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式太極拳的練習方法

  孫式太極拳的產生孫式太極拳是武術百花園中的一朵豔麗的奇葩,是中國近代著名武術家、一代宗師孫祿堂先生集形意、八卦、太極之大成,冶三家於一爐,所創立的太極拳流派之一。那麼我們該如何去練習孫式太極拳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學習太極拳,我們需要按部就班,瞭解每一個太極拳流派的基本體系,在此基礎上加以練習才能有所提高。

  孫式太極拳是完善人之身心的拳學體系。它講究外修其身,內養其心,動中求靜,練拳時“無為而無不為”,全身放鬆,身心恬淡、虛無、自然,以平靜之心境修心為基礎,以養生為本源。

  所謂修心,就是心態平衡,心無所思,排除雜念,精神放鬆,大腦空洞,如處於宇宙之中忘我的境態。

  所謂修心,就是心態平衡,心無所思

  修心,在太極拳中是非常重要的,是提高太極拳修為的必備因素。

  所謂養生,就是修煉生理機能。人身養生之寶是氣、血,氣滯血淤,氣助血行。氣主肺,血主肝;氣在先,血在後。血無氣而不行,血充盈而氣足;氣足而血暢,氣滯而血淤。氣與血兩者互為辯證,互相作用。

  通過長時間習練孫式太極拳,能夠使人身心與生理機能得到很好的調理和改善,從而起到互為啟發、互為促進、強身健體之功效。

  由於人體微迴圈得到了有機的改善,人之氣質也就隨之得到了改變。這也就是我們習練孫式太極拳的目的所在。

  亦可見,孫式太極拳對於練習者而言,也是好處多多的。

  只有體質強壯,才能談到發揮孫式太極拳的技擊作用。如果是體弱多病,怎能談技擊呢?體弱多病者與敵相遇,不待對方出手自己就先倒地了,沒有好的身體基礎就什麼也談不上了。所以,孫式太極拳的修為機理是先立本、後作為。

  孫式太極拳是集形意拳、八卦拳、太極拳三拳精髓而創編的獨具一格的拳種,它以太極拳的外形作以體現,其特點是進必跟、退必撤,左右轉、開合接,如行雲、似流水,形綿綿、不間斷。

  進必跟、退必撤,是指進步時前腳進步後腳即跟到前腳後,退步時後腳撤步前腳即撤步,充分體現出太極拳的虛虛實實。

  進退時保持身體平穩、緊縮,便於一觸即發。孫式太極拳的樁法是三體式,而三體式是形意拳的樁法,所以孫式太極拳蘊藏了形意拳的整實猛烈之勁。

  左右轉、開合接,即孫式太極拳轉體以開合手相接,使習練者內氣鼓盪,呼吸細而深長,直貫丹田、若有若無、順其自然,通過開合動作調節氣息,長期習練任、督二脈自開。

  任、督二脈是精髓之海、人之大脈,統領一身之氣。不實則不穩,不虛則不靈。

  而實和虛來源於腰,腰是人體運動的中心,只有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膝催足,才能完整一氣,做到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內外一體,煉就一派中和之氣。

  如行雲、似流水,即指孫式太極拳從起式,也就是說從無極到有極到太極,雙膝下蹲135°,直至整套拳打完始終保持在一條水平線上,身體沒有忽高忽低,而是像一個大風輪均勻轉動,沒有一絲一毫的停留之意。

  如進步搬攔捶一式,左、右穿掌進步時身體一直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不前不後,不偏不倚,只見船行不見水流。只有從其規矩,順其自然,外不柔於形,內不悖於神氣,才能見其外,知其內,誠於中,形於外。

  形綿綿、不間斷,即孫式太極拳內意如行雲流水綿綿不斷,形斷意不斷,式停意不停,純以神行,往返迴圈。

  孫式太極拳勁意要靜,似靜水深流滲之遙遙,沒有衝、炸、震、搗、發力等動作,只是動中求靜、變中求整、陰陽互濟,以達使習練者內外合一、神氣合一、內勁中生之目的。

  孫式太極拳推手

  一、學習孫式太極拳之推手,首先應明確推手的目的和功效。

  盤架是將神氣收斂於內,混融而為一,是太極之體。推手是以八勢含五行諸法,動作流行,使神氣形佈於外,化而為八勢太極之用。先父雲:“有體無用,弊在無變化,有用無體,弊在無根本。所以體用兼該,乃得萬全。”所以推手的目的,是使習者在盤架的基礎上能體用合一,由此而完善人之心理、生理機能,進而悟道。所謂“以操手練用工純,能以手足靈活,引進落空,牽動四兩撥千斤,神氣散佈而為十三勢。至此時,血氣之力自消,神妙之道自至矣”。

  關於推手的效用,先父雲:“人之動靜變化,誠偽虛實,機關未動,而我可預知,無論他人如何暗發心機,總不能逃我之妙用。妙用為何?即打手之招法,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八法也。總以掤捋擠按四手,為打手根基四手。故先以掤捋擠按四手常常練習,須向不丟不頂中求玄妙,與不即不離內討訊息,習之純熟,手中便有分寸,量彼勁之大小,分釐不錯,權彼勢之長短,毫髮無差。前進後退,處處洽合。以後採挒肘靠四法,以及千萬手法,皆由掤捋擠按四法中之變化而出,至於因熟生巧,相機善變,非筆墨所能盡,此不過略言大概耳。”

  二、應明確孫式太極拳推手的原則和特點。

  其實,推手本無定法定則,兩人推手,乃是相機而變的一項活動。這裡所談之原則,乃是針對初習者而言,以使其得以入門之徑。

  初習推手時的原則為:心要靜,神要凝,形要鬆,氣要順,兩足要虛實分清。初習時要只化不發,專注於不丟不頂,粘連黏隨,以練聽勁為要,以練舍已從人,與彼處處洽合,周身協調一致為本。

  久之,自身氣血和順,內外一致,內勁自生。當與人推手中,能不意而發,將彼發出而自己尚且不知時,方可用心體悟此種發勁之妙。遂將神氣散佈周身,將彼完全攝於我之神氣之申。至此則可處處預知彼之用勁。

  故初習推手時以練聽練化為要。練聽練化,就是高階層次的盤架,其與站樁、走架有異曲同工之妙,皆為生成內勁之方法。因此,在初步推手時,要貫注於“聽”、“化”之巧妙,不可為爭一時之短長而用強,否則會捨本求末,功夫難以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