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的學習方法

  好的學習方法才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不良的學習方式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變得很低。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一

  先複習後做作業:古人云:“溫故而知新”。複習是鞏固、消化和深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回家後應把當天學的知識認真複習一遍,該記的記下來,該理解的理解透了,然後再做作業。做作業時,第一不要看書,第二不要問別人,第三要有時間限制,只有這樣,作業才有實際價值。假如每次作業都是先複習,然後像考試一樣對待,那就等於一天一次考試,就不會出現作業100分、考試答不上來的情況了。

  先調整心態後參加考試:考試的心態非常重要,同樣水平的孩子,以不同的心態走入考場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心態良好、鬥志昂揚就會促進思維,臨場發揮就好;心態不好、緊張焦慮就會抑制思維,臨場發揮就不佳,所以考前一定要調整好心態。

  先獨立思考後請教別人:沒有獨立思考是學不好知識的。思考可以對知識理解得更深刻,可以使所學的東西更紮實,可以使大腦變得更靈活。所謂學問,就是要又學又問。問是讀書的鑰匙,是思考的中介,是深鑽的體現。當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時,應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求得別人幫助,但最好不要只問答案,而要共同探討,以求開拓思路。

  許多經驗豐富的老師都說,那些經常問問題的同學,他們的能力要優於他人。平時,他們看起來似乎領悟得較慢,但在測驗或考試的時候,他們卻考得非常好。反之,那些平時似乎什麼都懂了的同學,到了考試的時候卻往往發傻了,考不出很好的成績。

  先打好基礎後靈活思維:學習必須先打好基礎,就是把書本上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牢牢掌握,尤其是基本概念。如果概念不清楚,即使死記硬背了一些知識,那怕是很用功也是不中用的。所以每當出現一個新概念時,必須搞清楚它的內涵和外延,還要注意它同其他概念的區別,切不可概念還沒掌握就急於去做題,以至陷入題海而不能自拔,那等於拿鈍刀砍柴,既費時又費力,事倍功半。

  二

  單打一學習法——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很多人讀書時都可能有過這樣的壞習慣,看書一遇到困難就不想再讀了,於是,又拿起另一本,遇到難題時又放下,結果沒有一本書能讀深讀透,弄得一知半解,知識殘缺不全。

  著名科學家陳念貽年輕時為了報考大學,決定突擊自修英語。這個主攻目標確定後,他就將房間裡其他書籍都封存起來,只剩下英文書一種,整天手不釋卷,使自己完全進入英文的“境界”中,不受其他書的任何干擾。第一天,他只記住了八個單詞,到第二天早晨複習時發現已忘掉了三個。但他毫不氣餒,繼續埋頭攻讀,堅持了一個星期以後,開始掌握了英文記憶的規律,一天能記住二十多個單詞。一個月後每天能記五十餘個,兩個月掌握了四五千個單詞,基本能閱讀英文版的《讀者文摘》了。

  陳念貽不僅“單打一”地讀英文書,而且還套用小的“單打一”---在掌握了一定數量的單詞後,他又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專攻英文語法和英文寫作練習。接著,又專門用了一段時間強行背誦了五百句英語範文。結果,他總共只用了三個月飛時間,就基本把英文攻下來了,並能用英文寫出漂亮的文章。此後,陳念貽有用這種讀書方法,攻下德、法、日、俄四門外語,還攻克了代數、三角和解析幾何等難關。

  這樣,每一個時期集中學一門,每一門裡有精讀重點書,便給進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礎,為知識的系統化創造了條件。

  “單打一”讀書方法,多半應用於應急性質的讀書學習。譬如,在期中、期末考試接近或者某一學科學得較差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地應用。其最大的效能就是有利於單科積累,保持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但是,我們並不提倡任何學科都運用“單打一”的讀書方法。

  兵法講究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單打一”讀書方法也是這個道理,就是集中精力打一次圖書的“殲滅戰”。

  三

  三步學習法——儲存、比較、批判

  盧梭,18世紀法國著名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教育家,一生寫下了《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及基礎》、《懺悔錄》、《愛彌爾》等不朽著作。他把自己的讀書過程總結為三個步驟:儲存--比較--批判,經過這樣三個步驟,盧梭既能全面掌握每本書的思想,又能站出來給予正確的評價,這就使他獲取知識具有主動性、批判性和創造性。

  儲存,即廣泛閱讀。你先完全接收所讀的每本書的觀點,不摻入自己的觀點,也不和作者爭論,主要目的是積累知識。

  著名歷史學家吳晗,知識淵博,學貫中西,為後世留下了多種史學著作。他有一條重要的治學經驗:親手作讀書卡片。一生中親自動手積累的卡片幾萬張。

  著名科學家愛迪生從事科學研究六十多年,發明創造一千多項。他的成功祕訣之一就是隨身帶個小本子,記錄生活的素材、自己的一見一得。他說:“這就等於儲蓄,日積月累,腦子裡儲蓄多了,就能應付自如。”

  比較,即比較從書中學到的知識,用理智的天平仔細衡量各種書的不同觀點。把論述同一問題的書都找出來,看哪本書論述新穎、獨到、準確、全面、深刻、生動、有說服力。通過比較,可以博採眾家之長,集大成於一身,從而取得真才實學。

  有一個美國學者,長期研究日本社會,他把日本報刊上有關風俗民情的資料剪下來,積累成卡片,進行分析比較,由此而出版了一本《菊與刀》,真實的描述了日本社會生活,轟動一時。這本書一度成為美國政府對日政策的參考書之一。

  比較的優點是不同的作者對同一問題的論述有深有淺,通過比較,有助於我們加深對這一問題的理解;同時,不同作者對同一問題的論述的方法也不可能完全一樣,通過比較,還可以集思廣益,避免片面化、簡單化;有些作品由於作者的侷限,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疏忽和失誤;通過比較,可以發現問題、明辨是非、揚長避短;各類書的文筆有優劣之分,資料有詳簡之別,水平有高低之異,通過比較閱讀,可以才其所長,為我所用,避其所短,少走彎路。

  在用比較的方法對自己儲存的知識進行鑑別後,第三步就是批判,即找出書中的謬誤並加以批判,從而只吸收書中的精華,吸取對自己有用的、有益的知識,拋棄那些無益的東西。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正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對黑格爾、費爾巴哈、李嘉圖、歐文、傅立葉、聖西門等的學說進行批判的研究的基礎上付出了嘔心瀝血的勞動之後創立的。

  掌握批判的方法,就是理論聯絡實際。一方面,在讀書時,要善於分析和綜合,克服盲目性,提倡獨創性,把書讀活,用探索的精神去讀書。另一方面,通過批判,把認識推到一個嶄新的境界,才是讀書學習的目的。

  經過這樣三個步驟,既能全面掌握每本書的思想,又有“採其精華”、“正其謬誤”,使之“是非有歸”,從而為今後的學習和深入的研究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儲存大量的知識,善於反覆的比較,去偽存真的批評,這就是三步讀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