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藥的副作用

  口服的降糖藥幾乎都是西藥,是藥三分毒,所以也會有副作用,那麼你瞭解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1、磺脲類

  包括優降糖、達美康、糖適平、美吡達、格列美脲等。此類藥物的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及體重增加,其它少見的副作用有皮疹、過敏反應、白細胞減少等等。

  2、格列奈類

  包括諾和龍***瑞格列奈***、唐力***那格列奈***等。其副作用也是低血糖,但發生率低而且程度輕,其它副作用罕見。

  3、雙胍類

  包括二甲雙胍和苯乙雙胍。主要副作用是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痛、反酸等消化道反應,其它少見的副作用有“乳酸酸中毒”及“營養不良性貧血”。“乳酸酸中毒”雖然罕見但後果十分嚴重,其症狀表現為乏力、呼吸深快、意識障礙甚至昏迷,多見於服用苯乙雙胍且合併心腎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而二甲雙胍則極少引起乳酸酸中毒。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包括拜唐蘋、倍欣等。此類藥物的副作用主要是胃腸道反應,如腹脹、排氣增多,偶有腹痛、腹瀉。

  5、噻唑烷二酮類

  也稱為“胰島素增敏劑”,少數人服用後可導致水鈉瀦留,引起顏面及下肢浮腫、加重心衰。此外,此類藥物還可能引起肝功異常。

  降糖藥的常見誤區

  1、不控制飲食。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其目的是減輕胰島β細胞的負擔,以幫助其恢復功能。不控制飲食而想用多服降糖藥來抵消,好比“鞭打病馬”,是錯誤並且危險的。

  2、根據自覺症狀服藥。血糖非常高,才會出現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等典型糖尿病症狀。不少患者因無明顯不適,隨意調節降糖藥用量,導致血糖控制不力。

  3、不定期複診。有的患者不監測血糖、血脂和血壓,不注意觀察影響自己血糖、尿糖變化的因素,不總結自己的服藥規律,而是人云亦云,跟風吃藥。這是我國糖尿病患者較一些發達國家的患者病情嚴重、併發症多的主要原因。

  4、對口服降糖藥的特點不瞭解。如一些磺脲類降糖藥的藥效隨時間延長而逐漸增強,因此不能急於換藥。並且,每種降糖藥都有最大有效劑量。未用到最大有效劑量,不要早下結論。

  5、覺得價格高的藥就是好藥。不存在哪種藥更好的問題,科學的說法是哪一種降糖藥更適合。對甲有效的藥物不一定對乙也有效,甚至可能有害。

  6、盲目擔心藥物的副作用。有人認為,服藥時間一長,就會損傷肝腎功能。實際上,降糖藥劑量只要在藥典規定的範圍內,都是安全的。副作用僅見於個別患者,且副作用在停藥後即消失,不會帶來嚴重的影響。其實,高血糖未得到控制與服用藥物可能出現的副作用相比,前者的後果要嚴重得多。

  7、一味追求能“去根”的糖尿病特效藥。有的患者甚至在血糖已獲得良好控制的情況下,停止現階段有效治療,而去尋找“靈丹妙藥”。殊不知,包括飲食、運動和藥物的糖尿病綜合療法是人們與糖尿病長期鬥爭的智慧結晶,是經過嚴格證明、確實有效的方法。

  降糖藥的注意事項

  對藥物的“副作用”的認識

  藥物說明書上“藥物副作用”一欄中會寫出許許多多的副作用,這是實事求是的作法,告訴大家要細心觀察,有問題及早找醫生診治。但某個藥物的副作用是在極少數人中出現,症狀很輕,對身體影響不大,才能批准在醫療市場上市。所以,儘管說明書上寫著很多的副作用,大可不必擔心,而那些標榜“無副作用”的藥物,反倒不可相信。

  熟悉藥物名稱

  每種藥至少有兩個名字,藥名和商品名,有的還有一個化學名。藥名只有一個,是世界統一的,但不同廠家生產同一種藥可起不同的商品名。

  用降糖藥要了解藥物禁忌

  如果排洩某種藥物的臟器有障礙,這種藥就不能用,否則會引起藥物在體內的蓄積,降糖藥蓄積可以造成低血糖,腎功能不全者用苯乙雙胍***降糖靈***產生的乳酸排不出去會引起乳酸性酸中毒。所以,當第一次看病的時候,首先要檢查腎功能和肝功能,保證用藥的安全。

  進食量準確

  生活有規律是調整降糖藥的前提。沒有患糖尿病的人,自身分泌的胰島素可以隨著進食量的大小引起血糖的高低來分泌,使血糖在正常範圍內波動,糖尿病患者則不行。外源注射胰島素的劑量和口服降糖藥的劑量是在科學飲食、運動和正常的生活工作的基礎上摸索出來的,摸索出來的降糖藥劑量不會隨著血糖波動而變化,所以進食量準確,生活有規律是調整降糖藥的前提。

  不吃飯不用降糖藥

  有人因某些原因吃不下飯或不吃飯,總認為藥是治病的不能不吃,但如果吃了降糖藥不吃飯或吃的量不夠,易發生低血糖,所以當主食吃的量不夠應減少降糖藥的劑量,主食的量恢復以後再恢復原降糖藥的劑量。

  降糖藥應從小劑量開始使用

  任何降糖藥的使用一定要從小劑量開始,第一次為“投石問路”,經過一段時間藥物的積累作用達到最終穩定結果後,根據血糖監測的情況進行調整,逐漸增加藥物劑量,直至把血糖控制到理想程度。此時的藥物劑量可在一段長時間內不再改變,血糖偶爾高不要輕易增加降糖藥的劑量,要尋找原因,針對原因解決問題。

  調整口服降糖藥的週期

  任何藥物都有它的作用高峰時間和作用消失時間,我們把藥物作用減少到一半的時間叫做“半衰期”,5個半衰期後可認為藥物基本排出體外,長期用藥,還有藥物的積累效應。臨床上發現,用口服降糖藥或調整口服降糖藥,第一週血糖變化不明顯,第二週逐漸下降,第三週末血糖降到一定程度不再下降,可認為是該藥量的最終結果,故調整口服降糖藥需每3-4周調一次。

  有依據的調整降糖藥物使用

  血糖未控制好的原因很複雜,包括吃飯的時間、攝入量、食物種類,進餐次數,運動的時間、方式、程度、降糖藥的種類,聯合用藥的搭配、藥物劑量、近期的特殊情況是否對血糖有影響等多種因素。要把具體問題找出來才能提出正確的治療方案。糖尿病監測記錄做的越詳細就越能體現疾病的真實狀況,治療才能有的放矢,只偶爾做做監測或不做監測是對自己不負責任,認真科學地對待疾病,才是對自己負責。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