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黑板報版面設計圖

  要成為一個健康的人,不僅身體要沒有缺陷和疾病,還要具有良好心理狀態,以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理學黑板報,希望對大家有用。

  欣賞

>

  心理學黑板報相關資料1

  1. 人生最大的錯誤,是用健康換取身外之物,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用生命換取個人煩惱,人生最大的浪費,是用生命解決自己製造的麻煩!

  2. 快樂就像香水,不是潑在別人身上,而是灑在自己身上。——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

  3. 功名利祿,只能帶給我們短暫的快樂;惟有平靜的心靈加上對工作的熱愛,才能帶給我們永恆的喜悅。

  4. 生活的美妙就在於它的豐富多彩,要使生活變得有趣,就不斷地充實它。——高爾基

  5. 充滿著歡樂與戰鬥精神的行人,永遠帶著快樂,歡迎雷霆與陽光……

  6. 我們曾經為歡樂而鬥爭,我們將要為歡樂而死。因此,悲哀永遠不要同我們的名字連在一起。——伏契克

  7. 笑是一種沒有副作用的鎮靜劑。——格拉索

  8. 人生所有的歡樂是創造的歡樂:愛情、天才、行動——全靠創造這一團烈火迸射出來的。——羅曼·羅蘭

  9. 人生不在於活的長與短,而在於頓悟的早與晚,生命不是用來更正別人的對與錯,而是來實踐自己精彩的生活!

  10. 既然太陽上也有黑點,“人世間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沒有缺陷。——車爾尼雪夫斯基

  11. 當每一天的太陽射進窗戶時,我快樂;當經過一番冥思苦想後攻克難題時,我快樂;當看到別人因為我的幫助而露出笑臉時,我快樂。我是一個愛創造快樂的人,快樂,會因為我或者你而流動,而傳播。

  12. 不要把悲觀作為保護你失望情緒的緩衝器。樂觀是希望之花,能賜人以力量。

  13. 真正的快樂是對生活的樂觀,對工作的愉快,對事業的興奮。

  14. 體育和運動可以增進人體的健康和人的樂觀情緒,而樂觀情緒卻是長壽的一項必要條件。——勒柏辛斯卡婭

  15. 事業無須驚天地,有成就行;金錢無須取不盡,夠花就行;朋友無須形不離,想著就行;兒女無須多與少,孝順就行;壽命無須過百歲,健康就行!

  16. 所謂的快樂,是指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紛擾。——伊壁鳩魯

  17. 在美好的景色、悅耳的聲音和撲鼻的芳香給我帶來的愉快當中,我不會緊鎖住自己感官的大門。——《泰戈爾評傳》

  18. 歡樂是希望之花,能夠賜給她以力量,使她可以毫無畏懼地正視人生的坎坷。——巴爾扎克

  19. 使你自己有更多更多工作,使你習慣於工作。這是人生快樂的第一個條件。——羅曼?羅蘭

  20. 各人有各人理想的樂園,有自己所樂於安享的世界,朝自己所樂於追求的方向去追求,就是你一生的道路,不必抱怨環境,也無須豔羨別人。——羅蘭

  21. 人們需要快樂,就像需要衣服一樣。——瑪格瑞特·科利爾·格雷厄姆

  22. 人生極為重要的三件事:用寬容的心對待世界,對待生活;用快樂的心創造世界,改變生活;用感恩的心感受世界,感受生活!

  23. 人生要有意義只有發揚生命,快樂就是發揚生命的最好方法。——張聞天

  24. 如果我們只是純粹想追求個人的快樂,這個願望很容易達成;但如果我們希望比別人快樂,就太難了,因為我們總認為別人比我們快樂。

  25. 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來描繪的。所以,無論自己處於多麼嚴酷的境遇之中,心頭都不應為悲觀的思想所縈繞。——稻盛和夫

  26. 面對危險的迫切,人類靈魂中總有勢均力敵的兩種聲音:一種很合理的教人考慮危險的性質和避免危險的方法;另一種則更合理地說,考慮危險太令人喪氣和痛苦了,因為預見一切和迴避大勢不在人類能力之內,所以在痛苦的事到來以前還是不去管它而去想愉快的事好。——托爾斯泰

  27. 人生最大的快樂是致力於一個自己認為偉大的目標。——蕭伯納

  28. 自私自利的人永遠找不到快樂。

  29. 快樂是長壽的妙藥,勤奮是健康的靈丹,運動是健康的投資,長壽是健身的回報。

  30. 快樂和痛苦從來不會同時降臨到一個人身上,但是如果你追求它們中的某一個並且有所體驗,你幾乎總是不得不體驗到另一個,它們就像受同一個大腦指揮的兩個軀體一樣。——柏拉圖

  心理學黑板報相關資料2

  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關於青少年心理,有一個問題常常困擾著我:“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年輕的病人?他們怎麼了?”那些企圖自殺的高中學生;害怕筆尖的中學生;不敢看人的初三學生;害怕死亡的高中生;被拘留的高一男學生;自殺未遂的中專生;能力不足的大學高材生;不會與人交往,無法工作的大學畢業生……

  中學生,一般為十一、二歲至十七、八歲,這一階段總的可成為青春發育期,或青少年期。我們都知道,青少年期的中學生身心都正處在急劇的發展、變化和成熟時期。如果這期間發展***尤其是心理方面***出現問題,這種不良影響極可能伴隨他一生。

  目前,我國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如何呢?有關專家學者們進行了調查研究。有關調查表明,有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初中生約為15%,高中生約為19%,大學生約為25%,這些枯燥的數字反映出我國教育工作中一個長期被忽視的問題——學生心理健康欠佳。

  近幾年,國內有關中學生心理衛生方面的許多調查都表明,在中學生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者,其比例在10~20%左右。應該說大多數中學生的心理是健康的,有些只是偶爾存在心理問題,但在不長的時間內就消失了,真正有心理疾病的中學生是為數不多的。當然,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有不同的集中反應。根據已有知識和實踐經驗,我認為中學生中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適應問題。適應的本意是指人們對來自外界和內部的刺激在持續不斷的影響個體時,所產生的感受能力。適應不良即對刺激的持續作用感受能力差,它將會降低人們對刺激的承受心理,是人與周圍環境不能相對平衡。適應不良的問題集中表現在初一和高一年級,尤其是初一。

  因為,進入中學後,他們會發現中學的學習生活與小學是完全不同的:

  其一,由一個學校到另一個新學校,環境發生了變化,許多地方都相對陌生。

  其二,生活上,進入中學後大多數學生才開始住校生活,脫離了父母的照顧和保護,很多事都要自己親歷親為,重新學習去做。對於那些在溺愛下長大的孩子來說,獨立生活也很困難。

  其三,中學的學習內容明顯大增,課業負擔重,難度也加大了,而且學習方式肯定與前一階段的不同,所以,剛上初中或高中的學生在這方面也可能不適應。

  其四,人際關係的變化,新的人際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對於不善交際的人來說,又會感到困難。因此,適應不僅是指要適應新學校的新環境,它還包括適應完全不同於小學的學習方式、方法、內容,更包括人際關係的適應。新生往往會被這一問題困擾,而感到煩惱,要麼是學習跟不上,要麼是人際關係處理不好。但是,這樣的問題大多在第一學期後會得以解決。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有嚴重的心理壓力,導致情緒失調,重則會誘發為心理疾病。

  ***二***情感問題。情感是和人的社會需要相聯絡的一種較高階而穩定的體驗。對於中學生而言,情感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親子溝通和異性交往,

  青少年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這個年齡段正是主觀需求慾望比較多、比較強烈的時期,而家庭、學校和社會又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慾望和要求,於是必然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抑鬱、暴躁等。他們的這種不滿往往直接指向父母。進入中學後,他們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等各方面都得以發展,自認為自己已長大成人了,不想父母過多地管教,最易產生逆反心理,往往採取與積極向上相對獨立的行為方式,帶著偏激、盲目的色彩,或以極端方式發洩,久而久之與父母在感情上出現裂痕,不願與父母溝通等,這必然會給他們帶來苦惱,帶來不愉快的情緒體驗。

  在情感上,中學生難以解決的另一個問題是異性交往。13、14歲的少年正是情竇初開的時期,他們對情愛都充滿美好的嚮往。因此,這個時期,尤其是初中生,容易出現令老師和家長害怕的“早戀”問題。其實異性吸引以致的異性間的單獨交往也屬正常,只是交往雙方,無論他們是不是真的在戀愛,都會遭到教師、家長以及周圍人的壓力和反對。而他們自己也面臨著以學業為重,還是以感情為重的選擇,於是他們的內心充滿了困惑、矛盾和痛苦,他們稚嫩的雙肩怎能擔負這些呢?於是,出現問題在所難免。高中生在這一問題上要比初中生好。因為他們的身心發展相對成熟,由於知識的積累對性也有了較為正確的認識,不會因為性好奇而做出一些讓自己後悔的舉動。

  ***三***學習問題。這是作為一個學生在整個學習階段中都存在的問題。有的學生學習刻苦,態度端正,智力發展正常,可學習效率低下,他們要麼是學習技能障礙,要麼是方法欠缺,長期失敗使學習自信心喪失。對中學生而言,也存在上述情況。但初三、高三的學生,承受著巨大的升學壓力,心理問題尤為嚴重。據調查,初三、高三學生中,相當部分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考試焦慮,甚者會失眠、患神經衰弱症。這對他們考試時正常水平的發揮,乃至今後的成長都是不良的影響。

  ***四***行為和人格偏離

  1.行為障礙,或稱不良行為。中學生中常見的不良行為有:多動症,攻擊行為,破壞行為,懶散,對抗行為等。這些多見於初中低年級學生群體。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在商品經濟的浪潮下,追求虛榮,追星族心態和迷戀電腦遊戲的不良行為快速上揚。

  2.人格偏離。人格也叫個性,是一個人具有的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徵的綜合。人格偏離主要是個體人格發展不健全,性格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問題。中學生中常見的人格偏離有:***1***自我意識偏差,初中生獨立意識增強,但自我認識和評價不全面、不準確,因而抑鬱、閉鎖。***2***自我中心傾向,他們只考慮自己,較少考慮他人的需要。***3***自卑心理。***4***嫉妒心理,有這種心理的人往往是心胸狹窄、好表現的。這些不良心理品質不僅會讓自己生活無樂趣,還會阻礙自己健康成長,面對不容樂觀的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是分析原因,尋找出路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