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有哪些養生常識
秋分***autumnal equinox***,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想知道嗎?那就隨小編了解一下吧。
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迎來秋分節氣,秋分節氣後天氣涼爽,寒涼漸重秋燥生起。而秋分是個進補的好時節,秋分到來,飲食養生要選擇滋陰潤燥養肺的食物,而戶外運動儘量避免過於激烈,應以輕鬆平緩的運動為主,秋分晝夜溫差大,要注意新增衣服預防風寒。秋分天氣變涼各方面都要注意起來。
秋分進補切不可亂補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現在已經進入秋季進補的季節,但秋季進補也不可亂補,應注意五大禁忌。首先,忌無病進補。無病進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比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能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還會引起發胖。
此外,血液中膽固醇增多,還易誘發心血管疾病;其次,忌慕名進補。一些市民盲目認為價格越高的藥物,就越能補益身體,但事實上,過量濫用滋補品反而可能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此外,還忌諱虛實不分。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的病人不宜用補藥。而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將適得其反。
秋季進補還忌多多益善,專家強調,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會有害,因此,建議進補還需適量。最後,還忌以藥代食,“重藥物、輕食物”並不科學,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
秋季到了,有關養生進補的事宜也該根據季節改變,尤其是注重身體健康好保養的人群,應根據季節改變及時做出調適。
秋分至,鍛鍊要“四防”
秋分時節,養生保健也應有講究,首要原則應順應秋季養生的節氣。秋令時節,若堅持適宜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調養肺氣,還可提高肺臟器官的功能,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
由於秋季早晚溫差大,氣候乾燥,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還必須注意四防:
秋分時節一防受涼感冒。
秋日清晨氣溫低,不可穿著單衣去戶外活動,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增減衣服。在鍛鍊時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應等身體發熱後,方可脫下過多的衣服;鍛鍊後還切忌穿汗溼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身體著涼;
秋分時節二防運動損傷。
由於人的肌肉韌帶在氣溫下降的環境中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明顯降低,關節生理活動度減小,神經系統對運動器官的調控能力下降,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因此,在每次運動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準備活動;
秋分時節三防運動過度。
秋天是鍛鍊的大好時機,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因此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專案。
秋高氣爽,正是外出旅遊的大好時節,既可遊山玩水,使心情舒暢,又能增加活動量,達到減肥的目的。
在精神調養方面,在保持樂觀、平靜心態的同時,還可適當增加戶外活動,比如:登高、爬山、秋遊等,保持樂觀、平靜心態,做到神志安寧,舒緩心情,避免秋日肅殺之氣帶來的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以適應秋天平容之氣。同時還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保持樂觀的工作狀態和精神狀態。
秋分時節四防“因燥而病”
溫差加大易誘發感冒、咳嗽
秋季氣候多變,空氣相對乾燥,容易使人感覺不適,更易致病。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呼吸系統疾病。尤其是對於一些有慢性支氣管炎的老年人和孩子來說,由於他們本身氣道防禦功能就相對較差,還易受到溫差變化影響,引發感冒、咳嗽等。
這一季節,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比較多見,特別是早晚溫差大,受涼後容易誘發氣道、氣管等疾病,加重咳嗽、氣喘。
此外,由於秋天早晚溫差較大,氣候變化頻繁,稍微著涼後,還易誘發感冒。因此,預防感冒很關鍵,比如:早晨起床後,及時開啟窗戶,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同時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早上用冷水洗臉,晚上用熱水泡腳,這些都可有效預防感冒。
秋分時節,比較乾燥,各種過敏性面板病也容易發作,尤其是敏感體質者,更要警惕。在這一季節,肌膚還一定要注意保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