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碟快取越高越好嗎

  多磁頭技術:通過在同一碟片上增加多個磁頭同時的讀或寫來為硬碟提速,或同時在多碟片同時利用磁頭來讀或寫來為磁碟提速,多用於伺服器和資料庫中心。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閱讀!

  ?

  1、並不是這樣的,硬碟的好壞主要在匯流排、快取、快取I/O速度、轉速。但是轉速並不影響什麼,不起決定作用,它只是d發熱量的問題。匯流排目前最好的是Solo 8GB/S。

  2、只是伺服器硬碟。但是費用不是一般家庭承擔的起。快取的容量越大在寫入或讀取時就可以有更大的吞吐量,但是要注意I/O速度必須快,吞吐量才能大,也就是說這兩個相互扶持,相互影響。轉速在普通電腦裡談不上什麼。

  3、因為這只是發熱量的問題,7200與5400在桌面電腦沒有可比性,因為在硬碟使用時,如果兩個快取、匯流排、I/O一樣的前提下,僅僅差1.8MB/S***全速***,但是在移動平臺上就有區別了,這兩個的速度相差8.79MB/S,這裡就不解釋為什麼了,簡單說收到其他硬體已經本身的影響,比較複雜,涉及到微電子。有些商家用什麼高速7200硬碟來矇騙顧客,只注重轉速,而且更可惡的是,用5400轉去說是7200的,這是桌面電腦。因為差距不大,但是移動平臺就不敢亂說。

  大容量的快取雖然可以在硬碟進行讀寫工作狀態下,

  讓更多的資料儲存在快取中,以提高硬碟的訪問速度,

  但並不意味著快取越大就越出眾。

  硬碟的快取主要起三種作用:

  第一:預讀取。

  第二:對寫入動作進行快取。

  第三:臨時儲存最近訪問過的資料。

  快取的應用存在一個演算法的問題,即便快取容量很大,

  而沒有一個高效率的演算法,那將導致應用中快取資料的命中率偏低,

  無法有效發揮出大容量快取的優勢。

  演算法是和快取容量相輔相成,大容量的快取需要更為有效率的演算法,

  否則效能會大大折扣,從技術角度上說,

  高容量快取的演算法是直接影響到硬碟效能發揮的重要因素。

  更大容量快取是未來硬碟發展的必然趨勢。

  所以16M和8M的快取是有差異的,

  但效果是否明顯要看你如何應用你的計算機。

  詳細解釋:

  快取***Cache memory***是硬碟控制器上的一塊記憶體晶片,具有極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碟內部儲存和外界介面之間的緩衝器。由於硬碟的內部資料傳輸速度和外界介面傳輸速度不同,快取在其中起到一個緩衝的作用。快取的大小與速度是直接關係到硬碟的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硬碟整體效能。當硬碟存取零碎資料時需要不斷地在硬碟與記憶體之間交換資料,如果有大快取,則可以將那些零碎資料暫存在快取中,減小外系統的負荷,也提高了資料的傳輸速度。

  硬碟的快取主要起三種作用:一是預讀取。當硬碟受到CPU指令控制開始讀取資料時,硬碟上的控制晶片會控制磁頭把正在讀取的簇的下一個或者幾個簇中的資料讀到快取中***由於硬碟上資料儲存時是比較連續的,所以讀取命中率較高***,當需要讀取下一個或者幾個簇中的資料的時候,硬碟則不需要再次讀取資料,直接把快取中的資料傳輸到記憶體中就可以了,由於快取的速度遠遠高於磁頭讀寫的速度,所以能夠達到明顯改善效能的目的;二是對寫入動作進行快取。

  當硬碟接到寫入資料的指令之後,並不會馬上將資料寫入到碟片上,而是先暫時儲存在快取裡,然後傳送一個“資料已寫入”的訊號給系統,這時系統就會認為資料已經寫入,並繼續執行下面的工作,而硬碟則在空閒***不進行讀取或寫入的時候***時再將快取中的資料寫入到碟片上。雖然對於寫入資料的效能有一定提升,但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安全隱患——如果資料還在快取裡的時候突然掉電,那麼這些資料就會丟失。對於這個問題,硬碟廠商們自然也有解決辦法:掉電時,磁頭會藉助慣性將快取中的資料寫入零磁軌以外的暫存區域,等到下次啟動時再將這些資料寫入目的地;第三個作用就是臨時儲存最近訪問過的資料。有時候,某些資料是會經常需要訪問的,硬碟內部的快取會將讀取比較頻繁的一些資料儲存在快取中,再次讀取時就可以直接從快取中直接傳輸。

  快取容量的大小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產品各不相同,早期的硬碟快取基本都很小,只有幾百KB,已無法滿足使用者的需求。2MB和8MB快取是現今主流硬碟所採用,而在伺服器或特殊應用領域中還有快取容量更大的產品,甚至達到了16MB、64MB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