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勵志的名人事例
我們總能從那些中明白很多人生哲理,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幽默是一種稀缺能力
周立波梳著清晰的小分頭,穿著筆挺貼身的西裝,靠著一張嘴,在不到3年的時間裡颳起了一股“周立波熱”。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表演,票價最高時曾經被“黃牛”炒到2500元一張。有人統計過:他在臺上的120分鐘裡,觀眾席上的笑聲達到700次,也就是說觀眾每15秒鐘笑一次。所以,他立下了一個“霸王”規矩:演出不贈票、不包場、拒絕團購、拒絕打折,講究實打實的“願者上鉤”。
1967年,周立波出生在上海,小學一年級時就已經成為學校宣傳隊的一分子,經常上臺演出。童年時,他不滿足於舞臺上毫無生氣的表演,於是在生活中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啼笑皆非的鬧劇,表演天分初露端倪。後來,童年的頑劣和被媽媽暴打的經歷都成了他舞臺上的段子。
1981年,不到15歲的周立波報考上海人民滑稽劇團,幾千人競爭十幾個名額,還沒達到招考年齡的他竟然被破格錄取了。在4年正統的滑稽理論學習和演藝培訓中,周立波每天6點鐘就起床練形體和說學逗唱等基本功。每天重複的課程讓他厭煩,他便經常找出各種理由逃課。他跑到文藝醫院的一個房間裡把門倒鎖,然後在那兒玩倒立。他知道,倒立10分鐘後嗓子一定會充血。然後,他跟醫生說:“我的嗓子不對了。”醫生看到他嗓子紅紅的,以為是發炎了,於是就會開一個星期的假讓他休息。他經常使用這招來逃課,老師發現有點不對勁,就偷偷跟蹤他,果然抓了一個“現行”。
周立波師承上海著名的滑稽藝術表演大師周柏春、姚慕雙、嚴順開等人,他從每個老師身上汲取表演養分,卻拒絕拜師。他認為,一個人應把別人捏碎變成自己,不能把自己捏碎變成別人。他天性中自我、叛逆、反傳統的一面,讓他在舞臺上獨樹一幟,19歲就成了紅遍上海灘的小滑稽演員。但是他頑劣、自負、恃才傲物的個性給他後來的人生埋下了危險的種子。23歲那年,他因為誤傷了別人被判入獄,在獄中度過了205天。刑滿出來後,他策劃了一場大型的滑稽戲叫做《我的未來不是夢》。連演了15場之後,他突然決定棄演從商。在商場上,他做過房地產策劃,當過裝潢公司的老闆,曾有幾個億的資產,卻又在一夜間變得一無所有。生意場上的起起落落,令他感嘆世事的難料和無趣。
2006年初夏,39歲的周立波決定迴歸舞臺。那年的12月31日,他在蘭心劇場開始了第一場“海派清口”演出,空空蕩蕩的舞臺上,他的道具除了兩隻歐式風格的沙發外,只有一個提示架。這場演出是他商海沉浮十幾年之後第一次回到舞臺,臺下有他從前的戲迷,有他少年時的玩伴,還有看著他長大的恩師。
“海派清口”演出的大幕就此再次拉開。有人說滑稽表演庸俗不堪,周立波不信這個邪,偏要以優雅的名義滑稽,以一己之力改變滑稽的現狀。表演中,他融合了滑稽、相聲、小品的搞笑,結合演講和時事評論,以一種全新的演藝方式站到了表演臺上。為了得到更多觀眾的喜愛,他口袋裡總是帶著小本子和筆,想到什麼好句子就隨時記下來,他要求自己平均每天翻閱14份報紙。
大量的閱讀之後,周立波開始給看到的每一個事件注入幽默的元素,然後才精精神神、油油光光地來到舞臺上。做足了功課的他可以讓12000人不說話,也可以讓他們同時歡呼……
周立波“火”到今天,觀眾開始擔心周立波會題材枯竭,遲早遭人厭倦。周立波卻自信如常,說:“不用怕,幽默裡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對我們這個社會而言,幽默是一種最稀缺的能力,當一個人擁有了幽默,就像懷裡揣著黃金,什麼時候都是硬通貨,不遭人嫌棄!”
:霍金的笑容
作者:路明
霍金,這個21歲時被確診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漸凍症***、醫生斷言“只能活兩年”的男人,已經73歲了。
史蒂芬·威廉·霍金,他的成就毋庸置疑:建立彎曲時空中的量子場論,發展了黑洞理論,寫下《時間簡史》等一系列著作,被譽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霍金的笑容
宇宙是一口幽深的礦井,那些黑暗中閃耀的寶石,從來只留給最勇敢最執著的人。同時,宇宙也索取它的報酬。對於那些洩露了天機的人,命運的報復來得酷烈無情。自患病以來,霍金的肌肉功能持續萎縮,如今,他只剩下右眼珠勉強能轉動,每分鐘只能表達一個字母。
儘管如此,霍金並沒有走我們熟悉的“身殘志堅”“可歌可泣”路線。相反,他總能以另一種方式吸引公眾的眼球。他逛夜總會,和脫衣舞娘愉快地合影。他在卡通片《辛普森一家》中拯救劇中的女孩;在《星際迷航》中扮演自己,和牛頓、愛因斯坦一起打橋牌。美劇《生活大爆炸》第五季,高傲的天才男主角謝耳朵為了見他一面,不惜在大庭廣眾下穿上小短裙。在英國老牌樂隊的專輯中,他還通過聲音合成器獻唱一曲……
有人說他是輪椅上的圖騰,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也有人質疑他頻繁“作秀”,利用媒體炒作自己。在我看來,霍金不過是在證明,他是一個正常的人,有著普通男人的慾望和壞品位。霍金不需要憐憫。病魔打不垮他,也改變不了他。哪怕只剩下一隻眼珠能轉動,他也一樣熱烈地活著。
為了描述黑洞理論,霍金講過一個故事:鮑勃和愛麗絲是一對情侶宇航員,在一次太空行走中,兩人接近了一個黑洞。突然間,愛麗絲的助推器失控了,她被黑洞的引力吸引,飛向黑洞的邊緣***視界***。由於越接近視界,時間流逝得越慢,鮑勃看到,愛麗絲緩緩地轉過頭來,朝著他微笑。那笑容又慢慢凝固,定格成一張照片。而愛麗絲面臨的卻是另一番景象——在引力的作用下,她飛向黑洞的速度越來越快,最終被巨大的潮汐力***引力差***撕裂成基本粒子,消失在最深的黑暗中。這就是生死悖論。愛麗絲死了,可在鮑勃眼中,她永遠活著。
有一次,我在課堂上講起這段生死悖論,突然哽咽。我彷彿一下子明白了,愛麗絲不是別人,正是霍金自己。他見過最深的黑暗,經歷過最徹底的絕望,依然懷有巨大的勇氣。在萬劫不復到來之前,他轉過頭來,用盡力氣微笑。
:姚明,品格決定不朽
相信沒有一個兒童像小巨人姚明一樣,一出生便手腳大得像3歲小孩。上幼兒園時,姚明的身高就有1。47米。姚明10歲時,父母帶他去照X光,用這種光照手腕,可以看出孩子將來的身高,結果醫生說姚明會長到2。21米,姚明聽後很高興,但隨著慢慢長大,青春期的他發現身高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例如,走到哪兒都被人當成珍稀類動物看,而且找不到女朋友。
姚明遺傳了父母得天獨厚的身高,但儘管如此,性格儒雅、愛好看書的小姚明卻從未做過籃球夢。他說,小時候我的偶像都是偉人,要麼是當像李政道那樣偉大的科學家,要麼就是當國家領導人。但1997年,姚明去美國參加一個籃球夏令營,他雖然沒有別人跑得快、跳得高,但這次磨鍊讓他的技術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隨後他出徵八運會,竟然一戰成名。正是這一年,17歲的姚明第一次發現自己有了粉絲,他說,我比賽時,觀眾在場上喊我的名字,有人喜歡我,那種感覺是挺好的。
為著別人的喜歡,去回報,這正是姚明的人生觀。所以17歲後,他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加入了休斯頓火箭隊之後,成為了繼王治郅和巴特爾之後第三位登陸NBA的中國球員。
姚明的成功帶給了他很多金錢,但他幾乎很少查自己的銀行卡,只是過段時間,會發現卡里又多了很多錢,他不會細算這些錢的來歷。因為對他來說,人生中有比錢更重要的東西,他這種看輕金錢的性格,讓他清雅其身,忠於自我。
曾經,日本豐田公司看重了姚明在全球的影響力,出資兩億請他做代言,姚明沒有接,也不予任何解釋,這正說明了他對“日本”兩個字的態度,說明了他那強烈的愛國心。兩億元人民幣拍一個廣告,這是很多名人求之不得的機會,但姚明並不覺得可惜。這讓國內的媒體與球迷都深深佩服他的高尚品格。
不僅如此,姚明還利用自己的知名度聯合NBA明星與中國隊打球,聯合臺灣明星打球,將所獲得的幾千萬人民幣捐給希望工程,用自己的行動回報祖國人民。
姚明說,他雖然身在國外,但關起門來就像在家鄉上海。姚明始終覺得家鄉的一切是最美好的。誰能否認呢?姚明成為不朽的偶像,不僅僅是因為有過人的才華,更是因為他有風格,有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