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心絞痛急症的鍼灸治療
【摘要】 目的 總結鍼灸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手法和臨床醫用。方法 研究我院近年來接受過鍼灸治療心絞痛的患者治療病例。結論 鍼灸作為非藥物治療的方法其效果良好,先將治療過程進行總結。
【關鍵詞】 心絞痛急症 鍼灸治療
心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症狀,中醫學稱之為“胸痺”或“真心痛”。多見於40歲以上的男性。《靈樞·厥病》篇說:“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在化療過程中,如出現急症——心絞痛,可進行鍼灸治療。
一、辨證治療
***一***體針
1.症狀和體徵:患者常在受寒、飽食、勞累或情緒激動後,突發左胸心前區絞痛,時間一般持續l~5分鐘,並可向左側頸部及肩臂放射,伴汗出和前胸壓榨、緊悶和窒息感、恐懼感,及心慌、氣促、呼吸困難、面色蒼白、四肢逆冷,舌紫黯,脈弦澀。
心絞痛發作時,心電圖可出現S-T段下降,T波降低或倒置。
2.證候分析:心居胸中,凡氣滯血瘀、痰溼閉阻於胸,皆使胸部氣機不利,故見前胸壓榨、緊悶、疼痛連及肩背。胸陽不振,心脈失養,故心慌氣短、呼吸急促。陽氣虛衰,失於溫煦,故見面色蒼白、自汗肢冷。舌紫黯,脈弦澀,為氣滯血瘀之象。
3.治法:行氣通陽,化瘀止痛。以手厥陰心包經穴、相應募穴為主。
4.處方
***1***主穴:內關、郄門、陰郄、巨闕、膻中。
***2***配穴:呼吸急促者加天突、孔最;痰溼壅盛者加中脘、豐隆;氣滯血瘀者,加太沖、膈俞;心腎陽虛者加心俞、厥陰俞、腎俞;心脾兩虛者加心俞、睥俞、足三裡。
5.操作方法
***1***主穴:常規消毒後,選用直徑為0.30~0.35mm的毫針,直刺內關0.8±0.2寸,直刺郄門0.8±0.2寸,直刺陰郄0.4±0.1寸,直刺巨闕0.5~0.6寸***向下斜刺***,直刺膻中0.4±0.1寸***或平刺***。
***2***配穴:常規消毒後,刺天突***先直刺,當針尖超過胸骨柄內緣後,即向下沿胸骨柄後緣、氣管前緣緩慢向下刺入0.5~1.0寸***,直刺孔最0.6±0.2寸;直刺中脘1.0±0.2寸,直刺豐隆0.8±0.4寸;直刺太沖0.6±0.2寸,斜刺膈俞0.6±0.2寸;斜刺心俞0.6±0.2寸,斜刺厥陰俞0.6±0.2寸,直刺腎俞0.9±0.1寸;斜刺脾俞0.6±0.2寸,直刺足三裡1.0±0.4寸。
每日治療1次,每次治療留針20~30分鐘,留針期間行鍼2~3次。主穴用捻轉瀉法為主,捻轉幅度為2~3圈,捻轉頻率為每秒2~4個往復,每次行鍼5~10秒。其他配穴針以瀉法為主,體虛者用補法。
6.方義:內關屬手厥陰心包經,與陰維脈相通,能寬胸理氣、活血通絡。郄門、陰郄是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陰心經的郄穴,功善救急緩痛。巨闕為心,之募穴,可寧心安神。氣會膻中,可調氣行瘀。
***二***其他療法
1.耳針
***1***處方:心、腦、神門、交感。
***2***操作方法:強刺激捻轉,留針30~60分鐘,每10分鐘間歇行鍼1次。
2.電針
在針刺的基礎上,將電針的輸出電極接於陰郄、郄門、膻中、巨闕穴上。連續波、快頻率,刺激20~30分鐘。
3.穴位注射
複方丹蔘注射液注入郄門、心俞、厥陰俞、足三裡等穴。每日1次,每次選用2穴,每穴2mL。
【古代成方舉例】
針刺膈俞、膻中、心俞及內關可有效緩解心絞痛,改善心肌供血,而達到治療冠心病的目的。膈俞,為八會穴之一,是足太陽膀胱經的背部腧穴,為血會。補之則補養陰血、攝血止痛、強壯筋脈;瀉之則調血活血、祛瘀生新、寬胸理氣、通經止痛。膻中,八會穴之一,是任脈的胸部腧穴,為任脈、足太陽、手太陰、手少陰經之交會穴,又是宗氣聚集之處,氣之所止部位。其功能為通暢氣機、理氣散瘀、疏經通絡、活血化瘀。膈俞與膻中相配,調理氣血、行氣導滯、活血化瘀止痛。心俞,是足太陽膀胱經的背部腧穴。《鍼灸大成》曰:“中風心急,灸心俞百壯,當權其緩急可也……主治心胸悶亂……”內關穴屬於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別走至於手少陽三焦經,也是八脈交會穴中陰維脈的會穴。《鍼灸甲乙經》言:“實則心暴痛,虛則煩心,心惕惕不能動,失智,內關主之。”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以其辛能發散,苦能洩熱,溫能行氣活血,熱能勝寒,又因其氣味芳香,可升可降,善通諸經,啟閉開竅,行血中之氣,氣中之滯。其與火同灸,借火力以升藥力,使灸火直達病所,調理氣血,平衡陰陽。針後加灸,可使經絡暢通,氣機條達,氣血宣行流暢,血脈和利,故臨床可獲得顯著療效。
參 考 文 獻
[1] 張伯臾,董建華,周仲瑛.中醫內科學[M].第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108-112.
[2] 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會及WHO命名標準化聯合專題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J].中華心血管病雜誌,1981,9***1***:75-76.
[3] 陳可冀,廖家幀,肖鎮祥.心腦血管疾病研究[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