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式太極拳樁法

  孫式太極拳是太極拳裡的一個門派,那麼要想練好孫式太極拳必須先練習好它的基本樁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對於孫式太極拳的訓練方法,可能有人說,按照太極拳的規矩把套路打下去就是了,還要什麼訓練方法?此話有一定道理,因為太極拳的“九要”已經規範了身體動作,若真能做到,太極拳也就有相當水平了。如果只想把太極拳當作健身術來練,到了這個水平也足夠了。但若想層層進步,不僅健身,而且作為武術,作為修道來學習,那麼僅會一遍一遍地打套路是遠遠不夠的。可以說,打套路,或日盤架,只是入門而已,說得不好聽些,只會打套路的人肯定連套路也打不好,因為他不瞭解動作的內涵,不瞭解動作的來龍去脈。不瞭解動作的使用和變化,就肯定找不到做該動作的最佳感覺。天下武術至少有幾百種,都有各自獨特的訓練方法,這些訓練方法的產生,就是為了幫助練習者儘快找到感覺,少走彎路,早出功夫

  孫式太極拳也具有自己獨特的訓練方法,主要有樁法,步法,手法等基本功訓練方法,以及如何在盤架和推手中找勁兒的訓練法。

  孫式太極拳基本樁法

  練太極拳也要站樁,這是確定無疑的,俗話說“練拳不站樁,純粹是瞎忙”。有人認為,太極拳已經是極為緩慢的動作了,在鬆沉的狀態下,肌肉骨骼的負擔已經比較大了,站不站樁區別不大。其實不然,其中還是有區別的,動作中體會的主要是穩定與協調,重心的移動,手腳的配合等。而在站樁時主要體會的是周身一體、內外相合的感覺,由於在站樁時不需要動,所以人才有足夠的時間去檢查:自己從頭到腳的姿勢是否正確***九要是否做到。三害是否屏除***,自己的意念是否到位***周身上下前後左右是否用意念引領,處於圓滿的平衡狀態***,自己的氣息是否順暢***呼吸吞吐是否與動作的開合伸縮達成了有機的默契***。

  樁是一定要站的,關鍵是怎麼站?

  首先要站無極式

  無極式如平地立杆,頭頂天,收重心於兩腳跟間,足跟蹬地,如木樁入地,所有要求一如九要,主要訓練一軸到底和周身一體的感覺。

  其次便是站三體式

  三體式是形意拳的樁法,是個很好的樁形,但是練太極拳卻用形意拳的樁法,是否有些不妥?難道太極拳本身就沒有好的樁可站麼?非也。如前所述,孫式太極拳是三拳合一,是以形意拳為骨架的,融合有大量形意拳的內容,所以用形意拳的三體式作為基本樁法,是順理成章的。三體式的站法,在孫劍雲先生的書中,以及在孫老先生的《形意拳學》中都有詳細的說明,本文不再贅述,惟關於兩手的手形有必要多說一些。在孫劍雲先生的書中,所描述的三體式兩手的手心是向下的,即除大指外其餘四指是指向前方的,這是孫祿堂老先生早年的式子。在孫老晚年的書中,就已經改為塌腕,手掌直立,四指上指***後手也如此***。後者已經傳了近百年,是已經定型的姿勢,與原來的姿勢比,它的好處是“筋長力大”,手上貫的勁要足得多,而且與形意拳、太極拳中的手形動作相同,所以學者在站樁時還應以新式為準。至於孫劍雲先生為什麼在自己的書中用老式而不用新式,現在無法推測,也可能她覺得老式更平和些,更有利於放鬆吧。

  另外,作為輔助,把太極拳中的幾個動作拿出來作為樁步來站,也是大有好處的。如:手揮琵琶式、開合、單鞭等,都可以用來站樁。姿勢不同,內中的感覺也不同。如手揮琵琶式,兩手如抱球狀,力求圓滿,前手不如三體式勁大,但後手要飽滿些,兩手主要體會棚勁。再如開合,兩手做開合之勢,腿正常彎曲,腳不可並得太攏,此式與一般的養身樁只在手形上有差別,不是手心向內,而是如捧球狀。再有就是單鞭,手橫向伸開至極處,站起來非常舒服,手臂長勁也很顯著。

  孫式太極拳練法要點

  1、自然、無為、放鬆

  自然:即順隨,不緊張;

  無為:即不用後天之力,不強求;

  放鬆:即不用滯力。

  2、虛空、無意、入靜

  虛空:即練功時身心渾沌如一,與虛空等,不知身之為我,我之為身,萬念皆空,空之又空;

  無意:即摒除後天雜念,洗心滌慮,返往先天本性;

  入靜:即心神寧靜,恬淡虛無,靜若止水,綿綿密密,心息相依,輕飄飄如縷縷青煙,遊遊蕩蕩似騰去駕霧。

  3、提肛、踏地、圓背

  提肛:即縮住肛門,按卦理言,是捕巽之下斷,可通任督引來心陽下照,溫開寒冰十八層,逆返先天,九轉還元,得丹大法;

  踏地:即雙足十指踏地面,使湧泉空虛,導丹田之氣下達,則下元實而生根,生根則神氣正;

  圓背:可使督脈放鬆,利於周天執行,使湧泉之氣上達。

  4、舌頂上顎、百會領氣、氣貫指尖

  舌頂上顎:即補兌上缺,使任督二脈暢通無阻;

  百會領氣:乃虛靜生神之要,可免靜則昏睡之弊;

  氣貫指尖:即結合百會領氣,可使清陽上升,濁陰下降,升降出入,氣機和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