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散文讀後感
茅盾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名偉大的文學巨匠。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星期一,我閱讀了茅盾寫的《天窗》一文,我體會到想象力這樣特殊的禮物帶給我們的歡樂,讓我對想象力有了新的認識。
本文呈現了茅盾筆下的鄉下,只有木板窗和天窗,關上就地洞似的黑屋子,孩子們每天望著天窗引發無限遐想。天窗給孩子們帶來了那麼多的快樂!那祕密的歡樂讓我也很嚮往。
小小的天窗在孩子們的眼裡是想象的空間,而對於大人呢?那天窗恐怕僅僅是讓屋裡有些光亮的平凡無奇的視窗罷了。他們絕對無法想到孩子的快樂。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想象力是大自然贈給孩子們的特殊禮物。
一道閃電,一陣暴雨,一顆星星,一堆白雲,一個不明的黑影......透過了天窗,那美麗神奇的世界立刻出現在孩子們的腦海裡,在我們的想象力中展開。甚至連宇宙都在這裡展現了它自己的祕密--因為想象力就是大自然本身的祕密。不要抱怨窗外的鳥啼總是那麼悅耳,陽光總是那麼明媚,更不要責怪自己總是面對天空發呆,眼睛盯著課本,而心早已神遊天外......相信我,那正是你可以無比愜意的對著心裡的"天窗"的絕好時刻,也正是你的想象力開花的好時候。
童年是那麼短暫,它正在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呢!未來的日子正在排山倒海般地湧來。那就是你需要耐心對待的時日了,需要時時發現,需要快樂伴隨。那想象的神奇馬兒,請你像呵護一朵隨時都會凋零的花兒一樣對待你自己的想象力吧!等到你長大了,它還能隨時伴你神遊天外,體驗神奇與歡樂。
篇二
茅盾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名偉大的文學巨匠。他善於擇取和概括當時風雲變幻的豐富複雜的社會現象,進行巨集大而又精細的藝術構思,中篇小說《蝕》三部曲和《虹》、長篇小說《子夜》和《腐蝕》、短篇小說《林家鋪子》和《春蠶》,都可以說是這方面相當出色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引人入勝,讀他所寫的內容經常能夠使我融入其中,感受他所描繪世界裡的點點滴滴。我曾讀過他的“農村三部曲”,令我尤為感觸。
《春蠶》是矛盾短篇小說方面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小說史上的名篇。作品以生動的人物形象和“豐收成災”的鮮明主題享譽文壇。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老通寶這一代農民的典型。他勤勞、刻苦、倔強,是養蠶能手,也是一般農事、木工活兒的老前輩。但他思想保守,傳統觀念很重,只相信天命和自家祖上發家的老經驗,懷戀過去勞動發家的日子,幻想靠養蠶還債,恢復家業。他一切按老規矩行事,拒絕接受新事物,為換洋蠶種之事同兒媳吵架。他直覺地感到外國洋貨的危害,於是便產生了一種盲目排洋的心理。他也很封建迷信,譬如歧視鄰家婦女荷花,罵她是“白虎星”,怕她衝了養蠶的好運,禁止家裡人和她接近。他心驚膽戰地用泥糊的大蔥去占卜蠶花的吉凶,虔誠地在菩薩面前燒香拜佛。作者通過春蠶的生產過程,以豐富的生活細節和細膩的心理描寫,出色地塑造了老通寶的典型性格。除了他,作者還塑造了一個和他形成鮮明對比的青年農民多多頭。他是老通寶的小兒子。他樂觀、開朗、單純,充滿活力。文章中對這方面也進行了多次描寫,比如他頭頂五六個“團扁”,學鎮上的女人走路的樣子,引得婦女們一片嬉笑。他完全沒有老通寶的那種憂愁煩惱。他也不封建迷信,沒有老通寶所謂的禁忌。相反的,他很同情荷花,以寬容友好的態度對待這個受村裡人歧視的婦女,這是很難得的。更可貴的是他不像老通寶那樣保守落後、心存幻想,他“永不相信靠一次好蠶花的好收成,或田裡的好豐收就可以還清了所有的債”。他知道單靠勤儉工作,即使做到死也是不可能翻身的。他比他父親老通寶要清醒地多。在那個年代,他可以稱得上是個先進分子。作者通過對這些人物的細膩描寫,反映了當時倍受剝削的社會,揭露了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給農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春蠶》以其生動的人物形象、鮮明的題材主題和精細的藝術特色,為三十年代“豐收成災”的創作拓展了新的領域。通篇文章以細膩的文字,分析描寫了各個人物的心理活動,這也是《春蠶》作品中在人物塑造上的一大特色。作者不僅注意大的時代背景的點染,也很重視小的環境氣氛的烘托,精心佈局個別和一般的關係。作品始終把老通寶一家的養蠶活動放在全村的養蠶活動中來描寫,從準備蠶具、收蠶、“窩種”,直到蠶繭豐收成災整個過程都互相呼應、悲喜相通、甘苦與共,從而更加突出了老通寶及其一家悲劇的普遍意義。總的來說,這一篇文章非常的賞心悅目,栩栩如生,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這篇文章我在中學時就讀過了。不僅是《春蠶》,還有《秋收》、《殘冬》,他的農村三部曲我都反覆的看了好幾遍。當時非常喜歡茅盾的作品,因為讀起來很舒服。不過當時讀得感覺就像在讀格林童話,更像是去看一個故事。到了現在,重新回味的時候,確實有了很多的不同。從這個故事背後,我看到了更多的東西,有了更多的感觸。運用魯迅先生的話說,就是“從字縫中看出了字”,有得於心。
篇三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際關係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一項不可缺少的必修課,人際關係的好壞可能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人生道路,關係到一個人是否成功。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特立獨行的思想,每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也大不相同,追求的不同,也就造就了不同的人際關係網。社會是複雜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複雜的,想到此處,我不禁翻開《子夜》細細品讀,想看看這部經典名著中的人物是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看看現代著名的作家茅盾是如何展現那個年代的人際關係。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子夜》是茅盾於1931年10月開始創作,1932年12月5日完稿。茅盾於1981年3月27日辭世。《子夜》共十九章,1933年1月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先後被譯為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這是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的成功長篇小說。小說以1930年5、6月間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上海為背景,以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為中心,描寫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和鬥爭。"有矛盾就必然會有鬥爭,人際關係就顯得尤為重要。《子夜》是以吳蓀甫為中心,講述了他與妻子林佩瑤夫妻間神似離合的關係,與姐夫杜竹齋間"合作"的關係,與中小型企業老闆競爭的關係,與交際圈內朋友的關係,與工人上下級剝削的關係,著重講述了與趙伯韜之間鬥爭的關係。
人際關係最基本的事親人之間的親情,吳蓀甫是典型的資本主義家,在資本家的眼裡,一切事以金錢至上,為了金錢,淡化了親情,文章中寫道"昨晚上吳老太爺斷氣的時候,蓀甫的臉上也沒有現在那樣憂愁。"吳老太爺的葬禮是一場變相的社交場所,而吳老太爺的去世,給吳蓀甫帶來的,也不是悲傷而是爭取到更多獲取金錢的機會。文章中還講述到,吳蓀甫與妻子神似離合的關係,例如:"吳蓀甫又接著說,少奶奶的矛盾複雜的心情,他一點沒有感到。"吳蓀甫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完全忽視了妻子的感受,甚至把在事業上的不愉快發洩到家人身上。文章中還寫道:"他的威厲的聲浪在滿屋子裡滾,廳內廳外是當差們恐慌。"在親情已經完全被金錢所取代,我認為吳蓀甫最後的失敗,就是太過看重金錢,想最大利益佔有金錢,當代社會中依然有很多,類似於吳蓀甫這樣的資本主義家,就是有太多這樣的人,近年來,離婚率才會不斷增加,離異家庭越來越多,還有許多無辜的孩子受到來自家庭的傷害。
人際關係中還有一項很重要的關係,就是職場關係。關於這點,吳蓀甫就做到盡善盡美,吳蓀甫與屠維嶽是上司與下屬的關係,首先,他看重了屠維嶽的才能,並將重任交給他,滿足他對權力的慾望,滿足他爭強好勝的個性。"吳蓀甫不說話,突然伸手按一下牆上的電鈴,拿起筆來在那張信箋上加了一句:“自莫幹丞以下所有廠中稽查管車等人,均應聽從屠維嶽排程,不得玩忽!"屠維嶽幫吳蓀甫順利的解決了工廠罷工的事件,使得吳蓀甫的工廠有一定時間的運轉。其次,吳蓀甫與杜竹齋之間的同事關係,他對待同事有好相處,相互探討,一起研究事業上遇到的困難。"說到這裡,吳蓀甫和杜竹齋一齊笑起來;兩個人的眼睛都閃著興奮的光彩。"但最後由於金錢的力量戰勝了友情,杜竹齋的背叛,導致吳蓀甫宣告破產。如今這個社會,友情是否早已一文不值,是不是隻要碰上利益威脅,就在也見不到學生時代純純的友誼,這成了我們深思的問題
人際關係中同情心,信任感早已灰飛不見,成為泡影。文章中吳蓀甫對朱吟秋的狠心,毫不講情面的吞併別人的廠。"何必呢?竹齋,你又不是慈善家;況且犯不著便宜了朱吟秋。"文章的最後,吳蓀甫對杜竹齋的信任,換來杜竹齋的背叛。"吳又勸杜和他一起湊足五十萬,並不斷鼓勵和激將,杜說:"冒險的事情我是不幹的,"最終導致吳蓀甫的慘敗,不禁思考,我們身邊的同情心是否也一點一點被磨滅,信任感也在一點一點的下降。在我們身邊有多少人,利用好人的同情心獲取利益,使得好人的利益遭受傷害,最後好人越來越少,那些真正需要得到幫助的人,卻得不到幫助。
《子夜》的成功之處在於,茅盾刻畫出這一個個形象的人物,人物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還有反映出來的社會現實,這些都是該另我們深思的問題,人性美已經變得不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不再單純,需要不斷的琢磨。人與人的關係是多樣的,有與親人的關係,有與朋友的關係,有與上司、下屬、同事之間職場的關係,妥善處理好人際關係是生活是否美好的重要保障,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不管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上都會有一定的幫助的,對於吳蓀甫的人際關係,要一分為二,身為讀者要學習他好的方面,比如:與朋友之間,與同事之間。注意他的弊,比如:與家人之間,與弱小者之間。
關於《子夜》,人物之間人際關係的研究還有很多層方面,這篇文章主要研究吳蓀甫的人際關係。其實還有很多有特色人的人際關係值得研究,比如說:交際花徐曼麗,為什麼徐曼麗能成文交際花;比如說:律師李立亭等等。希望這篇報告能引起每個人對人際關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