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人的發展的理性思考與誤區

  “教育的車輪一旦轉動起來,它就將永遠加快自己的速度。”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這句名言,早已為社會發展的事實所驗證;在被稱為“資訊時代”、“知識社會”、“教育世紀”的當代,更顯示出預言一般的魅力。當今世界各國的競爭,其實質和關鍵是教育優勢的競爭,培養人才的質量的競爭。但由於諸多方面的因素,我國教育長期受到困擾,片面理解人的全面發展,使學生的個性不能得到生動活潑的充分發展。片面追求升學率,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將時間和質量劃等號,以至於“日光加燈光”、“時間加汗水”的現象屢見不鮮,屢禁不止。學生自進校到出校,很少有選擇的餘地,基本上處於被支配的地位。

  一、關於人的發展問題的理性思考

  關於人的發展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教育目標問題。從教育史來看,在古希臘就提出了這個問題,文藝復興時期的啟蒙思想家們和以後的一些先進資產階級教育家們,也在不同程度上提出了這個問題。

  ***一***人的發展的探討

  1、從系統論的觀點來看,人的發展包括多個方面,即德、智、體、美、勞諸要素的發展。在過去,重視德育,而忽視了其它各育。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衝擊下的今天,雖然強調教育要培養學生全面的和諧發展,其實質還是不可避免以智育為主的畸形教育。

  2、從哲學的觀點來看,人的發展的各方面既是相互獨立的,又是相互聯絡的,相互統一的。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發展個性,但現實中,學生個性的發展常常受到壓抑。

  3、從發展的觀點來看,社會在不斷的發展,而人是生產力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故人的發展也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更新觀念。教育要培養足夠數量的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人才,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既要有各方面發展的通才,又要有在各個領域有專長的各種型別出類拔萃的專才。

  4、從教學論的觀點來看,人的發展是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不可分割也不能分割開來。各育之間是相互滲透,相互聯絡的。但長期以來在人們的思維中也存在著某些片面的觀念,認為課堂教學只要培養學生的智慧,不必考慮其它各育的發展。如:認為德育是思想品德課的任務,只有美術課才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途徑等等。

  ***二***人的全面發展的真正涵義

  馬克思主義關於全面發展的學說,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的全面發展,一是全面發展教育。下面我們來具體談談人的全面發展。

  1、全面發展是指人的身心的幾個重要方面都能有所發展。這裡的“幾個”究竟是指什麼?一般認為德、智、體是最基本的三個方面。有的人認為是德、智、體、美。蘇聯教育家凱洛夫在《教育學》中提出勞動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也就是說他把全面發展看作包含德、智、體、美、勞。現在還有的學者提出了“心育”,即心理教育,並論證了它的重要性。

  2、每“育”又有個全面發展的問題。每“育”本身又有許多方面,都需要不斷地發展。隨著科學的發展,人的知識在不斷地廣博。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工具學科都屬於智育的範疇。自然科學又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等。社會科學又包括政治、經濟、法律等等。其他方面也無不如此。如美育,有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德育有道德品質教育,還包括通過各種學科所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團隊活動也是進行德育必要的途徑。

  3、全面發展不只是知識技能的廣度問題,還有深度和高度的問題。例如智育,不僅有知識的數量與質量問題,而且也包含著智慧的高低與能力的大小問題。不僅每一育的深度和高度與全面性會影響到一個人的發展,而且各育的發展深度和高度及全面性,彼此之間也是互相影響。衡量一個人是否全面發展,不僅要看他所已達到的水平,而且還要深入分析在發展的高度、深度方面,是否達到他可能達到的那個最大限度。

  ***三***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發展學生個性

  發揮特長,發展特色,實際上是發展個性問題。“個性”一詞原指希臘羅馬時代的戲劇演員在舞臺上戴的假面具。後來心理學家把一個人在人生舞臺上扮演的角色及其種種行為的心理活動,看作個性的表現。人的個性是由體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性格、情緒等等熔成的一種最複雜的“合金”。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對於各個個人來說,出發點總是他們自己,當然是在一定歷史條件和關係中的個人,而不是思想家們所理解的‘純粹的’個人。”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能使我們的文化科學得到高度發展。教育上強調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發展個性,這和藝術上的百花齊放,科學上的百家爭鳴,其精神都是一致的,就是在共同一致的基礎上要有差異。我們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不是用一個模子鑄造“標準件”,而是要他們在共同的健全或比較健全的基礎上不斷地放出異采。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學校要做到以下幾項要求:第一,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一門特別喜愛的學科,要“超大綱”,要在同學中居於遙遙領先的地位。第二,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一項入迷的課外活動,只要一有空閒,他就到為他準備的“角落”裡去探索和鑽研。第三,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他自己最喜愛閱讀的書籍***包括文藝著作和科學著作***,要有幾十本他喜歡反覆翻閱的書。而且強調指出,如果一個學生在十二、十三歲還沒有在上述幾個方面顯示出明顯的傾向,教師就應當感到焦慮,對他施以強有力的影響力。

  全面發展包括德、智、體、心、美、勞等方面。如果只注意這幾育的均衡發展,忽視每個人的特長,並不一定能出人才。在全面發展的概念中,不僅不排斥每個人的個性問題,而且是以各個人的自由發展為條件的。全面發展是對學生的統一要求,是共性;每個學生的特長是不一致的,是個性。我們不能避開共性去講個性,同樣,也不能離開個性去談共性。因此,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不僅不是矛盾的,而且是一致的。具體來說,全面發展是個性的全面發展,是特長髮展的基礎;個性發展是全面發展的補充,這兩方面完全可以,而且應該具體地、辯證地統一起來。

  二、傳統教育模式下人的發展的誤區

  ***一***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

  由於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長期以來,普通學校教育始終沒有擺脫培養少數“讀書做官”的文化型人才教育的軌道,受教育者基本上按照“讀書——考試——升學”的三級跳模式打轉轉。只重視學生智慧的培養,忽視其它各育。有的雖然談德、智、體等諸方面的全面發展,但在實際中只是流於形式,沒能落到實處。有的把各育孤立地割裂開來,有的只教書不育人,有的只育人不教書。

  ***二***學校教育嚴重劃一化

  我國中小學教育模式單一:“千校一面,萬人一書”。普通中小學在組織形態、教材、教法上趨於一致。劃一教育嚴重不適應和脫離不同地區在不同時期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也不利於學生的個性、才能、創造性的充分發展。

  ***三***忽視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在教學中採取“書山題海”,加重學生課業負擔,學生經常產生焦慮、憂鬱、厭學之心態。學生適應能力不強,心理承受能力大大降低。教學多采用“填鴨式”、“灌輸式”的方式,學生的學習難以跨越“上課記筆記,課後抄筆記,考試背筆記”的模式。近些年來,有關科研機構調查可知,中小學生有心理健康問題的檢出率一般都在20%左右。

  ***四***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學生個性發展

  在傳統教育的模式下,家長、社會、輿論、教育行政部門都用一種評估標準——升學率作為衡量學校辦學的最基本標準。於是導致:只看學生的考分高低,按學生各科考試總分排名次,為了應付考試,任意取消音、體、美以及一些文字副科的教學。一些各門功課考分很高,卻學得比較呆板,缺乏生氣,實際操作能力和創造力不強的學生,常常受到表揚,而那些學有特色,卻因為某一方面略有不足的學生,常常受到責難。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象愈演愈烈。題海戰術,猜題押題,死記硬背,實則是阻礙學生的發展,摧殘人才。由此使得多數升學無望的學生厭學,甚至逃學、輟學,導致嚴重的“流生”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