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養生之道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1:日常飲食注意

  酸味會收斂肺氣,而辛味則會發散肺氣,秋季肺氣宜收不宜發,所以儘量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食物。可適當多吃以下酸味的水果:

  1、蘋果

  中醫認為,蘋果具有生津、潤肺、開胃、醒酒等功用。食用蘋果還可減梨之寒,強化潤肺潤胃的功效。除此之外,蘋果還能預防和消除疲勞,其中的鉀能與體內過剩的鈉結合,並使之排出體外。食入過量鹽分時,也可吃蘋果來幫助排除,所以吃蘋果或飲蘋果汁對高血壓患者有益。

  2、葡萄

  葡萄味甘酸。中醫認為,葡萄可以“補血強智利筋骨,健胃生津除煩渴,益氣逐水利小便,滋腎宜肝好臉色”。

  3、檸檬

  檸檬味酸甘、性平,有化痰止咳,生津,健脾的功效。檸檬果皮富含芳香揮發成分,可以生津解暑,開胃醒脾。檸檬皮的袪痰功效比柑橘還強。夏季痰多,咽喉不適時,將檸檬汁加溫水和少量食鹽,可將喉嚨積聚的濃痰順利咳出。

  4、柚子

  柚子性味酸、寒,可除脹、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腫止痛,適用於胃病、消化不良、慢性咳嗽、痰多氣喘等症。柚子含豐富的維生素C,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而且柚子所含的枸櫞酸還具有消除人體疲勞的作用。

  5、山楂

  山楂性味酸、甘、微溫,有散瘀、消積、化痰、解毒、活血、提神、清胃、醒腦、防暑、增進食慾等功能,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十多種疾病都有顯著療效。

  2:適度運動

  秋季是鍛鍊的好季節,但是運動量不宜過大,否則會導致出汗過多,陽氣損耗。因此應該選擇輕鬆平緩的運動專案,如跑步、爬山、打羽毛球等。

  跑步

  跑步可以增強血液迴圈,改善心臟功能,改善腦的血液供應和腦細胞的氧供應,減輕腦動脈硬化,使大腦能正常工作。建議每次不少於40分鐘,速度以中速或慢跑為主。

  爬山

  立秋後早晚溫差大,空氣溫度隨著山坡高度的上升而遞減,這時爬山可使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斷處於緊張狀態,從而提高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爬山對心肺功能的鍛鍊效果更佳。

  建議:登高速度要緩慢,上下山可通過增減衣服達到適應溫度的目的。

  打羽毛球

  打羽毛球相比室外運動,更讓人感覺舒適,而且它的運動效果也不錯。根據有關資料顯示,一場正規的羽毛球比賽,運動強度要比一場足球賽還大。

  建議:運動前應做好準備活動,以免受傷。

  3:警惕秋老虎

  1、謹防中暑

  儘量不在烈日下暴晒或在高溫環境中久留。外出則需做好防晒措施,使用防晒霜、遮陽傘、遮陽帽等。並且要及時補充水分,多喝淡鹽開水、綠茶、綠豆湯及酸梅湯、菊花茶等清涼飲料。

  2、多吃蔬果

  立秋後應多吃蔬菜、水果來降暑祛熱,及時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產物,以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

  食用蔬菜時注意應選擇新鮮多汁的,如:黃瓜、冬瓜、西紅柿、芹菜等。

  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等。

  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因此,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過多。

  3、調整心情

  “秋老虎”容易擾人心神,常會讓人心神不寧,坐臥不安,此時需要有意識地避開這種不良情緒的干擾,做到神清氣和,胸懷寬闊,遇事不煩不燥,精神愉快,心情舒暢,始終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境。

  4、防止風寒

  立秋過後,晝夜溫差逐漸變大,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風寒病”。應注意開空調時間不宜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有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疾病、胃腸功能較弱,如經常腹瀉的人不宜開空調。

  4:健康作息

  立秋是下一年人體陰陽平衡的開端。

  中醫講究天人相應,立秋後,自然界中的陽氣開始收斂,人應當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在起居上應做到“早睡早起”。這是因為秋天不收斂住能量就會傷肺氣,而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也相當於在養陰,增加收斂的時間,避免過度消耗。久臥傷氣,容易精神不振,而早起則能使肺氣得到很好的舒展。

  立秋後應注意作息守時,生活規律,勞逸結合,保證適當的睡眠和休息,避免過度疲勞,從而提高機體對高溫的耐受能力和對“秋老虎”的抵禦能力。

  5:天氣乾燥要小心

  中醫認為肺屬金,其性為燥,而秋季乾燥,所以秋季人體易由此產生許多津液虧少的乾燥症,如肺臟受傷,其表現為咳嗽,且乾咳無痰。除此之外,還會出現鼻乾燥、口乾咽燥、喑啞、面板乾燥、便祕等不適的症狀。

  肺氣過燥還會傷肝,所以秋季需要特別注意對肺的養護,適當多補充水分,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還要多吃豆類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以潤燥、養陰、潤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