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達是如何建立品牌的

  普拉達***義大利語:普拉達,港交所:1913***,著名義大利時尚品牌,在全球各地有零售店。1913年,由創始人馬里奧·普拉達***Mario 普拉達*** 在義大利米蘭的市中心創辦了第一家精品店。下面一起看下?

  品牌歷史

  普拉達普拉達於1913年創辦首家精品店。1978年,這個歷史悠久的著名品牌被賦予了新的發展元素與活力。Miuccia***馬里奧·普拉達的孫女***與當時具有豐富奢華產品生產經驗的Patrizio Bertelli建立了商業合作伙伴關係。70年代的時尚圈環境變遷,普拉達幾近瀕臨破產邊緣。1978年Miuccia與其夫婿Patrizio·Bertelli共同接管普拉達並帶領普拉達邁向全新的里程碑。Miuccia擔任普拉達總設計師,通過她天賦的時尚才華不斷地演繹著挑戰與創新的傳奇。而Patrizio·Bertelli,一位充滿創造力的企業家,不僅建立了普拉達全世界範圍的產品分銷渠道以及批量生產系統,同時還巧妙地將普拉達傳統的品牌理念和現代化的先進技術進行了完美結合。[1]

  其實在Miuccia接手之際,普拉達仍是流傳於歐洲的小牌子。這種代代相傳的家族若沒有一番創新與突破,很容易沒落。Miuccia尋找和傳統皮料不同的新穎材質,歷經多方嘗試,從空軍降落傘使用的材質中找到尼龍布料,以質輕、耐用為根基,於是,“黑色尼龍包”一炮而紅。

  普拉達90年代,打著“Less is More”口號的極簡主義應運而生,而普拉達簡約且帶有一股制服美學般的設計正好與潮流不謀而合。1993年,普拉達推出秋冬男裝與男鞋系列,一時之間旗下男女裝、配件成為追求流行簡約與現代摩登的最佳風範。90年代末期,休閒運動風潮發燒,普拉達推出普拉達 Sport系列,兼具機能與流行的設計,造成一股旋風。歷經二十多年的努力與奮鬥,這個品牌不斷地發展與演變。通過Miuccia與Patrizio·Bertelli的默契合作,普拉達已經從一個小型的家族事業發展成為世界頂級的奢華品牌。如今,共有166家直接經營的普拉達和Miu Miu精品店分佈於全球的主要城市和旅遊景點。坐落於香港中環歷山大廈的店鋪是普拉達的第170家精品店。這些“淡綠色精品店”以其獨特的設計結合了功能性與優雅的氣質,完美地襯托出普拉達優秀的產品。普拉達 Epicenters旗艦店相繼成立,它們風格獨樹一幟,是將購物與文化進行融合的全新嘗試。

  目前,普拉達集團已經擁有普拉達、Jil Sander、Church's、Helmut Lang、Genny和Car Shoe等極具聲望的國際品牌,同時它還擁有Miu Miu品牌的獨家許可權。所有普拉達集團麾下的產品的加工生產都是由義大利Tuscany地區的普拉達 Spa管轄,這地區被公認為擁有最高階的皮具和鞋類生產工藝和技術。對於批量生產,普拉達對產品高質量的要求絲毫沒有鬆懈,對品質永不妥協的觀點已成為普拉達的企業理念。

  品牌故事

  普拉達上世紀70年代,馬里奧普拉達的孫女接手普拉達,那時的普拉達還是歐洲的一個小牌子。70年代的時尚圈環境變遷,幾近瀕臨破產邊緣。1978年Miuccia與其夫婿PatrizioBertelli共同接管並帶領普拉達邁向全新的里程碑。而PatrizioBertelli,一位充滿創造力的企業家,不僅建立了全世界範圍的產品分銷渠道以及批量生產系統同時還巧妙地將普拉達傳統的品牌理念和現代化的先進技術進行了完美結合。Miuccia尋找和傳統皮料不同的新穎材質歷經多方嘗試,從空軍降落傘中找到尼龍布料,以質輕、耐用為根基,於是,“黑色的尼龍包”一炮而紅成為普拉達品牌的經典。

  引領品牌市場

  之前的蒂芙尼和巴寶莉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時,再加上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本已籠罩在全球經濟低迷的陰霾之下的奢侈品行業更讓大家擔心,當然也並不看好普拉達。但公佈的中期業績,卻讓人刮目相看,普拉達勁增近六成的超高業績大大提升了整個市場的信心。這個9月,普拉達無疑迎來了自己的金秋。

  根據中期報告顯示,2012年上半年,普拉達淨收入較2011年同期增長59.5%,至2.86億***歐元,下同***,每股基本盈利0.11元,不派中期息。截至2012年7月31日止6個月期間,普拉達綜合收益淨額15.5億元,較2011年同期增長3***%***按固定匯率計則增長28.4%***。

  根據中期報告顯示,2012年上半年,普拉達淨收入較奢侈品的高毛利總是會羨煞其他行業,普拉達在保持高毛利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毛利率較2011年同期稍微提升0.5個百分點至71.5%。不過,營運成本絕對值有所增加,由5.5億元增至7.12億元,但佔收益淨額百分比則由48.6%降至46%。當中銷售成本由2011年上半年的3.57億元增至4.89億元。

  以中國為代表的亞太地區果然不愧是奢侈品行業的掘金高地,即使是經濟低迷時期,依然抵不住奢侈品的誘惑。而中國人在國外掃貨的情景更是屢見不鮮,在十一黃金週期間,去國外旅遊的中國人大多成了掃貨族,甚至出現奢侈品門前排隊的90%都是中國人,而排隊一個多小時竟然只為了一個普拉達的包。畢竟受惠於歐元貶值的福利,國外購買奢侈品甚至比國內便宜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