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冬至中醫養生之道

  12月22是24節氣中的冬至時節,那麼冬至這一天我們要吃什麼好呢?冬至飲食要多吃什麼食物呢?下面我們就和小編來了解一下冬至飲食的養生之道。

  冬至中醫養生知識

  在冬至陽氣初生,如何補陽氣

  首先,不要過多運動,要靜

  這樣,陰氣才能旺盛,陽氣才能生得更好。比如說,一個人平時很愛運動,那麼在冬至前後,就應當適當減少運動量,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大自然的變化,對身體也更好。

  其次,適當調整作息

  儘量早睡,即使不能早睡,也要少從事強體力或是強腦力勞動,使身心儘量處於安靜的狀態,尤其是不能熬夜。中醫認為,熬夜是最傷陰血的,陰血損傷之後,陽氣就不能很好地生起。另外,熬夜也傷陽氣。在《黃帝內經》中有一句話叫做“煩勞則陽氣張”,意思就是煩勞過度則傷損陽氣。在冬至前後,陽氣剛生出來,就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一樣。嬰兒必須多吃多睡才能正常發育,如果嬰兒吃、睡不足,就會生病,就不能很好地發育。雖然我們一直講求早睡早起,但是在冬天,特別是老人,最好還是“睡個懶覺”比較好,可千萬別早上天還沒亮就去外面鍛鍊,最好等到太陽出來之後再起床。老人很容易陽氣不足,抵抗六淫的能力不足,很容易生病,而太陽出來之後,氣溫相對比較高,太陽乃陽氣,陽氣足,自然抵抗力強了。如《黃帝內經》所說:冬三月應“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再次,關於服藥

  如果是病人,而且一直服藥,那麼,冬至前後這幾天,在病情平穩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停藥數日。我們知道,中藥之所以能治病,是因為藥物可以干擾人體氣血的執行。尤其是在冬至前後,與平時相比,人體內的氣血對外界的干擾更加敏感,所以儘量不要吃藥以免干擾陽氣的生起。

  藥物雖然會干擾氣血的執行,但是吃一些食物來調理還是不錯的,因此,在冬至這一天,吃當歸生薑羊肉湯是補充陽氣不錯的選擇。這道名膳載於《金匱要略》是冬季補陽的佳品。

  冬至滋補補陽食療:

  做法就是,先把500克的羊肉切成小塊,在熱水加酒中煮,去血沫和羶味,再將30克的生薑切成片和15克的當歸連同羊肉一塊放入鍋中,再倒入適量的水用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煨燉到羊肉酥軟,這時再放入適量的鹽,再煨燉10分鐘左右即可起鍋。

  值得注意的是,鹽一定要最後放,因為過早放鹽,不容易讓羊肉煮爛。在這裡提醒各位的是,雖然當歸生薑羊肉湯有溫補的效果,但是血脂高的人最好不要常吃。

  除了當歸生薑羊肉湯之外,我們也可以在按摩位於後背的至陽穴。至陽穴位於後背的正中線上,在第七根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也就是當您低頭的時候,頸部顯著隆起的骨突為第七頸椎,往下沿著脊柱數即為胸椎,在第7個骨突出的下方便是至陽穴。如果身邊有親人的話,那麼最好趴在床上,讓親人幫忙按摩至陽穴,3分鐘左右即可。

  此外,經常按摩。如手彎到後背,用中指和食指一塊按壓至陽穴照樣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冬至中醫養生所吃的食物

  1.湯圓

  湯圓有著“團圓”的意思,冬至吃湯圓如今在全國都十分盛行。做湯圓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紅豆等亦是溫熱性味,有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飲食營養才會被身體吸收利用,提高機體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2.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羊肉味甘性溫,有補腎壯陽的作用,歷來作為補陽佳品,是冬至進補的重要食物之一。羊肉的熱量高於牛肉,鐵的含量又是豬肉的6倍,對造血有顯著功效,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氣補虛,補血助陽,促進血液迴圈,增強禦寒能力。

  3.八寶粥

  熱騰騰的八寶粥很適合冬天飲食溫熱軟的要求。中醫認為食粥可健脾溫胃,且有一定的滋陰作用,正好對抗冬季乾燥的特性。為發揮禦寒作用,我們在煮 粥的食材上可以選用偏溫熱或平和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大棗、核桃、花生、雞肉、羊肉、糯米、桂圓、山藥、銀耳等。我們不妨發揮創造力,將這些食材搭配成 美味的粥,例如:羊肉粥、雞肉粥、糯米紅棗粥、小米山藥粥、銀耳紅棗大米粥等。

  4.餛飩

  餛飩原來是北方盛行的一種食物,但現在南方人們也喜歡冬至吃餛飩。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態相似,“餛飩”也與“混沌”諧音。冬食餛飩,有利於寒冷季節熱能的儲蓄。

  冬至養生吃什麼 冬至養生食譜 冬至養生吃哪些食物

  5.餃子

  “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是古代的一句古話,在現代裡今天冬至吃餃子雖然是為了治凍耳朵,不過其面、菜、肉的合理搭配使餃子成為了一種營養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冬至吃餃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蔥、韭菜、蘿蔔等做餡,這些菜均偏溫熱性,對人體能起到一定的溫陽作用。

看了的人還看:

1.冬季養生粥推薦

2.冬季養生養生粥有哪些

3.2016冬至養生粥做法

4.冬季養生粥大全

5.冬季養生粥有哪些

6.冬季養生粥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