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交替養生之道

  夏秋換季,養生方式也要有所調整,夏秋交替如何養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夏秋換季養生的竅門,歡迎大家閱讀。

  夏秋交替的養生之道

  一、胃腸疾病

  夏秋之交多發胃腸疾病,有胃病的人要注意保暖,飲食以溫、淡、素、鮮為宜,定時定量,少吃多餐,不吃過冷、硬、燙、辣、黏的食物,戒菸禁酒。

  二、感冒

  立秋後溫差大,容易著涼,著涼後身體抵抗力下降,導致病菌乘虛而入,是感冒的主要誘因。夏秋之交要注意防寒,室內注意通風。身體健康的人,常用冷水洗洗口鼻,有助於預防感冒。

  三、腦血管疾病

  寒氣與燥邪相結合,使血管收縮,導致腦血管病變增多,很容易誘發中風。特別是中老年人,立秋後應注意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豐富的食物,可有效的預防腦血管疾病。進餐時防止過飽,晚餐以八分為宜。

  四、呼吸道疾病

  季節變化時,呼吸道防禦能力差的人很容易得病。因此,立秋後應特別注意防範呼吸道疾病和肺病。老幼等體弱者需注意鍛鍊,加強營養,保持輕鬆心態也很重要,時常大笑能增加肺活量。

  五、手足口病

  夏秋之交小兒手足口病多發,4歲以下的寶寶容易得這種病。手足口病可通過直接接觸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糞便等感染,因此應做好寶寶日常用具的消毒,教孩子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

  六、腹瀉

  腸胃病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敗,是細菌性食物中毒、是細菌性痢疾、大腸桿菌腸炎等腸道疾病的多發季節。同時,經炎夏消耗,入秋之後,人體消化功能下降,腸胃系統很容易出現功能失調的狀況,腸道抗病能力減弱,若有不慎,就會出現胃部不適、消化不良,甚至會引發腹瀉。

  夏秋換季養生的竅門

  1、增加1小時睡眠

  進入秋季養生,首先調整的就是睡眠時間,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爭取晚上10時前入睡,比夏天增加1小時睡眠,早睡早起,通過睡眠調整身體狀態,以適應秋季特點。

  2、多喝水

  體內水分充足可以保持呼吸道黏膜溼潤,感冒病毒難以迅速繁殖。營養科學家建議:每日飲水量按體重算為40毫升,兒童需飲更多的水。最佳飲料為:水、混合飲料***礦泉水或蘇打水和蘋果汁混合而成的飲料***、果茶或藥草茶。要少喝咖啡、含酒精的飲料和酒。

  3、每天咽津

  秋天天氣非常的乾燥,人很容易出現口乾舌燥等不適。教大家一個咽津的方法,可以滋陰養肺。具體方法為:舌頭在嘴裡攪動,以刺激唾液的產生,然後分成3次嚥下,並有意識地將其送入丹田。

  4、睡前泡泡腳

  泡腳有助於促進血液迴圈,防治百病。養生先養腳,腳上有很多穴道,這些穴道通過人體的經絡與臟腑息息相關。所以晚上睡前泡泡腳對身體有很大的好處。晚上9點泡腳對腎好,這個時間段是腎經氣血最弱的時候,如果在這個時候泡泡腳會促進血液迴圈,增加體內熱量,幫助行氣活血。睡前泡腳還能助眠,泡完腳後,做幾分鐘的腳底按摩,讓身體充分放鬆,可以幫助你快速入眠。

  5、食物潤肺

  秋天的飲食強調滋陰潤肺。可適當多吃一些白色潤肺的食物,比如芝麻、糯米、粳米、白蘿蔔、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的食物,吃百合、秋梨等也可潤肺。

  6、咀嚼鼓漱

  晨起和睡前,作上下顎運動。然後閉嘴,舌抵上顎,扣齒咀嚼100次,使津液滿口,徐徐嚥下。咀嚼時,胃腸血流量增加,可抵禦秋季涼氣對胃腸的損傷。

  7、滋陰潤肺多喝粥

  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多喝粥可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

  8、朝朝鹽水,晚晚蜜湯

  我國古代就有對付秋燥的飲食良方:“朝朝鹽水,晚晚蜜湯。”換言之,喝白開水,水易流失,若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就不那麼容易流失了。白天喝點淡鹽水,晚上則喝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祕,真是一舉三得。

  9、巧搭配攝粗糧

  秋季氣候乾爽,汗液減少,睡眠時間增長,為了迎接寒冷的冬季,機體會積極地儲存脂肪,因此一不小心就會發胖。體內脂肪的積累不僅有礙美觀,而且容易引起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等多種疾病,這對本身肥胖者來說更加危險。為了保證體重正常,應注意作息合理、多吃蔬菜水果潤腸通便。在飲食方面可以選擇熱量少的粗糧,如玉米、紅薯、土豆、薏米和豆類。

  10、適時添減衣物

  處暑過後天氣會慢慢轉涼。老年人和兒童適應能力差,容易受感染,極易傷風感冒,同時還會引起扁桃體炎、氣管炎和肺炎等疾病。專家提醒,這個季節要注意根據氣溫變化適時添減衣物。中醫認為,“春捂秋凍”其本意是讓體溫在秋天時不要太高,以利於收斂陽氣,因為熱往外走之時,必有寒交換進去。可根據個人體質特點,適當地“凍一凍”,但早晚一定要注意保暖。

  11、防晒也重要

  有的MM認為,秋天到了,陽光也開始變溫柔,防晒霜已不是必需品了。其實,這種想法不正確,雖然氣溫下降,人們感覺涼爽,但事實上紫外線還和夏天一樣強,加上秋天人們出遊頻繁,防晒依然是護膚大件事,不但應該繼續使用防晒霜,防晒倍數還應和夏天一樣,一般含防晒值的普通面霜並不能滿足需求。

  12、耐寒鍛鍊

  通常用冷水洗臉、浴鼻,身體健壯的人還可用冷水擦身、洗腳甚至淋浴。有研究表明,適當的冷水鍛鍊對預防傷風、感冒、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的效果。除了冷水鍛鍊外,還可選擇一些有助於提高抗寒鍛鍊的有氧運動專案,如登山、冷空氣浴、堅持秋冬泳等。

  13、閉目養神

  秋季陽光和煦,原野金黃,秋高氣爽,是老年人閉目養神,收聚精銳的大好時光,此時,老年人可到公園、郊野、山林等林木繁榮、寧靜幽雅之地,做做閉目養神的氣功。閉目,先眼肌放鬆,再面部放鬆,心胸放鬆,精力即從面部肌肉噴湧而出,眼睛也即會有神。許多名人學士在繁忙緊張的腦力勞動之餘,做做閉目養神功,即可收到養精蓄銳之奇效。

  14、壓揉承漿

  承漿穴在脣下凹處,以食指用力壓揉,口腔內會湧出分泌液。糖尿病患者用力壓揉此處十餘次,口渴即可消失,不必反覆飲水。這種分泌液,不僅可以預防秋燥,而且含有延緩衰老的腮腺素,可使老人面色紅潤。

  15、多進行體育運動

  可以選擇散步、騎車、體操、慢跑、跳繩等,運動程度以全身稍微出汗即可。運動的同時可適度晒太陽。晒太陽的時間宜選擇在傍晚,每次半小時左右,晒太陽時應選擇避風處。通過適度的體育鍛煉和晒太陽,可以感受到室外陽光空氣的撫慰,提高人體對氧氣的利用率,以促進人體的血液迴圈,保持體內旺盛的新陳代謝,使皮脂腺、汗腺得到正常的分泌,以滋潤面板,防止面板乾燥、瘙癢、脫皮等不適症狀的出現。

  16、多吃酸味食物

  酸味能收斂肺氣,辛味則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少吃蔥、姜等辛辣食物,適當多吃酸味的果蔬。這樣養肺的效果就很好。

  17、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

  秋風落葉,悽風淒雨,往往使人觸景生情,誘發消極情緒,嚴重者,終日鬱鬱寡歡,少語懶言,很容易患上抑鬱症。防止抑鬱症要注意心理調適,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多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大笑能使肺擴張,還可以清除呼吸道“濁氣”。人在開懷大笑時,可吸收更多的氧氣,氧氣隨著血液行遍全身,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