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魯迅先生回憶童年時期生活的一篇文字,本身充滿著濃濃的童真童趣,有著淡淡的失落和悵惘。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在教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時,我也是把這樣的理解傳達給學生的,喚起學生的樂趣,呈現出魯迅另一個溫情的形象。本文主要是兩個部分,“百草園”有樂,“三味書屋”有味。我的設計是讓學生找出自己覺得最有意思是的語句進行賞析,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薰陶,喚起學生的已有經驗,體會童真童趣以他們獨有的眼光去體會魯迅筆下的孩童世界,而不是一一羅列總共寫了哪些景物、事情,把優美的文字用枯燥的講解去分析支解,而忽略了文字裡蘊含的最美好的情。通過品讀學生感興趣的語句,就可以兩者兼顧,既可以把寫得好的妙處落實,又可以喚起學生的興趣。特別是私塾中老師和學生讀書這一段,學生一品一讀,搖頭晃腦的就特別的有意思,學生也讀得很有趣味。
教完此課後,我佈置學生寫週記就是寫有關學了這一課的體會,並且寫出自己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要模仿課文的樣式來寫。從學生的週記中,發現很多學生都從魯迅的文章中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樂趣,並用文字流暢的表達出了自己的童真童趣。
但是此課也有很多遺憾之處。比如沒有能兼顧到對學習不怎麼積極的同學,一味的強調舉手搶答,對那此沒有舉手的學生很少去關注他們。即使有問到,學生沒有心來聽課,往往也只是以“不知道”或者“不懂”、“沒有” 來回答,面對這樣的情景,心裡往往覺得趕時間自己也沒有很好的去引導他們深入的來解讀課文。在做筆記上,往往也很兼顧得到了。有時候覺得自己說的還是太多了,沒有能夠完全放手去讓學生說,沒有讓學生髮揮到淋漓盡致,沒有讓學生髮儘量說出他們自己想說的話!
做為一名沒有什麼經驗的老師,在備課中還會經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很難抓到重難點,看到教參裡面有什麼就什麼都想講,生怕考試會考到,所以備課的時候備得很全,導致上課講得也很多,學生說的就特別少!
篇二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反覆朗讀文中描寫精彩的段落,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朗讀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發掘文中的童真童趣,並且能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去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走近作者。
但是,在學習第二課時內容時,還是有不少學生對本文的寫作主旨提出了質疑,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僅僅是為了回憶他一段快樂的童年生活嗎?沒有更深層次的目的嗎?我知道學生之所以會這麼問,就是因為他們聯絡到了作者的身份、作者生活的歷史背景還有一直以來,各種資料和教本里所以提到的本文是一篇“批判腐朽的封建禮教,和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檄文”,“回憶童年美好生活,表達自己對三味書屋那種教學方式的厭惡和摒棄”等說法,可以說諸如“批判”,“揭露”,“不滿”等此類字眼幾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隨處可見。
誠然,魯迅先生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他有先覺者的敏銳,有思想家的責任,也有革命家的勇敢,對於黑暗的社會現實,對於國家的貧弱,對於民眾的愚昧非常的痛恨。可是,首先來說,他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男人,他也有屬於自己的回憶以及回憶中的快樂和憂傷。因此,當他在年已不惑的時候,在他憂國憂民內心憂憤的同時,他更加懷戀那些快樂甜蜜溫暖的童年時光,於是一篇文筆優美的回憶性散文便誕生了。
因此,面對學生的問題,我給他們講出了我自己的想法,然後讓他們自己再結合課文內容去理解作者的寫作主旨。最後,學生們基本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踴躍發言,談出了真實的感受,認為作者通過對兒童時代美好生活的回憶,來傳達他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歡樂的心理。此時,我感覺學生們真的走進了文章,走近了童年的作者。我想,也許這才是我們可敬的魯迅先生寫此文的初衷吧??
總之,當我和學生一起再讀這篇經典文章的時候,我非常感謝魯迅先生能留給我們後人這麼優美的文章,不但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的語文知識,而且讓我們瞭解到了他作為一個偉人性格中的另一面,同時讓我們能再次回憶自己童年的美好,感受生活的快樂。
篇三
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經典散文,語文課本幾經變異,這篇課文仍然被編排進來,可見它的魅力,並且它也是我初中時代就很喜歡的一篇課文。
本學期伊始,我們就學習了這篇文章。雖然總體看,教學效果還不錯,但是,教完了之後,發現許多環節還沒有盡善盡美,按捺不住自己的衝動,要把反思寫一寫,希望對以後的教學有所幫助,也希望在教學之路上能夠鑽研得更深入。
1、反思備課
一直以來,我的備課十分認真,這節課也一樣,我把知識點備得十分詳盡,按照課文的組織順序,從作者、題目、體裁、選自篇目入手,一滴不漏地進行講解。由於課文寫的十分吸引人,所以學生也十分愛學,剛講完時覺得還不錯,可是課後在回顧時就發現了問題,因為剛開學,小組合作探究我利用地不好,有些應該交給學生解決地問題,我卻沒有放手。比如:第二段的寫景為什麼吸引人,從這你覺得魯迅先生什麼地方值得你學習。另外,我不知道其他老師怎麼處理長媽媽講的故事的,我是一語帶過的。
在研究學情上,我忽略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薄弱,尤其是剛開學,有些同學還沒有從假期的懶散中調整過來,以至於字詞夯的不實。總之,深刻地鑽研一節課,發現了許多可以改進的內容,這其中有很多都源於備課時的考慮欠周到。
2、反思教學目標
我的教學目標是這樣設計的: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學習對比寫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文章寫景的方法; 對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這個目標符合單元教學目標,注重了知識的學習,但是,經過反思和課後閱讀發現,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主要記述了作者童年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於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批判的成分和目的不明顯,所以,教學目標定位“對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並不合適,最後我把它改成了對私塾教育稍有不滿。
3、反思學情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程式和認知水平,要切實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在本節課中,詞語的字音和字形這個問題上,我犯的錯誤就是沒有考慮到學情,應把對詞語的掌握加入教學目標。課後我做了補充,分別在練習本和練習冊上聽寫了本課字詞,巡視中發現好多學生還沒有完全掌握,好像放了一個假就忘記了怎麼寫字了。
4、反思組織教學
在組織教學中,我的這節課最大的缺陷就是沒有發揮小組的力量解決問題,雖有師生互動,可是學生互動就太少了,以後要改正。
5、反思教法、學法的設計
我的教學,沒有真正做到放手讓課堂變成學生的課堂,如果在教法上下功夫,完全可以還課堂給學生,是我怕影響教學進度,不敢放手 。
另外,在教學中,我把對比的寫法割裂開了,沒有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現在想來,在設定前置性作業時,應該這樣設計,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景色有何不同,那裡的人物有何不同,作者對此的情感又有何不同,而我在教學中是講完了百草園、講過渡段,再講三味書屋,這樣對比的意味就不突出了。
6、反思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出現了下列誤區:
***1***、表面熱鬧、一問一答,美名曰:師生互動。新課程改革強調教育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同時,觀察並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查、審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了什麼,形成了怎樣的能力,發現並解決了什麼問題。通過這種反思,使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節奏和教學行為。在講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我們要求找出和分析“雪中捕鳥”一段的動詞,這時,師生一問一答,課堂氣氛表面上很熱烈,但教學效果卻不理想。這是因為教師在課堂上不能發揮教育機智,而是僵化地照搬教案,忽視了學生的主動發展。課堂上的問答也只是限於幾個學生,對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理念理解得不透。。
***2***、提問只關注結果,忽視對規律的揭示。如只關注答案“是什麼”、“對不對”、“是不是”等,很少引導學生探究的過程。
***3***、提問的語言不簡潔,愛重複。
那麼,我的教學就沒有優點嗎?不是的,在作業的設計上,我分別佈置學生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的句式寫景,用一連串動詞寫事,用我和魯迅比童年寫童年趣事。這些作業效果還是不錯的。
總之,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發現這節課有收穫,有失誤,方法上有改進,我想,只要我及時記錄,及時總結,就能在再教時有些創新,久而久之,我的教學水平就會有一個大的提高。我的素質必然得到提升,教學效果也就必然得到提高。在新一輪課程改革過程中,進行反思性教學,看來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