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霜會有什麼影響

  霜是由冰晶組成,和露的出現過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氣中的相對溼度到達100%時,水分從空氣中析出的現象,下面就讓小編來給你科普一下霜形成的條件。

  霜形成的條件

  在各種不同的雲內,其雲滴大小的分佈狀況是各不相同的,造成雲滴大小不均的原因就是周圍空氣中水汽的轉移以及雲滴的蒸發。使雲滴增長的因素是凝結過程和碰撞並和過程,在只有凝結作用的情況下,雲滴的大小是均勻的,但由於水汽的補充,使某些雲滴有所增長,再加上並和作用的結果,就使較大的雲滴繼續增長變大成為雨滴。雨滴受地心引力的作用而下降,當有上升氣流時,就會有一個向上的力加在雨滴上,使其下降的速度變慢在寒冷季節的清晨,草葉上、土塊上常常會覆蓋著一層霜的結晶。它們在初升起的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待太陽升高後就融化了。人們常常把這種現象叫“下霜”。

  霜的常見分類

  霜凍花:在中國中北部下霜的早晨,幾種草地表及地表以上根莖部位開的霜花。很大,很好看。

  霜凍:指農作物因寒潮的侵襲而受到傷害。溫度低於0℃的地面和物體表面上有水汽凝結成白色結晶的是白霜,水汽含量少沒結霜稱黑霜對農作物都有凍害,稱霜凍。作物內部都是由許許多多的細胞組成的,作物內部細胞與細胞之間的水分,當溫度降到攝氏零度以下時就開始結冰,從物理學中得知,物體結冰時,體積要膨脹。因此當細胞之間 的冰粒增大時,細胞就會受到壓縮,細胞內部的水分被迫向外滲透出來,細胞失掉過多的水分,它內部原來的膠狀物就逐漸凝固起來,特別是在嚴寒霜凍以後,氣溫又突然回升,則作物滲出來的水分很快變成水汽散失掉,細胞失去的水分沒法復原,作物便會死去。霜和霜凍是秋冬季節的天氣現象。

  霜是由於貼近地面的空氣受地面輻射冷卻的影響而降溫到霜點。即氣層中地物表面溫度或地面溫度降到零度以下,所含水汽的過飽和部分在地面一些傳熱效能不好的物體上凝華成的白色冰晶。其結構鬆散。一般在冷季夜間到清晨的一段時間內形成。形成時多為靜風。霜在洞穴裡、冰川的裂縫口和雪面上有時也會出現。

  霜的影響

  霜凍多在春秋轉換季節,白天氣溫高於攝氏零度,夜間氣溫短時間降至零度以下的低溫危害現象。既農業氣象學中是指土壤表面或者植物株冠附近的氣溫降至零度以下而造成作物受害的現象。出現霜凍時,往往伴有白霜,也可不伴有白霜,不伴有白霜的霜凍被稱為“黑霜”或“殺霜”。晴朗無風的夜晚,因輻射冷卻形成的霜凍稱為“輻射霜凍”。冷空氣入侵形成的霜凍稱為“平流霜凍”。兩種過程綜合作用下形成的霜凍稱為“平流輻射霜凍”。無論何種霜凍出現,都會給作物帶來或多或少的傷害。

  植物霜害是指當氣溫和地表溫度降至零度,空氣中過飽和的水分凝結成霜而使植物受到傷害。這時植物組織內部水分因低溫而形成冰晶,因而使植物組織受到傷害。當空氣過於乾燥,雖氣溫降至0oC或0oC以下卻不能凝結成霜時,但植物組織內仍能形成冰晶也會受害,這種受害天氣稱為“黑霜”。它比一般霜害***白霜***更嚴重,因為白霜天氣時空氣中有較多水分,水分的凝結有熱放出,空氣水分還有阻止地面熱輻射散失的作用,可以減緩溫度進一步降低。

  霜的災害應對

  霜造成的對作物等的危害。發生霜災次數較多的地區根據其特點,應採取以下防禦對策:

  1、根據不同地形、土質安排種植計劃 把抗凍性強的品種安排在霜凍易發生的地方。農諺“雪下大山霜打窪”,說明低窪處霜凍易發生且嚴重,地形越閉塞,霜凍危害程度越大。

  2、採取綜合栽培措施,減輕霜凍災害 澆藻麥田是目前最理想的防霜方法。因為澆水既能減緩溫度的降低,又能促使小麥生長健壯,增強抗寒力。根據天氣預報結果,臨時採用薰煙,田間噴霧或鼓風也可達到防霜目的。

  3、災後補救 歷史經驗證明,小麥在揚花之前,地上部莖葉凍死者不可翻種。小麥遭受晚霜凍害後,應禁止用繩子拉霜、掃霜,更不能對凍死的莖葉進行刈割、耬耙或放牧。霜凍後正確的補救措施應是及時進行追肥澆水,以促使受災麥苗及早恢復生長,可減少霜凍災害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