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史記的故事帶內容

  《史記》這本書中,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這三千餘年間發生的事情,書共一百三十篇。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文公救宋

  晉文公四年,楚成王率領諸侯圍攻宋國,宋國派遣使者公孫固到晉國告急、求援。先軫對晉文公說:“大王,報答當初宋國國君贈馬的恩惠,確立晉國的霸業,就在現在了。”狐偃又獻計說:“楚國新近和曹國結盟,又剛剛和衛國通婚。如果我軍###曹國、衛國,楚國一定會前往救援,這樣宋國之圍便可以解除了。”文公聽從了他的建議,立刻組織了三支精銳軍隊,並分別任命了各軍的統帥與副將,還有自己車馬的駕御者和護衛。隨後,他便命令三軍去###曹國、衛國。這年冬天,晉軍首先攻下了崤山以東地區,把原邑封給了趙衰。

  第二年春天,晉文公打算繼續進攻曹國,便向衛國借道,衛國沒有答應,晉軍便只好渡過黃河,從河南出擊去襲擊曹國。由於衛國當初沒有借道給晉國,晉國一直懷恨在心,隨後又帶兵去攻打衛國。正月,晉軍攻佔衛國的五鹿。二月,晉文公和齊侯在斂盂會盟,衛侯認識到自己以前的過失,便請求與晉國結盟,遭到了拒絕。於是衛侯又打算與楚國結盟,但是國人不答應,並把他驅逐出了國。此後,楚軍派兵去援救衛國,但是沒有成功。接著晉軍又一次進攻曹國,在三月佔領了都城,並俘虜了曹國國君,晉文公親自數落他當初的罪過。此時宋國形勢危急,便再次派使者向晉國求援。晉文公想要營救宋國,可是這樣便要與楚軍交鋒。因為當初在流亡的時候楚國曾經對自己有恩,所以重耳不希望與楚軍交戰。但是在自己流亡的落破時期,宋國也曾有恩於己,重耳又不能放下宋國不管。這讓他左右為難。這時候大臣先軫獻計說:“大王,您現在俘虜了曹國國君,如果把曹、衛兩國的土地分給宋國,楚國急於解救這兩個國家,一定會解除對宋國的包圍。”重耳採納了他的意見,楚成王果然引兵回國。

  :大難不死

  重耳即位以後,雖然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擁護,但是反對派的力量依然十分強大。晉惠公時期的大臣呂省、郤芮原本就不親附重耳,而且等到他即位以後,這些人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損害,於是他們就密謀焚燒國君的宮殿,試圖燒死文公。對於即將發生的一切,重耳和他的親信們毫不知情。

  獻公在位時曾經奉命刺殺重耳的宦官寺人披知道了呂省等人的陰謀,就想把這件事告訴文公,以解脫自己當初的罪過。他前來求見文公,重耳對以前的事情依然耿耿於懷,就拒絕見他,並派人責備他說:“在蒲邑的時候,你追殺我,砍斷了我的衣袖。後來我跟隨翟國國君打獵,你又奉惠公之命來刺殺我。惠公限你三天之內到達,而你僅用一天便趕到了,為何如此的快呢?你還是好好想想過去吧。”寺人披託人轉告重耳說:“我是個受了刑的人,不敢用二心來侍候君主、背叛主上,所以才得罪了您。如今您即位為君,難道以後就沒有像當初在蒲邑、翟國發生的那樣的事情了嗎?況且,當初管仲射中了齊桓公的衣帶鉤,但桓公並沒有懷恨在心,而是重用管仲,並最終靠他的輔佐稱霸天下。如今我有要事相告,您卻閉門不見,不知道災禍將要臨頭了。”晉文公聽了他的話之後感到很慚愧,便接見了寺人披,寺人披便將呂省等人的陰謀告訴給了文公,文公對此非常感激,決定捐棄前嫌。

  :燕王雪恥

  燕昭王即位之後,非常恭敬地對待有賢能的人,勤勤懇懇地治理著國家,不惜錢財招攬賢才義士。他對大臣郭隗說:“齊國趁我們的內亂之際,攻破了燕國,我深知燕國國家小、力量弱,但我發誓要得到賢士,一起來治理國家,雪洗先王的恥辱。先生如果看到有這樣合適的人才,請您一定向我推薦,我一定會親自侍奉他。”郭隗說:“假若大王一定要招致賢士,那就先從我郭隗開始吧。那些比我更賢能的人,聽說您對我都如此敬重,就會不遠千里來投奔您的。”昭王於是給郭隗改建了華美的住宅,並像對待老師那樣用最高層次的待士禮節服侍他。賢士們見燕昭王如此賢明,都爭先恐後地奔赴燕國,樂毅、鄒衍和劇辛相繼從魏國、齊國、趙國來到燕國。燕王弔祭死者,慰問孤兒,和臣下們同甘共苦,立志雪恥。

  公元前284年,燕國經過長時間的休養生息,國家實力已是今非夕比,國庫裡殷實富足,士兵都經過嚴格訓練,都樂於出擊作戰,不懼怕戰事。燕王看到時機成熟,便決定報仇血恨。於是任命樂毅為上,和秦、楚以及趙、魏、韓等國共同謀劃,發兵征討齊國。齊軍力戰不支,最終戰敗,齊湣王也逃到了外地。燕軍單獨追擊敗逃的齊軍,一直攻入齊都臨淄,奪取了齊國所有的寶物,焚燒了齊國的宗廟宮室。齊國除了聊、莒和即墨三處城池,其餘都被燕軍攻破,燕軍佔領齊國,長達六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