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傳承優秀文化

  國學經典,給予我們太多力量。他的大智慧撥開了我們眼前霧霾,使我們前進的路更加清晰、更加開闊。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我讀了《國學經典》這本書。這本書讓我增長了許多知識,明白了許多道理。讀完這本書,我被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所感染。我從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中吸取了精神食糧,從中感悟到中華民族團結奮進、和諧友善、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愛孝悌、勤儉樸實、互助互愛的傳統美德。

  我知道了經典是一個民族、一個時代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著作。經典是傳統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是直探人性本源的東西。經典書籍提出了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要求,做人的方法,讓你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國學經典,既有宇宙深層的道理,又有人生的理想;既有政治的智慧,又有歷史的教訓,還有審美的情趣。中華文明,博大 精深,卓越輝煌;它是整個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血脈、是浸潤華夏兒女心靈的智慧食糧。品悟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需要我們誦讀中華文化中那些最優秀、最有價值的篇章!國學讓我們在繼承中感悟,在創新中昇華。

  學經典,您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積澱結晶,是中華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國學經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靈家園,是曾經鮮 活生命迸發出來的智慧之光。優秀詩詞濃縮了漢語韻律、詞章之美,寄寓著中華民族傳統的價值追求和審美理想。我在閱讀中, 學到了豐富的知識;我在閱讀中理解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美德;我在閱讀中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浸染。

  國學經典,創造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閱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負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巨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讀國學經典,我享受了閱讀的樂趣!收穫了人生的智慧! 謝謝大家!

  篇二

  幾天前,我誦讀了《國學經典故事》這本書。它讓我增長了許多知識,又明白了許多道理。我被書裡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今天我與大家一起分享《孟母斷機》的故事。孟子小時候厭倦學習,有一天不願讀書,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織布,見他逃學回來,一句話沒講,就把織布的梭子給弄斷了,這意味著馬上將要織成的一匹布全毀了。孟子非常孝順,忙跪下來問:“您為什麼要這樣?”孟母告訴他:“讀書求學不是一兩天的事,就像我織布,必須從一根根線開始,然後一寸一寸地才能織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織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讀書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恆,像你這樣半途而廢、淺嘗輒止,以後怎能成才呢?”若是現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話就扔給母親:“這是你自己的事。”但孟子的根基畢竟不同一般,他如夢初醒、恍然大悟,從此一心向學,再也不隨便曠課,後來繼孔子而成為“亞聖”。

  《三字經》中就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的記載,《弟子規》中也說:“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應順承。”對父母長輩的責備,理應樂於聽受。對父母的批評,也要視為一種教誨。

  孟母斷機也告訴我們一旦認為是錯的,就當機立斷改正錯誤,同時只有好好學習,持之以恆,才能成才。

  篇三

  國學,是對古代典籍進行研究,以探明其文化內涵。孔子與《論語》是國學的最佳體現。孔子關於學習態度講解是值得今天的我們去借鑑的。“溫故而知新”這是《論語》中給我啟迪最深的一句話。溫習你學過的東西,就會從中學到新的東西。這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對我們的學習有著重大意義。

  我們不僅從《論語》中的學習態度中受益,也從孔子對於教學的見解中感知。《孔子論學》中提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後學之又次也。困而不學,為下矣。”孔子提出人從獲取知識的角度可以分為四等:生來就知道為上等;學習知識後知道為次等;遇到困難再學習,又再次一等;遇到困難不學習為最下等。

  由此我想到我們現在的班級。我們六年級即將面臨小學畢業,學習上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如果我們“困而不學”、輕言放棄就會累積越來越多的問題。也就會變成“最下等”。雖然我們不是“生而知之者”,但我們可以做“學而知之者”,

  可以做“困後學之者”。

  雖然我知道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放棄一定會失敗。所以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要用一顆勇敢的心去斬殺一切困難。

  國學經典,給予我們太多力量。他的大智慧撥開了我們眼前霧霾,使我們前進的路更加清晰、更加開闊。所以,讓國學經典在我們的口中悠悠傳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