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考試最佳答題順序行測答題四大原則

  在參加公務員行測考試,如何合理地安排考試時間和答題順序才能提高考試的成績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行測考試最佳答題順序,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行測考試最佳答題順序

  一、類比定義搶先做

  類比推理和定義判斷是眾多題型中得分率相對較高的兩種題型,做類比推理以及定義判斷的時候考生的大腦必須要清醒,畢竟這兩類題難度相對來說是比較小的,相對於其他專項,這部分的分值我們應該儘可能地拿下。因為類比題本身題幹較短,在實際考試時,可以在考前5分鐘進行類比的解題,既能以清醒的頭腦解題,又能充分利用時間。這兩部分做題的整體時間最好控制在15分鐘左右。

  二、資料分析靠前做

  首先,資料分析部分每年都是廣大考生在行測考試中最重要的得分專案,沒有之一;其次,這一部分歷年來都考得相對比較簡單,並且廣大考生普遍得分率都不高。所以,資料分析決定了我們的底線,如果做得不好,那麼行測是不可能得高分的。在實際考試過程當中,每年行測試卷都把資料分析部分放在最後,很多考生按照題目順序做題往往沒有時間來做資料分析,這是不理智,也是不合算的。

  資料分析材料所給資訊量大,整個資料分析部分往往佔據幾頁試卷的版面。因此,它考察的是我們的資訊獲取能力以及快速計算能力。這也決定了行測考試中資料分析的難度不會太大。事實上,縱觀歷年行測考試,資料分析部分往往是難度相對最小的部分,但同時它也是得分率較低的一個部分。其實,很多考生都是由於時間不夠而導致得分率較低,而有些考生是因為把資料分析放得太靠後做而緊張,腦子也犯暈,於是就變得錯誤率很高。因此,建議考生資料分析要靠前做,一般可以放到開考15—30分鐘之後來做資料分析,而時間上要爭取在25分鐘之內做完資料分析的三道大題***或者四道大題***。

  三、數學運算不全做

  數學運算在歷年行測考試中應該算是一個比較難的部分了,能拉開考生之間的分數。很多考生基於數學運算的分值相對較高而熱衷於做這類題目,在考場當中花費較多的時間來做這類題目,其結果當然是得不償失。那些本身數學基礎就比較差的同學,題目能不能做出來呢?能。但是,需要花上幾分鐘時間,所以單位時間內的得分率非常低。因此,建議廣大考生數學運算正確的做法是把會的趕緊做完,然後不會的就猜。時間大概控制在12分鐘左右***如果本身數學成績很好,可以花15分鐘左右爭取做完15道題***。實際上,考生能做對9至10道數學運算,然後其他的題目可以蒙答案,如此處理,數學運算是不會拖自己後腿的。

  四、數圖推理高效做

  數字推理以及圖形推理這兩部分題目都屬於靈感型題目,需要有相應的圖形敏感性和數字敏感性;比如圖形推理有靈感的一眼就看出來了,沒靈感的看上一天也不會做。因此,考生平時要根據《實戰題庫》加強訓練,而在真正考試的時候千萬不要陷進去,有那麼幾個做不出來是很正常的事情,後續再回過頭來看,靈光一閃,那就so easy了。這兩部分時間應該控制在每部分7分鐘左右。

  總結:以上只是根據題型難度和經驗提出的建議,僅供考生參考,主要還是靠考生自己的掌握程度。記住一個原則即可:第一;分值大,簡單的題,先做;分值小,簡單的題,第二;分值大,稍微費工夫的題,第三;分值小,費工夫的題,最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好時間規劃才有可能讓我們在行測考試當中把握住整體,把握好輕重緩急,有舍有得是最終獲取高分的有效手段。很多考生會疑惑,省考每一分都那麼寶貴,為什麼還要學會舍呢?因為省考每道題留給我們思考和作答的時間不足60秒,全部認認真真做一遍的機率基本為零***這也是出題人不允許的***,這裡就需要我們對題目有所取捨,有所把握,對每一部分該怎麼處理做到心中有數。提高做題速度,建議考生在考試中注意把控時間,不要在難題上浪費自己的時間,也別讓自己熟悉的題型喪失得分的機會,合理安排作答順序,明確什麼時候該幹什麼,那麼在考試中就會遊刃有餘,也才有可能得到最多的分數。

  行測答題四大原則

  一、不耗時原則

  對於分秒必爭的行測考試來說,不耗時原則至關重要,考生在筆試時千萬不要在一道題上耗費過多時間,遇到不會的就要立即放棄。

  但這裡講的不耗時原則主要指言語理解與表達模組。近兩年來,言語理解與表達模組題目選材越來越趨向於豐富化、專業化,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科技、人文、生活等各個方面,題目長度也有變長的趨勢,如果考生不集中精神快速閱讀,很容易浪費時間。因此,考生在答言語理解與表達模組時一定要快速擊破,學會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解題,爭取在閱讀題目上不花費太多時間。

  二、不拋棄原則

  不拋棄原則主要針對的是數量關係模組。就整套行測試卷而言,五大模組中最讓人畏懼的估計就是數量關係了。發現,很多考生在平時複習的時候根本不復習數量模組,覺得數量太難了,短時間內複習很難提分,筆試的時候還不如全部猜答案,說不定猜的比自己算的正確率還高。

  在此,提醒考生國考筆試一分之差考試排名就會相差甚遠。因此,任何一個模組考生都不要輕言放棄。

  退一步講,正是因為它是弱項,才有更高的提分空間,就比如言語理解模組共40道題,平時練習能答對35題以上,提升的空間最高也就只有5道題,而數量關係模組共15道題,可能平時就只能猜對3題,經過一段時間學習以後,結果能做對7、8道題,甚至10道題,提升的空間還是大大的。

  因此,考生要正視數量關係這塊“硬骨頭”,不拋棄,不放棄。

  三、不糾結原則

  不糾結原則主要針對的是常識模組與邏輯判斷模組。不少考生在做題時會在兩個選項之間徘徊,覺得這個也對,那個也對。這種時候該怎麼辦呢?考生要做的就是快速下結論,不糾結。

  首先常識模組比較龐雜,複習投入與收穫也往往不成正比,建議考生用碎片時間進行一些積累就可以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常識的考點大部分都是一些死記硬背的東西,很多答案你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再多思考也是無用的,因此在做常識的時候一定不要猶豫糾結,果斷下筆吧。

  其次,判斷推理模組,這一模組分為邏輯判斷、圖形推理、類比推理和定義判斷四部分。邏輯判斷,切忌代入自己的主觀判斷,要就題論題,直接推出,不能過於糾結;圖形推理是對考生觀察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的綜合考查,出題形式變化較多,遇到毫無思路的題目也不能過於糾結,直接猜一個吧;類比推理,只要精準的分析詞與詞之間的邏輯關係答案就會迎刃而解;定義判斷,注意題幹資訊和選項資訊之間的關鍵詞的匹配性,根據關鍵詞快速選出最佳答案。

  四、不較真原則

  不較真原則主要針對的是資料分析模組。資料分析主要考察對資訊的分析、比較、推測和計算,計算量一般比較大,並且很多文字綜合類題的材料也很長,這就要求考生不糾結於繁複數量的計算,對具體數字不較真,能用估算解決的堅決不算出具體數值。

  為此,考生複習資料分析時就要做到以下幾點:大致掌握資料分析模組的材料類別、常見出題方法、題目難度等;熟悉真題中經常出現的一些統計術語;學會快速閱讀材料,如先看問題再讀材料,帶著問題讀材料;掌握一些估算技巧,如首數法,即通過運算首位數字直接確定答案的方法,首位數字可以是前一位或前幾位數字,注:首數法適用於選項中首位數字或前幾位數字各不相同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