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勵志的名人小故事

  讓孩子們多看一些是沒有壞處的,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大師和的兒子

  德國青年卜勞恩又一次失業了。

  他滿大街地轉了一天,依然沒有找到工作。情緒極度低落的卜勞恩去酒吧坐了半天,直到將身上最後一點錢換了酒喝下肚後,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裡。

  可是,家裡也不是天堂。他寄予唯一希望的兒子克里斯蒂安並沒給他爭氣,他的成績居然比上學期還退步了。他狠狠地瞪了克里斯蒂安一眼,再也不想跟他說話,回到自己的房間呼呼大睡了起來。當卜勞恩醒來的時候,已是第二天早上。他習慣地拿起筆寫日記:5月6日,星期一,真是個倒黴的日子。工作沒找到,錢也花光了,更可氣的是兒子又考砸了,這樣的日子還有什麼盼頭?卜勞恩走進克里斯蒂安的房間,準備叫兒子起床時,發現他已經上學去了。同時卜勞恩突然發現,克里斯蒂安的小日記本忘鎖進抽屜了。他忍不住好奇便拿過來翻看起來:5月6日,星期一,早上去上學的時候,我幫助一位盲眼老奶奶過了馬路,心情很好。只是這次考試不太理想,但當我晚上將這個訊息告訴爸爸的時候,他卻沒有責備我,而是深情地盯著我一會兒,使我深受鼓舞。我決定努力學習,爭取下次考好,不辜負爸爸的期望。

  怎麼會是這樣呢?明明自己是惡狠狠地瞪了兒子一眼,怎麼就變成深情地盯著他了呢?卜勞恩好奇地翻開了另一頁:5月5日,星期天。山姆大叔的小提琴拉得越來越好了,我想,有機會我一定要去請教他,讓他教我拉小提琴。

  卜勞恩又是一驚,趕緊去屋裡拿來自己的日記本看:5月5日,星期天。這個該死的山姆,又在拉他的破小提琴,好不容易有個休息日,又被他吵得不得安生。如果他再這樣下去,我非報警沒收了他的小提琴不可。

  拿著兩本日記,卜勞恩跌坐在椅子上,半天無語。他不知道自己從什麼時候起,竟然變得如此悲觀厭世,煩躁不堪,難道自己對生活的承受力還不如一個小孩子嗎?

  那天之後,卜勞恩變得積極和開朗了起來,他日記裡的內容也漸漸變了:5月7日,星期二。今天又找了一天工作,雖然還是沒有哪家單位肯聘用我,但我從應聘的過程中學到了不少東西。我想,只要總結經驗,明天一定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5月8日,星期三,我今天終於應聘成功了,雖然是一份鉗工的工作,但我覺得我一定能成為世界上最出色的鉗工。

  他就是著名的德國漫畫家埃·奧·卜勞恩,1903年3月18日生於德國福格蘭特山區的翁特蓋膝格林村,曾經在工廠當過鉗工,後來又給《橫斷面》《新萊比錫報》《前進》《詼諧報》作過畫,還為他的朋友——作家埃裡西·卡斯特納的許多作品畫過插圖。

  卜勞恩的連環漫畫《父與子》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寬容的藝術形象深深地打動了千百萬讀者的心,從而使卜勞恩成為海恩裡希·霍夫曼和威廉·佈施之後的又一漫畫巨匠。連環漫畫《父與子》的素材,大多來源於他和兒子克里斯蒂安在一起的日子。《父與子》被譽為德國幽默的象徵,受到人們一致的高度讚揚,聲譽遠遠地越出了國界。

  卜勞恩的經典名言是:一個人,只要具備善良、正直和寬容的性格,那麼,便沒有什麼困難能夠壓得倒他。寬容別人,寬容生活,就是寬容自己。後來有人採訪卜勞恩時問他,聽說是一本日記造就了您今天的大師成就,這是真的嗎?卜勞恩說:是的,確實是因為一本日記,但需要申明的是,那個大師不是我,真正的大師是我的兒子——克里斯蒂安。

  :我只願做一株斑芝樹

  2012年5月19日,美國臉譜網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結束了長達9年的戀愛馬拉松,迎娶了普莉希拉,第一時間,普莉希拉成為了全世界眾多女性羨慕的物件。人們不禁好奇,相貌平平的她究竟憑藉什麼打動了馬克,從而成為“社交網路第一夫人”呢?

  1998年,美國波士頓的昆西中學,科學課老師彼德·斯萬遜正在辦公室備課,一個女孩兒走進來,彬彬有禮地向他打招呼。對這個女孩兒,彼德印象深刻,知道她叫普莉希拉,平素並不多言,但學習非常刻苦,且成績優秀,彼德和藹地問她:“有什麼事嗎?”女孩兒望著他,目光裡充滿期盼:“老師,我要怎麼做才能考上哈佛大學呢?”看著這個年僅13歲的女孩兒,彼德讚許地點點頭,回答道:“不錯,好孩子。你小小年紀就能樹立明確的目標,非常棒。哈佛大學非常青睞全面發展的學生,你加入校網球隊吧,我教你打網球。”“好的,我一定要考上哈佛大學!”普莉希拉的黑眼睛裡閃著堅毅的光芒。

  事實上,普莉希拉在網球方面並無天賦,但她是校網球隊最刻苦的隊員。漸漸地,彼德瞭解到她的一些家庭情況。她出生於波士頓一個香港移民家庭,父母經營著一家中餐館,無暇過問兒女們的學習,只有奶奶負責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奶奶不懂英語,但受過良好的教育,受奶奶的薰陶,小普莉希拉早早期盼著某一天能像小鳥一般飛上藍天展翅翱翔。6年中學期間,她的學習成績一直在年級里名列前茅。18歲那年,她終於等到蛹化成蝶的一刻,收到了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當普莉希拉踏進哈佛大學的大門時,她不知道,這裡有一個男生將與自己的一生緊緊相連。一天,她參加一個聚會,邂逅了一個叫馬克·扎克伯格的男孩兒。普莉希拉的樸實、內斂、幹練給馬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彷彿一圈圈漣漪,在馬克平靜的心湖盪漾開來,就這樣,一場愛情馬拉松從此拉開了序幕。

  大二時,馬克輟學並建立了臉譜網。普莉希拉一直與男友一起,走過了那段最艱難的歲月。人們都以為,畢業後她會去臉譜網工作,然而從哈佛大學畢業後,她又考入加州大學醫學系,她不願生活在男友的光環裡,如13歲時一樣,她有自己的人生規劃,她的理想是做一名兒科醫生。因為出生於移民家庭,她深知貧困家庭的艱辛。因此,為了推廣器官捐獻計劃,她還讓馬克在臉譜網增加了一個器官捐獻功能,給千千萬萬家境貧寒的患兒帶去了福音。

  生活簡樸是普莉希拉一貫的風格,即便是做了馬克的女友,這種風格一如往昔。一天,她與馬克的姐姐去買衣服,一雙鞋子吸引了她的目光,鞋子的款式及顏色都甚合她意,她愛不釋手地把鞋子拿在手裡。鞋子雖然漂亮,卻有點貴,要600美元,這個價格突破了她心中的底線。馬克的姐姐慫恿她:“買吧,反正你那麼有錢。”在她看來,弟弟身家過億,他的女友買雙600美元的鞋子何足掛齒?普莉希拉不語,思量再三,還是放下了鞋子。“那是馬克的錢,不是我的。”她平靜地說。

  面對媒體的探詢,馬克說:“人們總是說,普莉希拉嫁給我是多麼幸運,而事實上,幸運的人是我。普莉希拉是一座寶藏,她是美國夢的最好詮釋。”

  普莉希拉坐在丈夫身邊,只是笑意吟吟地說了一句話:“奶奶曾告訴過我,南方有喬木,叫斑芝,我只願做一株斑芝樹。”

  斑芝樹,中國南方常見喬木,又名英雄樹、木棉,它從不依附其他樹種,卻總是高出周邊樹種,竭力吸收陽光雨露。在人們眼裡,它是堅韌、自信、自強、自立的象徵。

  :建一座心靈的花園

  3歲時,他被送到一家教會辦的學校上學。因為家貧,吃不起學校昂貴的飯菜,媽媽就蒸一大鍋饅頭,讓他每天早上帶著一個搪瓷漱口盅,一個饅頭,徑自上學去。天氣寒冷時,饅頭變得僵硬,他就蘸著熱水吃冷饅頭……飯桌上,姐姐經常看到媽媽邊吃飯邊抹眼淚。一家人吃著熱飯熱菜,而他在外面啃著冷饅頭。

  6歲時,他學會了幫助媽媽做家務,不懂煮飯,就負責買菜,放學之前都會到香港西營盤正街或水街買菜,講價、揀菜、燒爐子樣樣都會。

  他從小喜歡花兒,因為媽媽曾告訴他,老家山東一年四季鮮花盛開。爸爸回憶道:“我記得威海有燦爛醉美的櫻花、芳香四溢的桂花、爭奇鬥豔的芙蓉花,還有梅花。梅花不怕天寒地凍,不畏冰襲雪侵,不懼風刀霜劍,不屈不撓,昂首怒放,獨具風采。不與百花爭時光,不和群芳鬥豔麗。每到百花凋零、嚴寒刺骨的冬季,便悄然飄落在山嶺坡間、園林徑旁……奇姿異態紛呈,美不勝收。”爸爸對花兒的描述深深感染了他,他對花兒有了一種特殊的感情。

  爸爸的薪金要養活一家5口人,所以家中常常捉襟見肘。為貼補家用,媽媽聯絡了一家制作塑膠花的工廠,—家幾口人做起了塑膠花。為節省車錢,他經常步行半小時去上學。11歲的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上課之餘就由他負責搬運材料和塑膠花往返工廠。幾十公斤的材料常常令他不堪重負走走歇歇,就這樣一背就是數年,直到長大後,他的右肩仍比左肩要寬。記得最後一次交完塑膠花後,媽媽將送花的最後一個袋子放入箱子收藏起來,說是要留給孫子。這是媽媽教給他的第一堂人生課:不畏艱辛,自食其力。

  青年時,他遠赴英國留學。3年的時間裡,他每週到快餐店打工3個晚上,每次6個半小時,回到住處時往往是凌晨了。除了姐姐用嫁妝資助他之外,他大多靠半工半讀維持自己的學習生活費用。其間,他沒有閒錢用於奢華消費,就一頭撞進花叢樹影之間,開始自己的“花農”生涯。他笑稱:“在英國住的地方有個後花園,種花養草不用外出,比較省錢。”和在香港一樣,為了省幾個車費,每天上學放學都靠兩條腿步行。

  留學歸來的他,成為香港16位全國政協之一,參政議政,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他又成為香港專業聯盟主席,帶領香港專業人才深耕內地市場。他還是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的發起者之一,中心擔負研究香港政治、經濟發展等重大議題。他給報紙撰文,向讀者介紹他的所思所想;他開闢部落格,用最現代化的手段與市民交流……

  2012年3月,他成功參選,當場含著熱淚憶述自己的爸爸媽媽,並一度哽咽淚溼眼眶,感謝雙親多年來的教導和培養。一向以嚴格堅毅著稱的他,流露出感性的一面,讓人格外動容。

  他說:“我的裹腳媽媽,默默地忍受著身體的不便與痛楚,與爸爸相互扶持,支撐起這個家,靠做塑膠花減輕家庭的負擔。媽媽常常教導我說,‘假如自己有一口飯吃,都要先看看其他人是不是也有一口飯。男孩子,吃點虧不打緊!’對於40多歲之後才生下的我,爸爸媽媽也絕不嬌縱慣養。”也許影響他更多的,是爸爸媽媽那種堅強樂觀的向上精神。耳濡目染中,形成他處變不驚的堅毅性格,並對香港的未來肩負著責任感。

  外人很難把外形高大硬朗、冷峻嚴肅的他與種花養草聯想在一起,但他卻是圈內出名的“花農”。事業穩定後,他終於擁有自己的花園,沉浸於神奇的七彩世界,從不假手他人。不管他的公務有多繁忙,他都會擠出時間經營自己的花園。哪怕每晚抽出半個小時,也要照顧好自己的“心肝寶貝”。他邀請記者到他的花園裡觀賞花草,還將種花的心得放到部落格上,與愛花者討論花色和種類。太陽在春、夏、秋、冬的緯度不一樣,在早、中、晚照射的角度不一樣,都會讓鮮花產生不同的顏色效果等等……幼時家貧,擁有私家花園只是一個空中樓閣般的夢想。這些年來,他最大的心願,就是想為爸爸媽媽建一座心靈的花園,找回他們對祖國和故土的依戀。

  他,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任最高行政長官樑振英,一名有影響的企業領袖,一位矚目的政治人物,一個稱職的兒子、父親、丈夫、朋友……他就像香港的紫荊花一樣,在不同時段擁有著不同的顏色,默默地生長在香江兩岸,綻放在萬花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