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反思範文
《慈母情深》中作者通過描寫母親“辛苦地掙錢,豁達地塞錢和又一次湊錢”的感人畫面,讓讀者體會到了“深刻、深厚、深沉”的“慈母情深”。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在學生明白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以及神態的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對錶達中心思想的作用的基礎上,聯絡實際讓學生訓練。課堂上,充分挖掘文字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覆品味,同時體會表達的精妙以及語言的內在情感,以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寫出自己母親對愛的表達方式。學生的作文感情真實,樸實的語句中透出對母親偉大、無私的愛的讚揚。從而也完成了三維目標,教育了學生:作為子女永遠也報答不了母親的愛,正如唐代詩人寫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深深的感受到;語文課堂上學生動口又動手,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地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地提高。同時,還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習的主動性,既強化綜合訓練,又促進學生讀、寫、思的有機結合。
篇2
《慈母情深》是樑曉聲的小說《母親》裡的片段.記敘了母親在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省吃儉用,支援和鼓勵"我"讀課外書的往事,表現了慈母對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敬愛之情.
1,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昇華情感,提高閱讀能力.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句子,來體會平凡母親的偉大,感受偉大的母愛,激發熱愛母親的思想感情.
2,課文記敘的是六十年代的故事,對於現在的孩子難以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這對理解課文帶來了障礙.為了能讓現在這些孩子體會到課文中的困苦生活,我補充了樑曉聲的原著《母親》中的幾段文字,幫助學生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環境,理解課文,更加深了對母親的崇敬.
篇3
“假如讓你執導《慈母情深》,你會從哪個鏡頭開始?”“將課文改編成劇本,不妨來些增添刪減。你有好的創意嗎?”一時間,宛如一根火柴點亮了孩子智慧的火花,教室裡的氣氛熱烈起來。有的建議從街景開始,由大環境拍到特定的人物身上,反映出時代的特點;有的認為該從作者成名後依然儲存著那本《青年近衛軍》開始,以倒敘的方法來講述這個故事;有的強調作者想得到書時失魂落魄的神態:貪婪地盯著鎮上那家書店裡被擺在顯要位置 的《青年近衛軍》;忘情地趴在同學家的院門口,門縫裡傳出收音機播放《青年近衛軍》的聲音;被粗暴地趕走,回到家翻箱倒櫃地找舊收音機,突然想起媽媽把它賣掉換了半口袋高粱米的情景,一屁股跌坐在炕沿上。還有的同學堅持在文中作者最終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書這個地方加入特寫:他將毛票一張張撫平,鄭重地交給書店老闆,雙手接過那本 《青年近衛軍》,反覆摩挲著。突然下起了雨,作者把書用外衣包起來,揣進懷裡,緊緊地抱著跑回了家。儘管渾身溼透了,但書完好無損。作者又從舊棉絮下掏出一張疊得四四方方,壓得平平整整的紅紙,將書小心翼翼地包好……
臨近下課,教室裡的討論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大家情緒高漲,紛紛獻計獻策。我又引導孩子提出了質疑:母親是個怎樣的人?如何用鏡頭向大家講述她對孩子的慈愛?“該給她一些特寫。如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捱得很近。周圍七八十臺縫紉機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燈泡烤著她的臉。”“還可以補充她是怎麼數落作者的。”“那瓶水果罐頭她會如何處置,我認為也值得思考。”在熱烈的討論交流中,大家對課文的理解不知不覺地深化了。誰也沒有了上課伊始漫不經心吃吃的笑聲,所有的同學都沉浸在積極的想象和創作之中。“把你想的、說的變成文字,題目就叫《我導慈母情深》。”
這次小練筆交得出奇的快和齊。品讀著他們的劇本,我不得不讚嘆他們平日對生活的觀察積累,一些同學對家裡擺設的描述就讓我眼前一亮:既能當飯桌又能當寫字檯的木桌。炕上的舊棉被打了補丁,花紋都以模糊了,針腳卻很整齊。屋子裡除了炕外只有一個櫃子,兩把木椅。土灶上的鍋裡是空的。樸素簡潔的白描讓我再一次情不自禁地告誡自己:相信孩子,他們就是未來的作家,他們就是未來的導演。
毋庸質疑,以別樣的方式解讀課文,讓孩子與原作者展開思想與心靈的對話,給孩子展示創作才華的空間和舞臺,這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在對文字的二度創作中,他們感悟的絕不僅僅是母愛的平凡和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