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尼會戰有什麼影響

  坎尼會戰在羅馬軍事結構上佔有一個重要席位,並使得羅馬共和國軍隊作出了戰略重整。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坎尼會戰的影響介紹,希望你喜歡。

  坎尼會戰的影響介紹

  這是此所未有的,在堅固的城牆保護下,人們從沒這樣的驚慌,我不應嘗試去描述這情況,或將該事實詳細記錄…這從未受過傷的心靈在一時間受到多重打擊。根據報告,兩個執政官與其軍團皆告覆亡,這裡再沒有任何羅馬軍營、將軍,或任何生還的軍兵;阿普利亞、薩謨奈,差不多全部義大利皆在漢尼拔腳下。現在所有其他的城邦皆已降服於漢尼拔之軍力下了。

  —李維,元老院對於戰敗的反應

  在會戰後的一段日子裡,羅馬人變得亂成一團。其在義大利半島上最強大的軍隊被殲滅了,剩下的部隊卻嚴重地士氣低落,而剩餘的執政官完全不被羅馬人所信賴。這對羅馬人來說是軍事上的大災難。羅馬人此外宣佈了一個全國哀悼日,因為每一位羅馬人皆有親友在此役裡陣亡。羅馬人甚至絕望至依靠人祭,將少數奴隸殺死並將其埋葬在公共集會場地,以祈求扭轉局勢。

  漢尼拔繼特雷比亞戰役與特拉西梅諾湖會戰後在此役裡再度獲勝,並將相當於八個軍團的羅馬軍隊殲滅***[23]***。在三場戰役裡,羅馬人共損失了五分之一的十七歲以上成年公民***接近羅馬可用人力的兩成***[24]。此外,此役使得南義大利各邦國均震攝於漢尼拔之軍威之下。此役後,希臘化的南部各城邦,包括卡普亞與他林敦此兩個義大利南部最大的城邦均背叛羅馬而轉投漢尼拔之下。正如波利比奧斯所述,“若想得知坎尼會戰戰敗有多麼的嚴重,可以由羅馬同盟的背叛看出;在戰役前,各盟友均忠貞不二,但在戰敗後,無法再信任羅馬人的威望,因而背叛了羅馬。”[25]。同年,西西里的希臘城邦發生起義,反抗羅馬的政治控制,而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則出兵支援漢尼拔,對羅馬發動了第一次馬其頓戰爭。此外,漢尼拔亦與西西里島上最重要的城邦,敘拉古的新任國王希耶隆尼莫斯締結盟約。

  雖然此役為軍事史上的一場大捷,但是迦太基軍的運氣在此戰已達至最高峰,後再無法獲得戰略優勢。儘管羅馬人損失了大量資源,失去了很多盟邦,並要面對馬其頓與敘拉古的入侵,漢尼拔軍隊在數字上與物質上均不足以攻擊羅馬本城。於是,其選擇了與羅馬元老院磋商一份條款適中的和約。儘管羅馬軍面對其攻擊多次戰敗,羅馬元老院拒絕了其和議,並再度建立兩隻陸軍,一支用以守衛義大利,另一支進攻迦太基在西班牙的陣地。

  坎尼會戰的歷史重要性

  對羅馬軍事理論的影響

  坎尼會戰在羅馬軍事結構上佔有一個重要席位,並使得羅馬共和國軍隊作出了戰略重整。在坎尼,羅馬陸軍組成了與希臘方陣雷同的陣勢,這使其容易陷入漢尼拔的設計裡,因為其缺乏靈活調遣的能力,所以較易被迦太基騎兵從後包圍。此外,羅馬法律限制了兩位執政官的最高命令權,逼使其權力必須輪著執行,使其缺乏戰略彈性。雖然有這麼多不足,但在坎尼會戰後數年內,羅馬人成功針對這些弱點作出大幅度改善。首先,其對方陣作出改革,將方陣分為很多細少的分隊,每個分隊可獨立移動,靈活性高。在其後的伊利帕戰役與札馬戰役裡,第二連隊***principes***於第一連隊***hastati***背後組成,在第一連隊跟敵人用短劍交鋒後,如果戰況不利,第二連隊前進接敵,第一連隊則從第二連隊之間的空隙***正好也是一個連隊的正面寬度***退到後方重整-這樣的編排充滿彈性與機動性。

  此外,因應戰爭需求,羅馬人最終制定了一套統一的指揮系統。在經過數次政治實驗後,大西庇阿被任命為大將軍,並統率了全羅馬在非洲的軍隊,這個頭銜與權力維持至戰爭終結。這個安排可能違反了羅馬共和國的憲法,但是就如戴布流克所述,“軍隊內部改革使得其軍事潛力大增”,而此役更使得羅馬軍團編制上限形同虛設,但亦預兆了羅馬共和體制的衰敗。在坎尼會戰後,羅馬軍隊逐漸邁向專業化:在扎馬戰役裡,大西庇阿的軍隊主力是由在西班牙與迦太基軍交戰近十六年的退伍軍人組成,而其亦被證明了是一支超級強大的軍事力量。

  在軍事史上的位置

  坎尼會戰因為漢尼拔出色的戰術與其在羅馬軍事史上佔極其重的席位而聞名於世。這戰役對羅馬所造成的重創程度是往後一世紀所未嘗見的,直至阿勞西奧戰役。就如軍事史學家道奇***Theodore Ayrault Dodge***所述:“在古代極少的戰役可以像坎尼會戰般以技術取勝,漢尼拔憑技術取得了一切的優勢。其西班牙與高盧兵以階梯形列陣,使敵軍逐步陷入包圍,這完全是戰爭的藝術。其以非洲兵在側翼對羅馬軍進逼,使其混亂,更值得稱讚。整場戰役,站在迦太基的立場上看,是完美無缺的,在戰爭史上幾無可匹敵者”。而威爾杜蘭亦記載道:“這是前所未有的指揮藝術的典範,亦影響了往後兩千年的軍事戰術”。

  漢尼拔的在坎尼會戰裡使用的雙重包抄戰術被視為史上最偉大的戰場調遣戰術,亦是西方世界裡首次成功使用鉗形戰術的人。

  坎尼模式

  坎尼會戰聞名之處除了其對羅馬軍隊所造成的重創外,亦有著現代戰爭裡所難以達成的煙滅戰略。二次大戰裡著名的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這樣寫道:“如果情況容許的話,每一個將軍都尋求在戰場上完勝對方,漢尼拔在坎尼會戰的完勝使得“坎尼”成為完勝的代名詞,在世界各軍事學院均被詳細研讀。將敵方完全包圍並且殲滅的念頭,使得在近一個世紀裡***包括腓特烈大帝與小毛奇***,眾名將皆欲嘗試重新創造一次自己的‘坎尼’。”

  舉例來說,第一次海灣戰爭的聯軍總指揮史瓦茨柯夫將軍,曾經研讀過坎尼會戰並將漢尼拔的戰術成功運用在地面戰役裡,結果大敗伊拉克軍隊[27]。

  漢斯·戴布流克的研究指出坎尼會戰對現代德國軍事理論有著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對德意志帝國陸軍參謀總長施裡芬影響甚大,以其名命的施裡芬計劃正是漢尼拔的雙重包抄的戰略制定。其認為坎尼模組應可在二十世紀重現:“一場完勝的戰役可以在今天重現,只要參考漢尼拔在上古時所作出的調配便可。進攻的重點不應是敵方的前鋒;武器與兵力不應集中在敵方的前鋒;重點應是使其側翼崩潰。翼鋒應對敵軍進行壓逼,並以背後攻擊以完成合圍……”施裡芬其後發展了一系列實作性的戰術指導文章,並被翻譯與結集為《坎尼》這文集。

  坎尼會戰的瑣事

  因為戰術上的相似性,考彭斯戰役往往被稱為“美國的坎尼會戰”。

  在坎尼會戰裡生還的羅馬軍隊在其後被重組為兩個軍團,並被派往西西里島繼續餘下的戰爭,以作為其於坎尼會戰裡恥辱地戰敗的懲罰。

  在鮑羅斯臨死前,其說道:“告訴羅馬的長老,加強羅馬的城防,並嚴密防守…告訴費邊,鮑羅斯現在仍然生存,但即將就義,並警誡其勿忘此教訓。而我則寧願戰死沙場亦不願在執政官任期完結後再度被告,又或與發羅一起被告,以免以歸罪於別人來還自己清白。”為了向英勇的鮑羅斯致敬,漢尼拔將其以正式儀式下葬。

  坎尼會戰後,漢尼拔的軍官們皆欲向羅馬進軍。但漢尼拔在缺乏攻城器具或其他配套裝置時,拒絕了這要求。這使得其騎兵統帥瑪哈巴爾傷心欲絕,並寫道:“漢尼拔懂得如何獲取勝利,可卻不懂的如何利用勝利 。”[29]

  部份留守軍營的羅馬軍隊在會戰後成功撤退,退往卡流蘇門。而其中一人,即大西庇阿,就是在日後的扎馬戰役裡大敗漢尼拔的將軍。

  除了物質的戰敗外,羅馬亦受到形像上的損失,並創傷了其威信。漢尼拔在羅馬人屍體上收集了超過二百雙金戒指,並將其送往迦太基以證明其勝利;這些收集品傾倒在迦太基元老院門前,而這些金戒指在羅馬是極上等人才可配戴的。

  根據普魯塔克所述,漢尼拔在會戰裡是伴隨其部下將領前進的,有一位迦太基將軍,名為吉士高,面對羅馬大軍時感到驚怕,並對漢尼拔說,羅馬大軍的數量很驚人,漢尼拔便迴應道,“有一件事更驚人,不過閣下沒留意。”吉士高想不通是什麼,漢尼拔接著道,“就是這裡並沒有一位名叫吉士高的將軍。”這使吉士高感到錯愕與難堪,而漢尼拔這個不預期的迴應同時使所有迦太基將領皆大笑起來,並在衝下山丘時對所有遇到的人說同一番話。

  坎尼在日後諾曼入侵梅佐喬諾時亦發生了兩場大戰。在1018年,諾曼人與其倫巴底主人,在坎尼附近被拜占庭帝國的義大利總督打敗。但在1041年,拜占庭另一位義大利總督在同一位置反被諾曼人所擊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