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中醫養生的方法

  古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蔘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之說。那麼,有哪些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冬屬水,水性滋養、下行、寒冷、閉藏。風寒冰冽,草木凋零,陰盛陽衰,萬物閉藏。同時,人體腠理致密,陽氣內潛。面板汗腺收縮,氣血流於體表減少。人體的新陳代謝也變緩,以最大限度地儲存能量,但是,這時,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也降低了。因此, 冬季養生, 要注意精血內藏,宜於護陰;外寒陽衰,則當育陽。

  由於南北方氣候水土不同,養生方法也應有所不同。中醫專家說,南方的冬季,氣溫比北方高,溼度也相對較高,但冬天跟春天、夏天、秋天畢竟還是有區別的,因此,南方冬季的養生不能照搬北方,也不同於其他季節。

  冬保三暖抵擋寒潮傷身

  最近寒潮來襲,冬雨不斷,氣候寒冷,寒氣凝滯收引,易導致人體氣機、血運不暢,而使許多舊病復發或加重。“特別是那些嚴重威脅生命的疾病,如中風、腦出血、心肌梗死等,不僅發病率明顯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劇上升。”中醫專家強調,冬季養生要注意防寒。他分別從出行、起居、飲食詳細介紹了南方冬季養生的特點。

  冬季外出鍛鍊不應太早

  《黃帝內經》強調冬季應該“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才能避免受寒,保護陽氣。中醫專家指出,陽光充足、天氣暖和的上午10時至下午3時才是冬季戶外鍛鍊的黃金時段,同時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和運動習慣量力而行。 “太陽浴”是最好的補鈣的方式。

  起居做到冬保三暖

  一是頭暖。頭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會收縮,頭部肌肉會緊張,易引起頭痛、感冒,甚至會造成胃腸不適等。

  二是背暖。寒冷的刺激可通過背部的穴位影響區域性肌肉或傳入內臟,危害健康。除了引起腰痠背痛外,背部受涼還可通過頸椎、腰椎影響上下肢肌肉及關節、內臟,促發各種不適。

  三是腳暖。一旦腳部受寒後,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內的毛細血管收縮,纖毛擺動減慢,抵抗力下降。後果是病毒、細菌乘虛而入,大量繁殖,使人感冒。溫水刷牙、洗臉、熱水泡腳。“ 睡前用熱水***中藥***泡腳,既解乏,又有助於睡眠。”中醫專家支招說。

  大寒節氣日常養生的要點

  1.精神:心情舒暢

  所謂“暖身先暖心,心暖則身溫”。意思是說心神旺盛,氣機通暢,血脈順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溫暖,方可抵禦嚴冬酷寒的侵襲。因此在大寒時節,我們應安心養性,怡神斂氣,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後適逢春節,兒孫滿堂,此時精神調養還應注意避免過喜或傷心,減少心腦疾病的發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使體內的氣血和順,不擾亂機體內閉藏的陽氣,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2.起居:早睡晚起

  “大寒”是冬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在起居方面仍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氣,晚起是為養陰氣。另一方面,古語有云“大寒大寒,防風禦寒”,大寒時節除了注意防寒之外,還須防風,衣著要隨著氣溫變化而增減,手腳易凍,尤其應注意保暖。

  3.生活:睡前洗腳

  大寒時節,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風外,最好養成睡前洗腳的好習慣。俗話說“寒從腳起,冷從腿來”,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飯後三百步,睡前一盆湯”,入睡前以熱水泡腳,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的面板和組織營養,降低肌張力,改善睡眠質量,對於預防凍腳和防病保健都有益處,特別是那些愛在夜間看書寫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覺之前,更應該用熱水泡腳。

  4.運動:日出後運動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一碗藥”。冬季活動、鍛鍊對養生有特殊意義。大寒時節的運動可分室內及室外兩種,可進行慢跑、太極拳、八段錦、打籃球等體育鍛煉,但應注意運動強度,不宜過度激烈,避免擾動陽氣,同時室外活動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後為好。

  5.食補:固護脾腎,調養肝血

  大寒的飲食應遵守保陰潛陽的飲食原則。飲食宜減鹹增苦以養心氣,使腎氣堅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熱食,防止損害脾胃陽氣,但燥熱之物不可過食,食物的味道可適當濃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類,保持一定的熱量。此外,還應多食用黃綠色蔬菜,如胡蘿蔔、油菜、菠菜等。另外,由於大寒適逢春節,一般家庭都會準備豐富的過年應節食物,此時要注意避免飢飽失調,同時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滯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溼粥等進行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