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問答題解答技巧

  要想在廣東高考歷史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首先還得掌握好高考歷史的問答題解題技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高考歷史問答題解題技巧

  “述”,即敘述。答題時一般按時間順序和因果關係表達,但要注意的是:***1***題目要求的知識點一定要涉及,不必展開,更不可遺漏。***2***對於概括性較強、時間跨度較大的,要先劃分歷史階段,再按階段回答問題。

  “論”,即論證。論證首先應該判斷觀點和論題的正誤,標準有兩個:一是實踐的標準,二是理論的標準。論證要擺事實,講道理,首先要用充分的事實證明觀點和命題的正確或錯誤,然後要做出相應的說明、結論或總結。答題強調列舉史實要充分和全面,說服力強。

  “析”,即分析。一般先要回答“是什麼”,在此基礎上回答“為什麼”。要求考生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把歷史現象、時間、歷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和條件下去分析其原因、背景,揭示事物的本質,認識歷史發展的規律,總結歷史作用、影響和歷史地位,從而吸取歷史的經驗和教訓。

  “比”,即比較。對於有比較專案的問題,可以按照要求進行比較;對於沒有給出明確比較專案的問題,很多考生往往不知道比什麼、怎樣比,答題無從下手。掌握下列方法和原則就可以比較完整的進行比較。

  方法:以一個事件或者人物為中心,列出相關的專案;然後與另一個對比。

  原則:***1***比較歷史現象發生的原因、背景、歷史條件和目的。***2***比較歷史現象的內容、特點、特徵、性質、實質。***3***比較事物成敗的原因、歷史作用、地位、影響、經驗和教訓等。

  “評”,即評論、評價、評析等。要想評論正確,要做到以下幾點:***1***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看問題。***2***評論問題的觀點立場要正確。***3***評論要以事實做論據

  高考歷史複習知識點

  一戰後到二戰前的東西方世界***1917-1939年***

  此階段的歷史相當重要,歷來是高考命題的重點。此階段又可以分為三個歷史時期:***1***1917-1923:兩塊內容:一塊是以十月革命為中心的世界性革命高潮***三小塊:俄國,歐美,東方***一塊是帝國主義戰後瓜分世界的分贓體系:凡爾塞-華盛頓體系的確立。***2***1923-1929年:一塊是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一塊是帝國主義“相對穩定局面”的形成和隱含的尖銳矛盾。***3***1929-1939年:一是大危機沉重打擊下帝國主義陣營分化成民主陣營和法西斯陣營;二是蘇聯的建設和斯大林體制;三是法西斯的瘋狂擴張和大戰的醞釀。總的來說是三條基本線索:一是帝國主義由一戰後的動盪調整到形成暫時穩定局面,再到大危機後走向新的動盪爆發新的世界大戰。核心是帝國主義彼此間深刻而又複雜的矛盾;一是俄國經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後經過曲折鞏固政權,恢復經濟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一是東方的革命運動進入新時期,到三十年代和反法西斯結合起來。理解這一階段的關鍵在於明確此階段是在一戰和十月革命影響下的20年。

  1、理解十月革命發生在俄國的歷史原因***經濟、政治、階級、政黨、大戰、演習***十月革命的經過***兩個過渡: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由和平設想過渡到暴力奪權。集中體現在四月提綱中。***熟練掌握二月革命後俄國的複雜形勢。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

  2、如何理解蘇俄向社會主義過渡***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

  3、蘇聯社會主義建設***蘇聯的建立、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斯大林體制的政治經濟特點和評價***。

  4、、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含義,內容***宰割戰敗國;重分殖民地;協調大國利益和矛盾;策劃反俄;建立國聯***。如何評價該體系***反動性為主;但注意其三個積極意義?***通過分析該體系隱含的複雜矛盾理解其必不能持久的必然性。

  5、掌握凡爾賽和約和九國公約,四國條約,五國公約的內容和作用。理清英,法,美,日之間的關係。

  6、大危機的原因,特點和影響。

  7、大危機下美德不同選擇的歷史原因。***經濟,政治,思想,歷史傳統,外交,個人因素。***

  8、理解羅斯福新政的實質、特點,正確評價羅斯福新政。***經濟意義,政治意義,理論意義。***

  9、日本法西斯和德國法西斯上臺的不同點。

  10、三十年代後期世界形勢的特點。各主要政治力量的活動和影響。

  11、慕尼黑陰謀和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2、理解綏靖政策的歷史背景,表現,影響。

  1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和過程。同盟建立後採取的重大軍事行動。大戰後期召開的會議的內容。

  高考歷史複習技巧

  掌握大方向

  新課標歷史題重在探究

  近年來的新課標高考歷史試題體現了“觀察”、“考察”、“研究”的近代歷史學特徵,背歷史事件、記憶歷史結論的時代已結束,迎來了探究歷史的新高考。現在的高考歷史試題設計,表現為要考生通過一套歷史思維的方法對歷史材料進行分析,考生自己推論出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經過與結論,新課標高考表述為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測量。

  朝四個方向思考歷史問題

  實踐中,有的考生越是到考前越是對做歷史題沒有底氣,甚者無從下手,其原因就出在歷史思維取向不清。歷史思維有四個取向:即從歷史發展規律和對歷史事件做合乎邏輯的解釋的方向思考問題;從人性的方向思考問題;從經驗的或與經驗相聯絡的推理及對有關係的歷史現象作出因果關係的解釋;從社會和文化是漸進的、一貫的進步方向思考問題,即歷史思維的史學科學化、人道主義、理想主義和歷史進步觀取向。有了這樣的思考問題的出發點,做題就有頭緒。

  以公認史學觀評判事物

  歷史事件的評判是有標準的,那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史學觀、全球史觀、文明史觀。馬克思主義的史學觀是馬克思主義地認識全世界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科學的階級性、辯證的歷史進步觀;全球史觀是指突破西方學術界根深蒂固的“歐洲中心論”***或稱“西歐中心論”、“歐美中心論”和“西方中心論”***的限制為特徵,超越民族和地區的界限,理解整個世界的歷史觀,公正地評價各個時代和世界各地區一切民族的建樹,要把某個地區或國家放在一個更大的空間範圍內來考察;文明史觀是指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從本質上說就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橫向看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縱向看,人類文明經歷了漁獵採集時代、農業文明時代***包括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工業文明時代***包括手工工場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和資訊時代***。

  用以上三個史學觀全面梳理做過的所有試題,會使思路特別清晰。

  複習多技巧

  高度重視“邊角知識”

  對課本上的圖表、註釋、人教版的“學思之窗”和“歷史縱橫”、人民版的“學習思考”和“資料卡片”、嶽麓版的小字部分等平時不太注意的“邊角知識”進行一次大清理。高考試題“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在實際命題中,命題專家是先確定某個題目的“主意”,然後找與這一“主意”相關的材料,再設計“問題與答案”,看這些教材是否講到了與題目相關的知識,只要講到了,就可以敲定成題。如,出一道有關“汪辜會談”的試題,雖然課本沒有交代地點在新加坡,可題目與答案中是可以考查它的會談地點的,因為1992年的大陸與臺灣關係發展程序不可能在大陸或臺灣舉行兩岸會談,用推理的方法就可以得出。所以,有必要在考前的複習中對這種知識點掌握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