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構圖課程教學作品有哪些

  攝影構圖藝術總是伴隨著科技創新而發展,促使人們不得不重新認識不斷髮展中的攝影構圖藝術,再不能用老的思維理念去認識,講解攝影這門課程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攝影構圖課程教學作品和攝影構圖課程教學方法及內容的改革。

  攝影構圖課程教學作品









  攝影構圖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

  新時期科技發展的無限性,使得攝影藝術的表現形式無論是相機本身和影像媒介,都與傳統有了許多不同,過去在教學中往往一提到學攝影,一定要用專業相機,否則就不能搞創作,而現在用什麼器材“攝”既重要又不重要,比如專題攝影,沒有專門的相機和鏡頭是不行的,但作為非攝影專業的學生,手中的智慧手機就是一部很好的攝影工具。正是手機攝影在突發事件中,所表現的及時性、便利性使得事件的影像不僅能夠保證及時拍攝到,而且還能第一時間通過各種手段,傳到四方。

  如何引導學生讀懂圖,如何拍攝與製做圖片,調動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是十分重要的。教學中多考慮採用點評與講解相結合的方法,因勢利導展開教學,學生中的一些人對攝影很淡漠,他們的興趣不在於此,沒有認識到作為美術院校的學生走向社會,工作中始終離是不開圖片的,攝影與讀圖的技能就像大學生一定要掌握計算機技術一樣重要。這就有必要把學生學攝影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採用讓學生拍攝身邊熟悉的事物,每堂課都點評他們的作品。這樣既在課堂中解決了作品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也對其他學生起到一定的鞭策作用。

  如何在教學中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在課後完成作業,是在課程剛開始不久就展開的。在課程的初始階段要根據每個學生的興趣與特點,安排他們去完成一系列“故事圖片”與“題材圖片”的拍攝,手機是他們攝影的主要工具,計算機是他們藝術理念實現的手段,在實踐中,學生們從質疑手機的拍攝作用,到逐漸喜歡用手機拍攝各種身邊的故事和實物,這樣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攝影構圖課程基本內容的改革

  攝影技術與藝術的關係問題是老問題,在教學中,授課物件是美院的學生,在攝影技術方面就不用作為重點講述,單方面過分強調攝影技術,很可能使學生產生誤解和惰性。

  認為學好技能就可以處理好照片,特別是計算機數碼技術的發展,好像用電腦手段就可以做好技術要求很高的圖片,這樣就使得學生在藝術上不去追求,去創作出思想性很強的攝影作品。因為無論如何,攝影技術與藝術的關係,有一點是明確的,攝影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攝影背後體現攝影者的文化素養及世界觀,是拍攝者精神情感的流露和表達。

  因而在教學中,在攝影藝術探索方面下工夫,讓學生們意識到,攝影家主觀思想是決定攝影作品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攝影家拍攝過程的本身就是一次藝術創作的過程,這個過程完成的照片不僅反映了客觀事物的本身,也看做是拍攝者對客觀現實社會的追求和理解,是內在情感的宣洩,因而攝影作品都是有主題的,是攝影者對客觀世界、對社會人生的看法和感悟。

  在講授上,多選擇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攝影家,運用不同手段來展現出的各個作品,讓學生明白作品的風格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每個攝影家的社會經歷和世界觀的展現。如在主觀攝影、畫意攝影、抽象攝影等門例的攝影中就是採用了不同的表現手法,所以注重多從攝影家表現手法和主題思想去理解作品,是我們的一個教學方向。

  實際上在藝術領域,各學科之間相互交融的現象十分明顯,攝影的外延使圖片本身的界限已十分模糊,攝影手段對其他藝術形式的幫助作用也很明顯,攝影已成為其他藝術形式的工具,它擔負著各藝術門類之間的橋樑作用,未來世界藝術的發展,跨越藝術門類各學科之間相互借鑑相互交融,是一個發展的必然趨勢。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