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治療痛經

  痛經是女性朋友們經常會出現的煩惱,當痛經嚴重的時候可以採用鍼灸的方式來治療和緩解疼痛。下面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痛經鍼灸什麼穴位

  1、痛經鍼灸哪些穴位

  1.1、主穴:分2組。承漿、大椎;十七椎下、阿是穴。

  配穴:承山、三焦俞、腎俞、氣海俞。阿是穴位置:下腹部壓痛點。

  1.2、主穴:按證型分3組。氣滯血瘀:中極、氣海、三陰交;氣血兩虛:關元、足三裡、血海;寒溼凝滯:命門、帶脈、歸來。

  配穴:腎俞、次繆、地機、天樞。

  主穴每次取一組,效不顯時加用或改用配穴。承漿穴,以28號1寸針向下斜刺5分,待患者有針感後,快速提插捻轉約30分鐘,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行鍼1次。大椎穴將針刺入皮下,向深部緩慢進針,使針感向背部下方傳導,亦留針30分鐘。

  十七椎下,以28號1.5~2寸針快速刺入皮下後,針尖對準第五腰椎棘突下,向下斜刺捻轉提插,針感要求向下達子宮,並朝會陰方向放射,待劇痛緩解可根據症情,持續提插捻轉運針5~10分鐘,予以留針30分鐘。阿是穴用艾卷作溫和灸,距離以區域性溫熱不灼燙為度。承山穴雙側均取,以6寸毫針速刺入皮,徐徐捻轉進針,以有強烈針感為度,留針15~30分鐘。其他穴位,亦用提插捻轉,使針感擴充套件到小腹部,留針15分鐘。上法每日1次,不計療程,以愈為期。

  2、痛經鍼灸有哪些方法

  2.1、耳針法

  選內生殖器、交感、皮質下、內分泌、神門、肝、腎、腹。每次選2-4穴,在所選的穴位處尋找敏感點,快速捻轉數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針20-30分鐘。也可用埋針法或埋丸法。

  2.2、皮內針法

  選氣海、阿是穴、地機、三陰交。消毒穴位後,取撳釘型或麥粒型皮內針,外用膠布固定。埋入2天后,再取出。

  2.3、面板針法

  選下腹部任脈、腎經、胃經、脾經、腰骶部督脈、膀胱經、夾脊穴。消毒後,腹部從肚臍向下叩刺到恥骨聯合,腰骶部從腰椎到骶椎,先上後下,先中央後兩旁,以部位出現潮紅為度,每次叩刺10-15分鐘,以痛止、腹部舒適為度。

  2.4、穴位注射法

  選中極、關元、次髎、關元俞。用2%普魯卡因或當歸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入藥液2毫升,隔日1次。

  3、鍼灸為什麼能治療痛經

  鍼灸治病就是根據經絡與臟腑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影響的機理,在體表有關穴位進行鍼刺或艾灸,起到激發經氣。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扶正驅邪。調整陰陽平衡之作用。從而恢復人體臟腑和組織器官的正常功能。使疾病得以痊癒。

  痛經病位在子宮,衝任,其主要病機為“不通則痛”或“不榮則痛”。主要是與經期或經期前後受致病因素,如情志所傷、起居不慎或六淫為害等干擾,導致衝任氣血不暢、胞宮氣血流通受阻,不通則痛,引起痛經,正是由於這些淤塞,造成了身體的疼痛感覺。通過針刺穴位,可以達到疏通任、督兩脈,調理經絡,致使血氣執行暢、止痛的目的。鍼灸之所以可以止痛,就是因為鍼灸可以疏通這些淤塞,正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這就是中醫對於鍼灸止痛原理的認識。

  女性鍼灸要注意什麼

  在經期的頭兩天,由於子宮內膜正處於破裂狀態,而此時針灸很容易加重破裂程度,導致經量過大,甚至有可能導致崩漏,鍼灸的刺激的確也能對正常月經產生一些不良刺激和影響,如促使盆腔充血,增加子宮收縮等,甚至導致月經不調等。

  因此,凡平索月經週期和經色、經量、經質都比較正常的婦女,月經期間最好不要進行鍼灸治療,以免影響月經的排出,可以再月經結束後繼續進行相關的治療的。

  如果月經週期、經色、經量、經質本來就不正常,如閉經、痛經、崩漏者,為了調理月經、緩解疼痛,則經期可以作鍼灸治療。而對某些急性搶救病人,出於治療需要,也可施行鍼灸治療。因鍼灸引起月經紊亂,可灸關元、三陰交、足三裡等穴,以進行調經治療。月經退後和月經量少、閉經,另加天樞、歸來穴;月經先後無定期,另加氣海、血海穴;痛經加地機、次骷穴。一般治療3~5次後,月經紊亂即可得到糾正。

  鍼灸的禁忌人群

  1、糖尿病人群:由於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比較高,一旦形成傷口,即便是小小的鍼灸針眼,也不容易癒合,如果不注意處理鍼口或者控制飲食,還有可能引起傷口、鍼口的感染,所以糖尿病人去不宜實施鍼灸;

  2、凝血功能障礙人群:例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疾病,由於這些人群的凝血時間比較長,或者是難以凝血,導致鍼口容易流血不止,所以凝血功能障礙人群也是不適宜實施鍼灸的;

  3、面板感染、潰瘍、瘢痕和腫瘤部位不適宜針刺;

  4、白血病人群不適宜針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