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道具設計中的目的介紹

  道具設計師舞臺美術設計的一個重要部分。它的目的是為了襯托節目效果,渲染人物性格。那麼,舞臺道具設計為什麼而服務呢?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舞臺道具設計中的目的,希望能幫到你。

  為節目內容服務

  道具設計首要目的與功能,就是為舞臺上表演的節目***有的是劇目***的內容服務。道具是一種形式,它必須為內容服務。所謂節目內容,也是一個內涵廣泛的系統工程,既包括節目的主題思想、美學意蘊、時代背景、民族特色、地域風情,又包括題材特色、風格特點、民俗情趣等等,所有這一切,都要在道具中充分完美地體現出來。例如雜技節目《鑽火圈》,節目的亮點與看點就在一個“火”字,通過“鑽火圈”這一動作,表現人的勇敢、機智、靈巧,不僅為人們提供美的愉悅與美的享受,也給人以鼓舞與啟迪:在困難面前要勇敢巧妙地“鑽”過去,只要有信心,就一定會成功,就會用汗水與心跳換來掌聲和歡呼,從而真正起到“寓教於樂”的作用。所以鋼圈上塗什麼燃料,既傷不著演員,又不汙染環境,同時又符合防火安全要求,這是要道具設計者費一番腦筋的。雖然現在看起來簡單得很,但認真考究一下就會發現最初設計時的艱難。其實許多道具設計的原理都如此:“萬事開頭難”,難就難在“第一次”。而隨著舞臺節目的不斷創新,道具設計也必須面對不斷的“第一次”、不斷的創新一這重要課題。

  為演員表演服務

  道具設計的另一個重要目的與功能,是為演員的表演服務。每一件道具,都要符合演員的年齡、性別、職業、身份、性格、志趣、愛好等等。更要符合節目中的規定情境和特殊需要。例如京劇《紅燈記》中李玉和的號誌燈,《智取威虎山》中楊子榮的馬鞭,評劇《杜十娘》中杜十孃的百寶箱,話劇《桃花扇》中李香君的桃花扇,評劇《秦香蓮》中秦香蓮的琵琶、韓琪的刀,崑曲《十五貫》中婁阿鼠的色子,話劇《紅旗譜》中朱老忠的鋤刀等等,都符合為演員表演服務的要求。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京劇《二進宮》中徐延昭的隨身***手持***道具銅錘,這件道具設計得實在是精妙奇絕:第一,它極符合是國公徐延昭的身份;第二,它又象徵著權力的威嚴,作為開國元勳之一徐達的後代,銅錘乃皇帝所賜的傳家之寶,可以“上打君,下打臣”;第三,它的造型、色彩,極具審美特色與民族特色。正因為如此,這柄銅錘成了花臉行當中以唱功為主大花臉的名稱――“銅錘花臉”,簡稱為“銅錘”,就是由《二進宮》中徐延昭及其所持的銅錘而來的。

  在為演員表演服務方面,雜技的道具設計也有許多成功的範例。例如馬術節目《馬上劈刀》,由一位男演員扮成關羽,穿上綠袍,跨上棗紅馬,而其所舞的大刀――青龍偃月刀,就是一件符合角色身份、氣質、特點並與表演動作――劈刀緊密配合的一件道具,在長短、輕重、顏色、外形各方面,都與演員表演水乳交融,渾然一體。

  為觀眾審美服務

  道具設計為觀眾審美服務,具體又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道具與佈景緊密結合,使觀眾產生審美愉悅。例如趙本山、範偉、高秀敏表演的戲劇小品《拜年》中,農家住宅的內景景片與道具桌、椅成為有機的整體,分不出哪是佈景,哪是道具,使觀眾產生一種和諧的美感。

  ***二***小道具新穎別緻,令觀眾耳目一新。例如黃巨集、宋丹丹表演的話劇小品《超生游擊隊》中的隨身道具“娃娃”,就十分新穎,令觀眾眼前一亮,感到與眾不同。

  ***三***個別道具出奇制勝,令觀眾大飽眼福。例如魔術中《變飛鴿》的鴿子、《變活魚》的活魚、《鼻子噴水》的“機關水管”等等,都獲得了出奇制勝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