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中簡筆動物插圖作品圖

  無論是哪一科插圖在教材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應該對學生進行生動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發揮其獨特的教育功能作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和認識教材中各型別插圖及教育教學功能。

  









  認識教材中各型別插圖

  課本中,有大量的教學插圖,有著獨特的教育教學功能,教師要善於利用這些功能向學生實施教學,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1.識字釋詞型的插圖。

  這型別插圖多出現在小學一、二年級的語文課本中。對於初入學的兒童來說,具有極其有效的啟蒙作用。由於初入學的兒童的認識能力的侷限,對於漢字的這種抽象的字形、字音、字義的認識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兒童就可以藉助認識實物圖形,即可識字。如“北京”、“天安門”這些表示地點的名詞,如“碧綠”、“金黃”、“雪白”這些表示實物狀態的形容詞等等,兒童通過看圖即可識字了。由於圖畫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某些字詞的理解,用口頭語言來敘述難以說清,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掌握。而把課文中的插圖利用起來,結合講解,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多幅連貫的連環型插圖。

  這類插圖多出現在看圖說話的練習題中。在語文教學中,對於文章的閱讀分析,理解句、段的含義,是實現語文教學目的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由於缺乏形象思維,對於有的句段或較淺顯的詞句,也不容易理解,待閱讀句子後,再對照課文中的插圖進行分析,句意就變得簡單淺顯了。如《詹天佑》一文,分析詹天佑設計“人”字形線路,使火車爬上青龍橋附近陡坡一段,“人”字形線路到底是怎樣的?火車利用兩個車頭怎樣拉、怎樣推?過岔道口後怎樣推、怎樣拉?如何向前進的?利用插圖,學生對這段句意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發揮教材中插圖教育教學功能

  一句話,插圖具有獨特的教育教學功能,但不等於說,教師僅僅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就可以。如何發揮插圖在教育、教學中的功能作用,這是關係到教師如何運用插圖進行教學的十分重要的問題。筆者認為:

  1.教學生學會觀察插圖。

  第一步,要讓學生了解圖的大意,用圖上畫“有……有……還有……”的句式說話,培養說話的完整性。

  第二步,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觀察,培養學生細緻觀察的品質,培養說話的深刻性。

  第三步,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或先人後事,先主後次,從左到右等,培養說話的條理性。

  2.圖文對照,理解課文。

  有課文單單看圖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或單單讀讀課文也不能理解其中的難點。教師必須把看圖和學文結合起來,才能深刻理解課文。如《馬踏飛燕》單從課文的插圖看,只不過是馬蹄踩著飛燕而已,但通過讀看結合,更能理解課文的用詞遣句的藝術魅力,更能深刻理解馬的飛奔神韻,更能顯示中國人民的陶塑藝術之高超。再如:古詩《暮江吟》,學生對於“半江瑟瑟半江紅”不易理解。教師利用插圖,指導學生觀察:因為太陽已接近地平線了,江面有一半已經照不到陽光,呈現出半江碧綠***瑟瑟的意思***半江紅的景象。所以運用插圖,可以使古詩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迎刃而解,收到了以圖悟文的作用。這裡特別提出,這類插圖往往是表現課文中之精彩部分的,教師更要引導學生多閱讀、朗讀,以品嚐課文的精神實質。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