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勵志的名人事蹟3篇

  每位名人的成長經歷都不一樣,也許有的人本來就出身名門,家境優越,也有些人數自小生活艱苦,但他們共有的特點都是道路不平坦。下面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名人事蹟,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名人事蹟1

  面對那麼多成就卓越的人,也許你會自慚形穢地說:“我這麼笨,怎麼可能成才呢?”,“我太平凡了,根本不是成為偉大偉人的料!”下面我就給你講述一個老師、校長都認為他很笨的人的成才故事。

  這個人就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這個當年被校長認為“幹什麼都不會有作為”的笨學生,經過艱苦的努力,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創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現代最傑出的物理學家。

  1879年3月14日,一個小生命降生在德國的一個叫烏爾姆的小城。父母為他起了一個很有希望的名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看著他那可愛的模樣,父母對他寄託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沒過多久,父母就開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開始學說話了,已經三歲的愛因斯坦才“咿呀”學語。後來,愛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兩歲的瑪伽已經能和鄰居交談了,愛因斯坦說起話來卻還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看著舉止遲鈍的愛因斯坦,父母開始憂慮。他們擔心他的智慧是否會不及常人。直到10歲時,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學。可是,在學校裡,愛因斯坦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嘲笑,大家都稱他為“笨傢伙”。學校要求學生上下課都按軍事口令進行,由於愛因斯坦的反應遲鈍,經常被教師呵斥、罰站。有的老師甚至指著他的鼻子罵:“這鬼東西真笨,什麼課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藝課上,老師從學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張做得很不像樣的木凳對大家說:“我想,世界上也許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鬨堂大笑中,愛因斯坦紅著臉站起來說:“我想,這種凳子是有的!”說著,他從課桌裡拿出兩個更不像樣的凳子,說:“這是我前兩次做的,交給您的是第三次做的,雖然還不行,卻比這兩個強得多!”一口氣講了這麼多話,愛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驚。老師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裡不知說什麼好。

  在譏諷和侮辱中,愛因斯坦慢慢地長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盧伊特波爾德中學。在中學裡,他喜愛上了數學課,卻對其餘那些脫離實際和生活的課不感興趣。孤獨的他開始在書籍中尋找寄託,尋找精神力量。就這樣,愛因斯坦在書中結識了阿基米德、牛頓、笛卡爾、歌德、莫扎特……書籍和知識為他開拓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視野開闊了,愛因斯坦頭腦裡思考的問題也就多了。

  一天,他對經常輔導他數學的舅舅說:“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間裡振動著的電磁波呢?”舅舅用異樣的目光盯著他看了許久,目光中既有讚許,又有擔憂。因為他知道,愛因斯坦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同一般,將會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動。此後,愛因斯坦一直被這個問題苦苦折磨著。1895年秋天,愛因斯坦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報考瑞士蘇黎士大學。可是,他卻失敗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後的他沒有氣餒,參加了中學補習。一年以後,他獲得了中學補習合格證書,並且考入了蘇黎士綜合工業大學。這時的他,已經在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課外閱讀和實驗室裡。教授們看見他讀和學習無關書、做和考分無關的試驗,非常不滿和生氣,認為他“不務正業”。

  愛因斯坦大學畢業時,正趕上經濟危機爆發,由於他是猶太人血統,又沒有關係,沒有錢,所以只好失業在家。為了生活,他只好到處張貼廣告,靠講授物理獲得每小時3法郎的生活費。這段失業的時間,給了愛在斯坦很大的幫助。在授課過程中,他對傳統物理學進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對傳統學術觀點的猛烈衝擊。經過高度緊張興奮的五個星期的奮鬥,愛因斯坦寫出了9000字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狹義相對論由此產生。可以說,這是物理學史上的一次決定性的、偉大的宣言,是物理學向前邁進的又一里程碑。

  儘管還有許多人對此表示反對,甚至還有人在報上發表批評文章,但是,愛因斯坦畢竟還是得到了社會和學術界的重視。在短短的時間裡,竟然有15所大學給他授予了博士證書,法國、德國、美國、波蘭等許多國家的著名大學也想聘請他做教授。當年被人們稱為“笨蛋”,“笨東西”,認為無法成才的愛因斯坦,終於成了全世界公認的、當代最傑出的聰明人物。由“醜小鵝”變為“白天鵝”,這說明了什麼呢?我想,愛因斯坦的話是最好的答案。當許多年輕人纏住他,要他說出成功的祕訣時,他信筆寫下了一個公式:A=x+y+z,並解釋道:“A表示成功,x表示勤奮,y表示正確的方法,那麼z呢,則表示務必少說空話。”許多年來,愛因斯坦的這個神奇的成功等式一直被人們傳頌著。從愛因斯坦的奮鬥歷程中,我們不難看出,正是勤奮、正確的方法和少說空話使愛因斯坦由笨頭笨腦變為巨人的。

  可見,一個人不聰明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先洩自己的氣。只要你肯為你的目標付出艱辛的勞動,並配合正確的方法,就一定會得到成功女神的酬勞。許多在事業上有成就的人,在童年時代、少年時代並不一定能顯出鋒芒畢露的優勢,相反,他們卻太平凡,甚至顯出遲鈍、愚笨的樣子,常常要被周圍的人嘲笑、譏諷。如果因為自己笨就灰心喪氣,不再努力,那不是將自己潛在的才華、能力都扼殺在搖籃中了嗎?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才能,每一個人在生命的長河中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星座。如果你覺得自己笨,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尋找到你自己的星座。正如愛因斯坦對別的事物遲鈍,卻對物理和數學特別喜愛一樣,當你找到自己的星座時,你定會放射出與眾不同的異彩。

  名人事蹟2

  一個小男孩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很少與同學們遊戲或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一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父親對孩子們說,誰栽的樹苗長得最好,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

  但看到兄妹們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麼地,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點死去。因此澆過一兩次水後,再也沒去搭理它。

  幾天後,小男孩再去看他種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沒有枯萎,而且還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妹們種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

  父親兌現了他的諾言,為小男孩買了一件他最喜歡的禮物,並對他說,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後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後,小男孩慢慢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著,看著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師曾說過的話: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己種的那顆小樹。當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裡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著什麼。

  頓時,一切他都明白了,原來父親一直在偷偷地為自己栽種的那顆小樹施肥!他返回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幾十年過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雖然沒有成為一名植物學家,但他卻成為了美國總統,他的名字叫富蘭克林·羅斯福。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也許那樹是那樣的平凡、不起眼;也許那樹是如此的瘦小,甚至還有些枯萎,但只要有這養料的澆灌,它就能長得枝繁葉茂,甚至長成參天大樹。

  名人事蹟3

  梅蘭芳是一位有愛國氣節的藝術家。1931年,日本侵略者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侵佔了東北,然後又向華北進犯,威脅北平和天津。梅蘭芳痛恨敵人,為了不當亡國奴,他舉家遷到了上海。

  在上海,他編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兩齣戲。《抗金兵》講的是南宋女英雄梁紅玉抵抗金軍的故事,《生死恨》是講在敵人的統治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精神。這兩出表現愛國思想的新戲一上演,就受到觀眾喜愛。有一次,梅蘭芳連演三場《生死恨》,觀眾踴躍買票,把票房門窗的玻璃都擠碎了。

  1937年8月13日,日軍在發動七七事變後,又進攻上海,不久就佔領了這座大城市。日本人知道梅蘭芳是聞名世界的大藝術家,託人要求他在電臺播音,為他們的侵略服務。梅蘭芳巧妙地說:“我馬上要到香港和內地巡迴演出了,不能做這件事。”

  不久,他到了香港,演出結束後,就留在了香港。為了擺脫敵人的糾纏,他決定不再露面,不再登臺演出,就在家裡練唱崑曲。1941年底,日軍攻佔了香港。他們知道梅蘭芳正在香港,就到處找他。梅蘭芳心想:“躲是沒地方躲了,可我絕不為日本人唱戲!”

  這一天,清晨洗臉時,梅蘭芳第一次打破慣例,沒有刮鬍子。兒子見了很奇怪。

  “爸爸,您不是每天都刮鬍子嗎?今天怎麼不颳了?”

  “我留了鬍子,日本鬼子還能強迫我去演戲嗎?”梅蘭芳說。一天上午,日軍司令酒井派把梅蘭芳接去。一見面,他就假熱情地說:“我過去看過您的戲,您還認識我嗎?怎麼,您留起小鬍子了?像您這樣一位舉世聞名的大藝術家,怎麼能剛步入中年就退出舞臺呢?”

  梅蘭芳坦然地說:“我已經快五十歲了。一個演旦角的,扮相和嗓子都不行了,已經失去了上臺的資格。”

  後來,梅蘭芳又回到上海,靠畫畫賣錢養活家人和與他一起演出過的朋友。上海日偽政權多次請他出演,都被他拒絕了。他說:“一個人活到一百歲也總是要死的,餓死就餓死,沒什麼大不了的!”

  一次,日軍慶祝“大東亞聖戰”一週年,派人讓梅蘭芳出演,還說如果不演,就要軍法從事。梅蘭芳事先得到訊息,一連打了三次傷寒預防針。平時,他只要一打預防針就發燒,這次果然又高燒不止。日軍軍醫來檢查,一看梅蘭芳燒得迷迷糊糊,只好走了。

  1945年8月15日,傳來了日寇投降的訊息。梅蘭芳高興地流下了眼淚,笑著對夫人說:“天亮了,這群日本強盜可真完蛋了!”

  這天,幾位朋友興高采烈地來到梅家道喜。只見梅蘭芳身穿新衣,精神煥發,手裡的一把紙扇遮住了半個臉。

  “梅先生,您一定剃了鬍子,對吧?”

  梅蘭芳笑著把扇子一撤,露出了颳了鬍子的面孔,說:“抗戰勝利了,我就要重返舞臺了!”

  不久,梅蘭芳就在上海演出了,觀眾場場爆滿。他們說:“我們就是要看看八年不給日本鬼子唱戲,如今颳了鬍子的梅蘭芳!”

  心裡裝著觀眾梅蘭芳是表演大師,但他從不對觀眾擺架子,對同行也謙虛禮讓,始終保持著高尚的戲德。

  過去,演員唱一場戲給一份錢,有病可以請假,遇到天氣不好還可以“回戲”***即臨時宣佈停演***。可梅蘭芳儘量克服困難,處處替觀眾著想。他說:“觀眾事先不知道回戲,頂風冒雪從老遠趕來聽戲,讓人家白跑一趟,太不應該了。”

  有一次,他嗓子啞了,可第二天要演一出唱工極重的戲。這可怎麼辦呢?那天,他很早就來到舞臺,每隔半小時就噴一次藥,嗓子卻一點不見好轉。大家很著急,有人提出回戲,可梅蘭芳知道劇場裡已坐滿了觀眾,怎能讓他們掃興而歸呢?他沒有同意,強打著精神化妝,大家都很替他擔心。

  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梅蘭芳上場了,他和剛才判若兩人,精神煥發,唱唸精彩。不過,內行人卻聽出他的嗓子變窄了。戲演完後,有人趕往後臺,關心地問:“梅先生,您今天的嗓音怎麼變窄了?”

  “您還不知道吧?前兩個鐘頭,我的嗓子還是啞的呢!”

  “那您怎麼還上臺?這是怎麼唱出來的呢?”

  “不上,怎麼對得起觀眾?我這是在沒辦法的情況下臨時用的一個急救方法,這戲是用半個嗓子唱的!”

  “半個嗓子,這怎麼唱?”

  “這是全憑一股虛勁把嗓子提起來唱的,勁頭如稍用過一點兒,馬上又會啞不成聲。這是假嗓,怕低不怕高,怕寬不怕窄。過去我也從來沒用過,今天完全是臨時逼出來的。”

  在場的人都感嘆不已,不僅為他豐富的舞臺經驗所傾倒,更為他一心為觀眾著想的精神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