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形式的表現對日用陶瓷的影響
現如今,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大量的日用陶瓷層出不窮。那麼,關於陶藝與日用陶瓷,你瞭解多少呢?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以現代陶藝表現的日用陶瓷產生的原因
剛接觸陶藝的時候,參觀大師的作品,感覺很簡單,以為就是一塊泥,施上釉就是一件作品,不明白為什麼還受到甚多的人的讚揚和追捧。隨著知識的積累,才知道一件好作品的出生並不是那麼簡單。用心去感受泥,心與泥想通,感受泥的深沉、感受火的熱情。莊子“逍遙遊”裡的“心齋”、“坐忘”、“物化”是一種不為外物所束縛,所統治的絕對自由的獨立境界。感受這種境界感受陶藝,把自己的感受用泥來表達。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每個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所以每件作品表達意境是不可複製的。用現代陶藝表現的日用陶瓷,是使用與審美相結合,獨一無二。
1 現代陶藝產生的原因
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事物的發展是必然的。現代陶藝的產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是隨著西方現代藝術逐漸產生的。現代陶藝並沒有否定傳統陶藝,所謂傳統陶瓷藝術是人類歷史上所創造出的具有藝術價值的所有陶瓷作品的總稱,並不是現代陶藝家做的陶藝就是現代陶藝,現代陶藝家也可以做傳統陶藝。現代陶藝表現了現代文明。
2 當下機器時代下的日用陶瓷
只從工業革命的誕生,產品的工業化機械化,世界上大多數的人們的生活標準提高了,物質得到了滿足。世界上若干地區的文化特徵在食物,服飾,住房,娛樂,生活方式上,都趨向於標準化。相比過往,有數量更多的產品可以得到供應,並且成本也較低廉,但是產品需求的增加,也就意味著自然資源,原材料的消耗和環境的嚴重汙染。為了身心健康對綠色無汙染產品的需求是每個人都心之嚮往的。在物質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人們都追求著精神的寄託,機械化也就“非人性化”,在這種“非人性化”產品占主導地位的商品市場,人們又怎能找到精神的寄託。成批量的機械化產品,單一的形式,並且隨處可見,價格也較低廉。人們在長期的使用它時不免有些乏味,對它也不會多加愛護,摔破了也無所謂,從而導致資源的浪費。這種產品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追求,也不會給社會帶來進步。
3 人們為了追求精神寄託
在當今物慾縱橫的社會,人們為了生活,被生活所累,被自己所累。生活在城市,走在大街上,人們來來往往,車子走走停停。再看每個形色匆匆的人們,表情漠然,為了生活顛沛流離。一陣陣響徹雲霄的汽車鳴笛聲,一首首動聽悅耳的音樂聲,單獨聆聽一陣或是一首覺得很美妙,但是幾陣幾首同時響徹耳邊不免有些嘈雜難聽。好不容易回到住處,處處是機械化的產品,雖然使用方便但是給人感覺陌生冰冷。“心遠地自偏”,心靜自然涼。人淡如菊、心靜如水,不起波瀾,是人生的境界,是人們所向往的。遠離汙濁,找到自己心靈的歸宿,在這忙碌的時刻怎能讓人的心靈得到片刻的寧靜了?以陶藝表現的日用陶瓷,可以讓人找到心靈的歸宿。由於陶藝的表現形式自由隨性,陶藝家們可以通過勤勞的雙手錶現出整個大自然,當我們在吃飯的時候,看到手裡拿的陶瓷碗,是一朵花的造型時,吃飯的心情都會很不一樣,食慾都會大增。
4 創造社會下的產物
當今的社會是創造的社會,為了改變機械化給藝術帶來的負面影響,勇敢奮鬥的陶藝家們,用自己的智慧與雙手製作出即美觀又實用的日用陶瓷。藝術創意集聚地的出現,陶藝社的出現,激發了陶藝家們的創作動力。政府對此也有保護和扶持政策,對陶藝家作品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促使陶藝家們大膽的創新創作。
以現代陶藝表現的日用陶瓷的意義
對於陶藝雖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件作品在每個人看來都是不一樣,但是現代陶藝表現的日用陶瓷很有意義。促進了陶瓷藝術的發展,以及日用陶瓷的發展與人類社會的進步。
1 法藍瓷
談起法藍瓷,她那種雅緻與自然相結合的造型,立刻就浮現在腦海中,陳立恆先生於2001年創立了法藍瓷品牌,中西合併的設計風格,深受國內外人的喜愛,法藍瓷的生產基地坐落在千年瓷都――中國江西景德鎮。法藍瓷的設計皆取於大自然,她的設計團隊是一群喜歡探索大自然,追求真善美境界的藝術家,他們有著共同的環保理念。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唯物主義“物質”是本源,人的意識皆來至於物質,萬事萬物皆來源於大自然,把西方新藝術流暢線條,完美的融入了東方典雅的文人氣質。將大自然的花草風姿,蟲鳥律動,原野的奔放與細膩以立體造型呈現與作品之中,將藝術帶入生活。作品是實實在在用在餐桌上的日用陶瓷,也是一件活生生的陶瓷藝術作品,對普通的人來講其價格也是不菲的。使用這樣的日用瓷器,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2 樂天陶設
在1985年,香港中環下亞釐畢道二號藝穗會,一個為了陶藝家和熱愛陶藝的人士提供製作和欣賞陶藝的藝術空間誕生了――樂天陶社。2002年,上海泰康路藝術街,樂天陶社在此創立了新的工作室和展示廳。2005年,瓷都景德鎮雕塑瓷廠成立了景德鎮樂天陶社,北京在2007年也正式成立了樂天陶社。每週六的上午,景德鎮雕塑瓷廠,熱鬧無比,寧琅滿目,各種造型新穎的陶瓷作品充滿了整個雕塑瓷廠。雖然有些同學的作品還不夠成熟,但是每一件作品都是一個創意。看多了商場上形式單一的日用陶瓷,在週六上午走進樂天陶社再看到同學們的作品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每件作品既可以用也可以拿來當做一件藝術品來欣賞。很多的買家被吸引過來,他們或是來交流陶藝心得或是來想得到自己中意的某個既適用又美觀的以陶藝形式表現的日用陶瓷。
同學們既如此,畢業了的同學亦如此。欣賞過“七月流火陶藝社”以“罐”為主題的展覽作品,感受每件作品所傳達的意境,彷彿真能感受到莊子那種逍遙遊的境界,老子那種“自然無為”的境界。這個團隊的成員大多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是一群對粘土懷有敬畏情感的年輕人,在他們手中,罐是空間的,是形式的,是裝飾的,是象徵的,是實用的,是情感的,是精神的,最終是文化的。它的價格也是不菲的。
法藍瓷,創意集聚地,陶藝社等都促進了以陶藝形式表現的日用陶瓷的發展。在不久的將來更多的像法藍瓷一樣的品牌像雨後春筍一樣拔地而起,中國的陶瓷不在是美國市場上廉價的商品了。
以現代陶藝表現的日用陶瓷的前景
一件陶藝作品的產生需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生活的眼睛,勤學習,多看書,吸收書中的精華,提高理論修養。在朱光潛先生的《談美》一書中感受到了藝術作品所傳遞給欣賞者的“無言之美”。一件陶藝作品的產生要經過很多個過程,對每一個過程的熟悉與掌握是必須的。及對陶藝知識的積累。每件陶藝作品都是有靈性,是藝術家靈魂的再現。在當今社會喜歡陶瓷的人越來越多,有些作品是“見與兒童鄰”,就連小孩子也喜歡。並且生活條件的提高,幾歲的小孩都開始學會了自己的創作,將來長大之後何其了得。大人們為了找到一片心靈的淨土,陶藝產品是他們心靈的歸宿。
中國,上萬年的陶瓷文化,比日本的陶瓷文化要早上千年之久,可是當今的中國的陶瓷精品還及不上日本。日本的陶瓷文化是從中國和朝鮮得來的,朝鮮是之母,中國是之父。然後再經自己的努力才有今天成就,這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