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攝影構圖教材教學作品有哪些

  攝影教學包括認識攝影成像的基本原理、簡易攝影器材的運用、攝影美學、影像鑑賞、解讀與批判學習、攝影創作等教學活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景物攝影構圖教材教學作品。

  景物攝影構圖教材教學作品


  景物攝影構圖教材教學作品1


  景物攝影構圖教材教學作品2


  景物攝影構圖教材教學作品3


  景物攝影構圖教材教學作品4


  景物攝影構圖教材教學作品5

  視覺文化藝術教育在攝影教學的作用

  一、攝影的發展

  攝影的發明源於人們對“永久儲存影像”的嚮往和堅持。早期透過針孔成像,人們能將眼前所見景象在暗箱中再現,但影像無法永久儲存。之後,配合光學技術及化學材料的改良、嘗試,終於在1839年確立達蓋爾攝影術,該年被視為攝影術發明年。從此,攝影開啟視覺文明的新頁,不管是在生活或是藝術領域,都較為深遠,直到現在,攝影已成為當代普遍且重要的藝術創作形式之一。

  二、攝影特性

  攝影兼具科學與藝術性質,其與繪畫材質不同,可歸為工具機械性、複製性、寫真記錄性這三種。

  ***1***工具機械性攝影一詞的英文翻譯———Photography,是希臘文Pho***光***Grapho***描繪***的結合字,也就是利用光來描繪的意思。任何景物被看見都是因為光的反射,聰明的人類想到利用針孔或透鏡來聚焦物件反射光,並利用感光材料將反映的影像留存下來。當人們發現化學材料———溴化銀與暗箱中的投影產生化學反應,順利地將影像保留下來,這樣光學和化學的結合,促成了攝影的發明。

  羅蘭巴特表示:就技術而言,攝影正位於兩種完全不同程式的交匯口:一是化學程式,指光在特定物質上的作用;二是物理程式,指影像透過光學裝置形成。攝影比起其他視覺藝術媒介,與科學有更緊密的關聯。攝影不同於繪畫的手工性質,沒有一筆一劃展現個人情感、思想的筆觸傳達畫者的情感與個性,是獨特、有機的線條,但攝影作品若非經過後期處理,其成像是單純相機質地,是一個機械技術圖形,因此,許多攝影師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去除機械複製的性質,如在底片上進行刮、畫,在照片上塗抹顏色,試圖減低攝影機械性的冰冷感覺。

  然而攝影獨特的機械性質也是有其獨特的特色,像是瞬間捕捉、全域清晰等,是手工描繪作品所沒有的特質。當攝影從光學走入數字化,不只是相機的影像載體從底片轉化為感光元件等結構上的不同,其作品形式也由紙質相片,變成數位影像及動態的影像等豐富的樣貌,而且隨著工具和技術改良,其工具性格越來越顯著,在操作上,數位相機更加人性化並且容易上手,能夠立即瀏覽,自由選擇套用不同的場景模式,甚至有自動搜尋臉部對焦、美化膚色的美顏相機,攝影越來越簡單、容易,但也更工具化。

  ***2***複製性“攝影師藝術形式中,最適合機械複製的一種,因為連複製照片的印刷術都是攝影的應用。”***陳雪聖,1988***。攝影便於複製的特性,在過去可以透過照片和印刷術流通廣大,其複製的方式很多,透過光學放大成相片,也可以使用影印將影像列印出來,甚至可以透過印刷機器大量複製,以廣告傳單、報紙、書籍的形式淵源流傳,而當今數位攝影更可以透過網路媒介達到瞬間複製、分享、傳播的境界。

  若以一項傳播工具而言,攝影的複製性打破了藝術作品的單一性,卻也走出了藝術礙於時間、空間、經濟能力因素,只有少數人能親眼觀賞的侷限性。攝影作為一種藝術的創作媒材和技術,其複製性是便於操作“挪用”和“拼貼”手法的,可輕易把不同時空的影像複合成一體,古典和現代可以同時存在,理性和浪漫也可以共存,攝影的複製特性,促成了一個嶄新的、更自由的後現代藝術創作形式。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