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塔讀後感作文

  烏塔中的主人公有著堅強獨立的精神,大家讀了之後是否很受鼓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一

  我最近學了《烏塔》一課,深有感觸,我被她獨立堅強的精神所感動。

  烏塔,你是一個堅強的小女孩,敢於獨自遊歷歐洲,你為了這次旅行準備了三年的時間,閱讀了很多國家的書籍和資料。你為了掙取旅遊的費用,每個週末去餐館和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陪小孩玩耍掙錢,這些旅費都是你用自己的勞動換來的呀!

  你的保護意識很強,你知道每到一個地方就查詢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困難時候請求幫助,你的這些優點值得我們學習。

  為什麼外國的孩子可以一個人獨自出門旅行,而我們中國的孩子不行呢?中國的兒童被父母溺愛慣了,缺少獨立生活的能力。媽媽給我講過一個小故事:鳥媽媽生了小鳥,等到它的翅膀長硬了,鳥媽媽就把小鳥趕出窩,讓它獨自飛翔外出尋找食物。中國兒童就像這隻小鳥,等我們的翅膀長硬了,學會生存的本領,就應該獨自飛翔了,不該再讓家長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古代有句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電視和書籍認識世界是不完美的,我們要走出去才能親身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我長大了要做一個像烏塔這樣堅強獨立的人。

  篇二

  今天我讀了《烏塔》這篇文章,它使我深受體會,也讓我受益匪淺,文章主要寫了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身一人遊歷歐洲的事。從這件事中我想到了中國和外國的教育問題。

  有的外國孩子2歲時父母便開始訓練他們獨立的能力。美國有的孩子在9歲時就不想被父母所限制,要求獨立自主。在上小學時,歐美一些國家的老師就教育孩子們要有獨立情,不能依賴家長,不做溫室裡的花朵。在美國,孩子們在學校中可以做各種各樣的交易,可以賣糖等。老師們不但不反對,而且還鼓勵他們這樣做下去。很多美國老師認為,這會為他們以後進入社會打下堅定的基礎。在德國,學校主要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德國孩子們利用休息的時間幫助餐館和超市發傳單,做小工來掙零用錢,根本不用跟父母拿。而且還有一點值得我們來學習的是,外國孩子每週都要寫一遍論文,涉及經濟,人物,動物,科學等各方面的。

  看看中國孩子,很多是家裡的“小皇帝”和“小公主”是“溫室裡的花朵”。有一個報道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1992年,77名日本孩子來到內蒙古,與30名中國孩子一起參加了一個草原探險夏令營。中國孩子病了回到營裡睡大覺,日本孩子生病了硬挺著走到底。到了營地,日本孩子麻利地搭建好了爐子,用一些簡單的食品做出了晚餐。可中國的孩子既不會做飯更不會搭建爐子。最後還是厚著臉皮地吃日本孩子的飯。教官說“你們別人的飯,心裡不會難受嗎?”而有些中國孩子聽了很麻木,沒有什麼反應。

  中國孩子的嬌生慣養,沒能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不像烏塔那樣的外國小朋友們,從小就鍛鍊生存本領,自立自主。

  篇三

  今天,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烏塔14歲就能獨自一人遊歷歐洲,我被她那善良、膽大、心細的品質所折服了。

  學習了這篇文章後,我的心裡掀起了一陣巨浪,同時我也產生了疑問:“為什麼中國的孩子不能獨立自主的生活呢?難道對孩子的愛就只是所謂的安全嗎?”可我們是一群自由飛翔的小鳥,而不是被“軟禁”的鳥兒。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溺愛簡直是捧在手中怕掉,含在嘴裡怕化,父母的過分關愛使我們感到可怕。

  在家裡,我的爸爸媽媽總是不準這個,不準那個,從小把我嚴嚴實實的包起來,沒有我希望得到的自由空間。我就像溫室裡的一棵小草,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真可謂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啊!就算作業寫完了,我想幫媽媽做點事,結果都被媽媽好言拒絕了。

  我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真實故事,一位考上名牌大學的而學生,只是因為自己不會洗衣服,疊被子,甚至不會整理書包而被迫輟學。由此可見,中國的孩子是多麼缺少獨立自主的生活意識,無論什麼都依賴父母。

  烏塔是幸運的,她有著豐富的閱歷,有著廣博的學識。同齡的朋友們,你們要走出父母的溺愛,錘鍊自己自主生活的意志!中國的父母,給孩子一片獨立自主的的藍天,讓愛充滿陽光,充滿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