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烏塔讀後感

  烏塔寫的是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故事。小學生讀完這篇課文,有哪些感觸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星期天,我讀了烏塔這篇課文,這篇文章主要講:作者在羅馬的青年旅行社偶然認識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她告訴作者趁暑假獨自遊歷歐洲。

  讀完後,我深深得佩服烏塔,她只有14歲,卻能獨自遊歷歐洲,還能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井然有序。作者雖然是個大眾,但在外旅遊還是感到很累。我想,烏塔能這樣,她的父母難到不擔心嗎?不擔心,因為她每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電話、寄明信片。我不禁被烏塔這種細心、大方的品質所折服。

  而我呢?在家裡,什麼事也不過問,爸爸媽媽兩人全包了。我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有時,我想幫媽媽洗碗,話還沒說完,就被媽媽好言拒絕了。到爺爺奶奶家,就更別說了,我只要拿起掃把準備掃地時,奶奶就立刻跑來,拿下掃把,自己掃,一邊掃一邊說:“別累著了,快去玩吧!”我還有什麼話說呢?只能倖幸地到一邊玩了。

  此時,我感到家長對我們是多麼不信任,我想說:“我們是籠中待飛的小鳥,我們盼望藍天、白雲,爸爸、媽媽,愛我們,就讓我們去飛吧!”

  篇二

  今天,我們學習《烏塔》這一課。我聽得很認真,也很仔細,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十二歲的小女孩兒獨自遊歷歐洲的故事。

  聽到這,你肯定會問,十二歲?不可能吧。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她就是十二歲。烏塔雖然才上小學,但她獨立生活能力很強,而且做事很細心,像大人一樣。她為了這次旅行,準備了整整三年,買了各國的旅遊指南,她也是一個孝順的孩子,她給父母買的禮物都是用自己的錢買的。

  學完這篇課文,我感觸很深,在中國,像烏塔這樣的孩子太少了,可以說是沒有。我們討論的時候,有的同學說自己連獨自過馬路的機會都沒有,中國的父母太寵著我們了,連出去玩玩都怕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愛我們為什麼就不讓我們單獨出門?要親自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我們才會長大。

  在課文的結尾,烏塔說她以後也要來中國,我很相信她的話,並且歡迎烏塔來我家坐客。

  篇三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烏塔》。講述的是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的故事。讀完後,深有感觸,受益匪淺。

  文中烏塔既心細又勇敢,他敢獨自一人出國旅行,在家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而且旅費不花家人一分錢,都是她自己打工辛苦掙來的;烏塔還為了不讓家人擔心,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困難或危險時請求幫助;再給家人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

  我們同在一片藍天下生活,同在一個地球上居住,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我已經9歲了,可日常生活還需要爸爸媽媽打理,做什麼事都不讓家人放心,連過馬路都讓父母操心,每個週末都讓爸爸媽媽給零花錢買吃的玩的;而烏塔卻是一個自強自立的孩子,能夠獨自一人靠打工掙錢遊歷各國,並且還鎮定自若。比起她,我覺得自己差得很遠很遠……

  烏塔是那樣的獨立自主,個性也很強。不象我們中國孩子,都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做什麼事都依賴父母,沒有主見,被捧在手心裡,生怕受了半點委屈。烏塔的父母覺得,愛孩子,就必須讓他們經受挫折和磨鍊。

  烏塔就像一棵小草,為了爭取更多的陽光雨露,奮力生長,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和挫折她都坦然面對,讓自己在磨鍊中成長。

  讀完這篇文章,我作為一名四年級學生感到慚愧,慚愧我的依賴,慚愧自己不能像烏塔一樣有主見。我一定要學習烏塔那種自強、自立、自信的精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個合格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