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工藝發展
戰國銅燈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思想的空前活躍、人的價值的提高,工藝美術突破禮制的侷限,顯示出前所未有的活潑、自由的創作傾向,各種工藝美術都出現一些傑出的代表性作品。
接下來小編給你們更為詳細地介紹一下。
絲織工藝
戰國絹地龍鳳紋九彩繡衾中國絲織工藝開始出現於原始社會晚期的良渚文化。商、西周時期已達到較高水平。河北藁城臺西遺址所出商代絲織物印痕中可見,已有平紋的紈、平紋縐絲的、絞紗類的紗羅等。還發現有比較精細的麻布。在陝西寶雞茹家莊發現有西周中期的提花菱紋綺和硃紅、石黃兩色辮子股繡針法的刺繡印痕。
戰國時期絲織品和刺繡達到很高成就,發現於南方楚國地區的實物遺存最多。其中一次重要的發現,是在湖北江陵一座戰國中晚期小型墓葬中發現的儲存尚較完好的35件衣物,墓主人為中年女子。出土的紡織品有絲、麻兩大類。絲織品包括絹、綈、紗、羅、綺、錦、絛、組8類,以絹和錦類數量居多。
玉石工藝
戰國蟠螭紋石板雕春秋戰國時期由於鐵器的普遍運用,改革了砣具等琢玉工具,使玉器的雕琢技藝空前提高。貴族男女盛行佩玉習俗,將玉的材質之美與社會道德規範相聯絡,以不同造型的禮玉作為區分貴族等級身份的標誌之物,貴重玉器被廣泛用於社會交際場合、禮儀活動和國際交往,珍貴玉器價值連城。春秋戰國玉石雕刻藝術追求繁縟、精巧的雕琢,大量應用鏤空的技藝,琢為陰陽雙關的紋飾,玲瓏剔透。流行的紋飾主要有蟠螭紋、龍鳳紋、蒲紋、谷紋、乳釘紋和各種變形的雲雷紋等。玉石雕刻還常與金銀細工結合,製成立體雕刻容器、帶鉤等物,以不同質材、色澤構成豪華、富麗的審美效果。制玉工匠屬於百工之中的刮摩之工。
春秋戰國時期玉器雕刻的代表性作品有河南洛陽金村東周墓出土的金鍊舞女玉佩飾,河南光山春秋早期黃君孟墓出土的玉人頭飾、人首蛇身飾等,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晚期1號楚墓所出玉獸牌飾、虎形璜等,曾侯乙墓所出多節玉佩、玉四節佩等,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中期魏王墓所出大玉璜等,河北平山縣戰國中期中山國墓葬所出三龍蟠環透雕玉佩、小玉人、各種浮雕、透雕的飾板等,安徽長豐楊公鄉戰國晚期墓所出鏤空龍鳳紋玉佩等。其中洛陽金村出土的金鍊舞女玉佩以玉舞女、衝牙、雙璜、玉管等組合成一組玉佩飾,兩舞女左右成對,長袖盛,衣紋稠疊流暢,造型優美。
青銅工藝
春秋蔡侯爵銅鼎春秋早期,青銅工藝沿襲西周風格,春秋中期到戰國中期,出現重要變化,成為青銅器藝術發展的第2個高峰時期。青銅器類和組合關係都發生新的變化,主要器類有:
容器
炊食器有鼎鬲、豆、敦等。鼎依然是最尊貴的青銅禮器,依使用者的不同社會地位而在數量上有所區別。鼎用單數,依9、7、5、3為次。最高統治者用9鼎酒器主要為壺、舟、鳥獸尊等,以往盛行於商、西周時期的爵、觚、觶、卣、尊等均被新器類所取代。水器有鑑、盤、、盆等。
樂器
主要有編鐘、於等。成組的編鐘數量最多,儲存完好的是湖北隨州出土的曾侯乙墓編鐘,有鈕鍾19枚,甬鍾45枚,合共64枚。依其大小和音高為序編為8組,懸掛於曲尺形的3層銅木結構的鐘架之上。在鍾架中下層終端與轉角處,立有6個鐘虛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