竟是小說,在歷史中華雄是誰殺的呢?其實是孫堅。當時孫堅和曹操、袁術等人聯合討伐董卓,並且受到了董卓軍中徐榮的攻擊,孫堅帶著親信突破重圍去逃亡。在路上,孫堅又收集了一些失散的士卒,儘管董卓隨後派了胡軫、呂布、華雄三大將來追擊,但孫堅邊打邊跑也能勉強抗衡。

  然而主帥胡軫和呂布向來不合,呂布甚至還在行軍途中不斷地擾亂軍心,這也使得孫堅找到了機會反戈一擊,衝散了董卓軍,從逃亡者轉而成為追逐者,並在追逐途中追上了董卓的大將華雄,被其梟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