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藥的副作用

  口服的降糖藥幾乎都是西藥,是藥三分毒,所以也會有副作用,那想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1、磺脲類

  包括優降糖、達美康、糖適平、美吡達、格列美脲等。此類藥物的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及體重增加,其它少見的副作用有皮疹、過敏反應、白細胞減少等等。

  2、格列奈類

  包括諾和龍***瑞格列奈***、唐力***那格列奈***等。其副作用也是低血糖,但發生率低而且程度輕,其它副作用罕見。

  3、雙胍類

  包括二甲雙胍和苯乙雙胍。主要副作用是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痛、反酸等消化道反應,其它少見的副作用有“乳酸酸中毒”及“營養不良性貧血”。“乳酸酸中毒”雖然罕見但後果十分嚴重,其症狀表現為乏力、呼吸深快、意識障礙甚至昏迷,多見於服用苯乙雙胍且合併心腎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而二甲雙胍則極少引起乳酸酸中毒。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包括拜唐蘋、倍欣等。此類藥物的副作用主要是胃腸道反應,如腹脹、排氣增多,偶有腹痛、腹瀉。

  5、噻唑烷二酮類

  也稱為“胰島素增敏劑”,少數人服用後可導致水鈉瀦留,引起顏面及下肢浮腫、加重心衰。此外,此類藥物還可能引起肝功異常。

  口服降糖藥的種類

  1、磺脲類降糖藥

  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島素分泌,降糖作用為中等偏強,屬於磺脲類的藥品按每片劑量從小到大包括優降糖、美吡達***優達靈***、克糖利、達美康***格列齊特***、糖適平***格列喹酮***等等,其中優降糖作用最強,美吡達作用快而短,達美康和克糖利作用時間較長,糖適平可用於糖尿病腎病病人,各有特色。

  2、雙胍類降糖藥

  主要作用是降低食慾,減少糖類的吸收,比較適合於較胖者服用,降糖作用也屬中等,這類藥物包括降糖靈***苯乙雙胍、DBl***、二甲雙胍***二甲雙胍片、美迪康、迪化糖錠、格華止***。降糖靈價格便宜,但因其副作用比較大,已不常用。二甲雙胍副作用小。

  3、α-糖苷酶抑制劑

  屬於第三類口服降糖藥,主要有拜糖平和倍欣等,這類藥作用與前兩種不太一樣,主要是抑制糖類的分解,延緩葡萄糖的吸收而降低餐後血糖。

  4、胰島素增敏劑

  主要是增加機體對胰島素敏感性,從而提高胰島素的利用率而發揮作用的。主要有文迪雅等。但價格比較高。這四類口服降糖藥可以聯合使用,以增強降糖效果。

  5、DDP-4抑制劑

  是指南推薦的2型糖尿病的三線用藥,需注意的是腎功能不全者需注意減少藥量。

  口服降糖藥的誤區

  1、單純依賴藥物,忽視飲食和其他治療

  糖尿病的治療是綜合治療,飲食控制、運動鍛鍊和藥物治療缺一不可。只有在飲食控制和運動鍛鍊的配合下,藥物治療才能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否則,藥物再好也很難發揮作用。

  2、不恰當的聯合用藥

  同類藥物的降糖作用機理是相同的,原則上不宜聯用。倘若兩種同類藥物聯用,可能會引起彼此間競爭性抑制而“兩敗俱傷”,結果是增加了副作用而不是加強降糖效果。諸如“消渴丸+優降糖”、“美吡達+糖適平”等均屬此類不恰當的聯合用藥。

  3、中醫中藥根治糖尿病

  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目前都沒有解決糖尿病的根治問題。客觀地說,中藥在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就降糖而言,中藥效果遠不及西藥。對於廣告、媒體中宣稱的中藥能根治糖尿病,切勿輕信。

  4、血糖降至正常後擅自停藥

  糖尿病作為一種終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需要長期乃至終身服藥。病人經藥物控制後症狀消失、血糖降至正常,但這並不意味著糖尿病已痊癒,還應繼續用藥維持,飲食控制和體育鍛煉也決不能放鬆,切忌擅自停藥。否則會造成高血糖捲土重來、病情惡化。有類似經歷的患者會發現,用不了多久,血糖的水平又會“起伏不定”。

  5、自我調整用藥

  完全憑自我感覺或尿糖檢測調整用藥,這是不對的,因為血糖高低與自覺症狀輕重或尿糖多少並不完全一致。

  6、不完整陳述病情

  許多病人錯誤地認為,好醫生應該像傳說中的老中醫那樣,看一眼就能知道啥病情。事實上,病情描述對診治方案至關重要。醫生根據你的患病時間、症狀,正在服用的降糖藥物、服用的時間、劑量,近期的血糖變化等詳盡描述,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正確的治療方案以及後續方案調整。

  7、過分害怕藥物的副作用

  有人認為長期口服藥物會損害肝、腎功能,實際上這種說法並不科學。對於肝腎功能正常的患者來說,只要不是長期過量服用藥物,應該是安全的。

  8、懼怕使用胰島素

  許多病人害怕使用胰島素會形成“依賴”。事實上,任何人都離不開胰島素,它是我們體內新陳代謝***尤其是糖代謝***所必需的一種生理激素。至於是否需要注射補充胰島素,取決於患者自身胰島素分泌水平,如果胰島β—細胞功能完全衰竭,必須終身使用胰島素;倘若患者的β—細胞尚有功能,就是用了胰島素,等到胰島細胞得到休息及一定程度的恢復,血糖穩定後,仍可停掉胰島素改為口服藥。由此可見,用與不用胰島素完全取決於患者自身的病情,根本不存在“用了胰島素就會變成胰島素依賴”的問題。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