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教學參考書的用書感受
編者按:《教學參考書》與學生教材緊密相連,作者在書裡重新發現教學的本源,下面我們來看看他的用書感受《重新發現課堂教學的本源》吧!
新課標頒佈以來,為了課堂教學更有效,詳讀課標,學習課標解讀,但是,在實踐中總感到課標裡高度概括的提綱與課堂教學具體的細節之間隔得很遠。一些鼎尖教案沒有理論高度還有片面性,很難將課標與課堂教學融為一體,如何實現課標與課本無縫對接呢?進修學校這次培訓,讓我重新發現了《教學參考書》的價值。
《教學參考書》是教材編寫者創編,與教材密切同步,深諳教材設計意圖、分解教學目標和提出教學建議,實為一書兩體,是最理想的教學參考用書。它立足於課標,對整體教材、教材的每一單元、每一課時,甚至細緻到一段文字、一幅圖片、一個實驗、一道作業題,都有仔細的解讀。《教學參考書》為課標和教材搭起了橋樑,認真研讀此書後,心中的教材與課標才真正合二為一。
一、語言的美化與銜接
憑著老印象,總認為《教學參考書》多年一成不變,參考價值不大。備課時,更多關注知識點的講解,關注課堂流程的設計,關注能否有創新點與如何出彩,只知道應該怎麼做,往往想不到為什麼要這樣做。由於鑽研不夠,物理啟蒙課的開篇第一章《開啟物理世界大門》,卻不知道怎樣為孩子開啟,往往都是稀裡糊塗的用一節課、甚至半節課的時間把第一章湊合過去,這次認真閱讀《教學參考書》,我發現許多有價值的內容,其中有優美的語言:“當開啟物理世界大門,展示在孩子面前的是神奇的物理世界圖景,這些神奇來自自然,非凡而震撼人心;這些神奇來自於生活,平凡而充滿智慧”。還有與課標融合點:“知識園地--碩果累累***知識技能***,科學探究--***過程方法***,科學精神--***情感態度價值觀***”。更有價值的是每節都有的“教學建議”,對於第一章最後那幅圖片《構築物理學“殿堂”的巨人們》,建議我們要告訴孩子,眾多的科學家形成了一個進步臺階,展示出抽象的巨人肩膀***科學家們組影象肩膀的形狀***,通過學習你們將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為新時代的巨人。還有教材第13頁運動的世界,總感覺圖2-1、2-2、2-3是三副運動的圖畫,讀教參後才發現這三幅圖是按天、地、人的空間位置來設計的,只有這樣才能概括出課本上“我們生活在運動的世界裡”這句話,教參讓我發現教材的語言原來如次縝密。
二、細化教學目標
課標對《科學內容》的劃分,是按照知識分屬的不同分支和體系進行的,《科學內容》共分3個一級主題,14個二級主題和62個條目,滬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共兩冊20章79節。課標對每一節的內容要求基本上就只有高度概括的一個條目,不便於課堂操作。為了有效落實三維目標,需要把基本要求細化和分解。一些參考教案分解的目標都是一家之言,這一本書和那一本書同一節課也有不同,特別是對了解、認識和理解行為動詞的界定。教學參考書則緊扣課程標準對每一節都進行了細化和分解,訂正和引領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後課堂教學的方向,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
三、知識的縱橫聯絡
從課標出發尋找課標與教材的照應關係,有時一個課標條目的知識要分散到教材上不同的章節,如:課標《科學內容》第二部分“運動和相互作用”中第2.2.8條:“通過實驗探究並瞭解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知道大氣壓強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係。瞭解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分散在第八單元的第二節《科學探究:液體的壓強》、第三節《“空氣”的質量》、第四節《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這樣做,有助於繪製知識樹,對課標知識點的分佈一目瞭然,從而確保胸有全域性。還有每一章的內容結構圖,統領全章內容,思路清晰,讓你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由於平時教學過多的追求形式與技巧,太多的模仿和速成,匆匆,再匆匆,忽略了身邊很多有價值的東西,看不到沿途很多迷人的風景。亂花漸欲迷人眼,面對五光十色的現實,我們應該返璞歸真,重新發現課堂教學的本源。
作者|產業集聚區慄粉紅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