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對中日雙方有什麼影響

  淞滬會戰,是抗日戰爭史上中國軍隊消滅日軍最多的一場戰役。此役過後,上海城一片凋零。但淞滬會戰對中國以及日軍的影響顯然不止於此,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淞滬會戰對中日雙方的影響

  一、對中國政治的持久影響

  對上海都會成長的影響:延續3個月空前慘烈的淞滬會戰極大的改變了上海都會成長的空間格局。上海的姑蘇河以北地域,包含上海大眾租界的北區和東區,和閘北華界,因為節制了黃浦江卑鄙岸線,和陸上流派火車坐,曾是20世紀初上海都會成長最敏捷的地域。淞滬會戰時代,閘北和虹口成為中日兩軍對立的火線,閘北幾近100%毀於烽火,虹口和楊樹浦的喪失到達70%,別的南郊區和吳淞的喪失也相當緊張。有數的修建物葬身火海,上百萬本地住民被迫出亡到姑蘇河以南的租界地域。爾後,上海都會的菁華徹底會合於姑蘇河以南面積有限的租界地域,姑蘇河以北地域緊張敗落,對上海後來的都會成長造成為了永續性影響。戰役廢墟上後來曾構成大片難民聚居的窮戶窟,曾是上海很長時代內極為奪目的都會景觀。

  二、影響日軍作戰線

  日軍現有戰力強大,但資源不足,戰爭潛力不大,同時又要對蘇俄備戰,若能在對中國使用武力之初集中優勢兵力,在最短期間內擊滅中國武力,在列強不及干涉或援助前,迫中國屈從媾和,則日本可收速戰速決之效果。以日軍在東北經營多年的情勢來看,日軍初期目標以指向平津最為容易,但攻陷平津不致於迫中國投降,如果日軍能在奪取平津後,利用華北利於摩拖化部隊和炮兵活動的地理形勢,迅速沿平漢鐵路南下,指向漢口,另以一部兵力由廣州沿粵漢鐵路北上,指向武昌,一旦南北日軍迅速師武漢,則可迫使中國東西隔絕,使中國長江中下游最富庶地區的人力物力無法遷向川,中國即無法實施持久作戰,同時日軍可捕捉中國軍隊主力於平漢粵漢鐵路以東地區,日軍即可運用強大火大兵力擊敗戰力不強又失去補給線和無有利地勢可利用的中國軍隊。

  中國現有戰力不強,欲對抗日軍的速戰速決,只有利用中國其他優異的條件,採用持久消耗戰略,避免過早和日軍決戰,同時消耗日軍戰力,並積極培養戰力,等待日軍攻勢頓挫時再改採攻勢以殲滅日軍。雖然孫子兵法有云:兵貴勝不貴久。實施持久消耗戰,對中國將造成重大的傷害,但因中國具有眾多忠勇的人民和廣大優越的地勢這兩個客觀條件,能不畏懼敵人的殺戮,並能以空間來換取空間,和利用優越地勢來阻止敵人前進。

  由前述日軍速戰速決的作戰路線分析,可知,中國欲實施持久消耗戰,就必須使日軍不能過早由南北夾擊而控制武漢,那就必須改變日軍的作戰線方向。淞滬戰初期日本自國內先派遣五個師團至上海作戰,陷於苦戰後又將華北平漢鐵路線作戰的日軍兩個師團及一個支隊南調上海作戰,而於十月初,日軍將主作戰由華北移至上海方面。同時循平漢鐵路南下的日軍受到山西中國軍隊重兵於側背的威脅,而兵分路進兵山西,因而延緩日軍南下速度。

  淞滬戰結束後,日軍於民國二十六年十一十二月攻陷上海南京。其後日軍由於受到徐州附近中國軍隊主力的吸引,而於二十七年叄月與中國軍隊發生徐州戰,之後,日軍主力循長江南下,而於二十七年十月底攻陷武漢,日軍的主作戰線即成東西向,武漢雖然失守,但日本卻從此失掉贏得戰爭勝利的機。淞滬戰雖使中國付出傷亡高達叄十萬人以上的代價,但卻在影響日軍作戰線上扮演關鍵的角色。

  淞滬會戰八百壯士浴血奮戰

  當淞滬會戰進入了後期戰爭時,其實日軍已經非常猖獗了,而國軍無法抵抗的情況下,只好選擇撤離上海,但是在四行倉庫中有著大量的藥品和食物儲藏在其中,而為了掩護大部隊可以完好的撤離,於是國民軍將一個四百多人的加強營留在前方掩護,希望可以爭取時間為後方的轉移打好掩護。在這種情況下謝晉元帶著四百多名戰士展開了浴血奮戰。

  有人可能要問了,不是說的是淞滬會戰八百壯士嗎?為什麼只有四百多人?其實這還要從戰爭中說起,當時四百多名戰士英勇抵抗了日軍一次次的進攻,但是情況並不是十分有利,當戰友帶著國旗過來表示支援的時候,為了安慰後方的戰友,謝晉元故意交出了一份假的八百人的名單,在此之後這四百多名戰士就頂著八百壯士的名號在倉庫前方掩護。這就是淞滬會戰八百壯士的由來了。

  在淞滬會戰八百壯士中,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十分精良的士兵,本身就有著非常強大的戰鬥力,再加上當時情況惡劣更加激發了他們的熱血,淞滬會戰八百戰士就如同一個傳說一樣,給了日軍一次次沉重的打擊,同時也讓後方最終安全撤離。

  淞滬會戰謝晉元被刺殺身亡

  26日深夜,謝晉元帶著400多個弟兄,退守四行倉庫。初到四行倉庫時,有英租界士兵詢問謝晉元帶多少士兵駐守,謝晉元為壯聲威答曰800人。

  謝晉元與眾將士堅守四行倉庫4天4夜,擊退日軍6次進攻,斃敵數百人,被當時的報紙媒體稱作是“八百壯士”。然而,就在壯士們邊戰鬥邊修工事,準備與敵人作長時間的殊死決戰時,10月30日統帥部命令孤軍停止戰鬥,退入公共租界。

  10月30日,“八百壯士”奉命撤入租界,原商定經滬西返回部隊參戰,但租界工部局卻屈服於日軍壓力,違背諾言,解除了將士們的武裝,將他們扣留在膠州路一塊空地上,英勇抗敵的壯士們,成了名副其實的“孤軍”。

  被監禁的時間在無限期延長,抗日戰場上的中國軍隊又連連失利,有時基本的軍餉都供應不上,孤軍中的苦悶情緒越來越重。蔣介石一次次發電報,讓謝晉元和孤軍們一定要艱苦奮鬥,堅守孤軍營。

  那段時間,團長謝晉元常常失眠。雖然很多人不理解,但是謝晉元依然艱苦地堅持著。他在日記中無比傷感地寫道:餘竭盡心血,對內對外之艱苦支援,已至力竭聲嘶。使餘有呼天不應,呼地不靈之痛。當餘追憶幾年來經過時,不禁流淚,誠以幾年來之慘痛生活,何以用言語形容。

  1940年3月,汪精衛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他派人以陸軍總司令的高官向謝晉元誘降,謝晉元把委任狀撕得粉碎,他說:我父母都是中國人,生下我這個兒子也是中國人,中國人絕不當外國人的走狗。

  1941年4月24日,謝晉元和以往一樣率領官兵早操,但這一天突然有4個士兵遲到了。謝晉元問他們為什麼遲到。沒有想到這4個士兵突然拔出匕首行刺。謝晉元團長身中數刀,流血不止,下午6時悲壯長逝。那一年,他37歲。

  4個凶手當場被擒,後交代是汪偽政府收買所為。

  謝晉元遇刺後,孤軍營裡官兵的士氣越來越低迷。1941年12月8日,日本突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租界不再是安全島。困守4年有餘的孤軍淪為日軍的戰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