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選擇題技巧
高考語文選擇題原命題模式中詞彙捆綁疊加,故意增加答題難度,給部分考生帶來一定的心理障礙和閱讀障礙。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第Ⅰ卷***選擇題共36分***
***一******15分,每小題3分***
1.【字音辨析題】答題技巧:常見字注音正確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會標錯音。
審清題幹,用排除法是較好的方法。
2.【字形辨析題】答題技巧:“形近而音”不同的別字。生僻字一般不會錯。平時多積累。
3.【詞語運用題】憑語感去選擇自己認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兩種型別:
答題技巧:對詞義的理解,先拿你最會的詞語去排除,對詞語的運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應的資訊,重點是「使用場合上的搭配」。注意採用排除的方法,將最容易辨析的詞語先排除,逐漸減少選項。
4.【熟語***含成語***辨析題】答題技巧:
第一,逐字解釋熟語,運用成語結構特點把握成語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義」;
第二,體會熟語的褒義貶義中性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語使用範圍,搭配的物件;
第四,儘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的資訊。
第五,四個選項權衡比較,選出認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確理解熟語的整體意義,要注意語境的組合與搭配情況,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語越要注意陷阱。特別陌生的熟語往往是對的。
5.【病句辨析題】病句型別: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餘、結構混亂、表意不明***歧義***、不合邏輯。
答題技巧:判斷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回憶以前做的常見病句的標誌
做題思路通常是:
「檢查句子的主幹,是否缺成分→→推敲詞語運用,是否搭配→→心裡默讀,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綜合思考,是否符合邏輯思維,——憑藉語感。」
特別注意以下幾種情況:
①介詞“關於”“對於”“對”等開頭的句子,注意主語的殘缺。
②類似於“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協調,也可能是句式雜糅。
③動詞後有很長的修飾詞語,注意是否賓語殘缺。
④用"和""或"以及頓號連線的並列成分,注意歧義及內在邏輯順序是否失當以及意義的從屬關係。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雙面詞語,注意後半句是否與前半句協調。
⑥反問句及疑問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6.【標點符號題】答題技巧:注意試卷中常考標點***頓號、引號、破折號、括號、分號、問號***的使用,重點審查這類標點的使用正確性,逐一辨析排除。
7、【排序題***語言連貫題***的考查】答題技巧:先從語句形式方面考慮,要求話題一致,陳述物件一致,敘述角度一致,情調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與上下文思路保持連貫。還要注意語言音節上的和諧及押韻。再從語句內容方面考慮,在時間上、事理上注意先後順序。還要在上下語句中找到相對應的資訊。語言風格要前後一致。
語段銜接,前瞻後顧,注意上下文主語的承接及邏輯的內在聯絡。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題思路是:考查陳述物件***主語***是否一致→→話題是否一致→→前後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節是否和諧等。
古文虛詞選擇題的答題技巧
一、足夠的積累,即充分地把握常用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二、仔細審題,要辨清題目所指,是詞的用法,還是詞的意義,或者是意義和用法,否則就會答非所問。
三、認真進行語法和語境分析,注意詞在句中充當的成分,準確理解句子的意思,因文析詞,不可馬虎,這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高考語文做客觀選擇題別死摳
技巧一
拿到試卷先全面瀏覽
“語文學科是高考的首場考試,時間長,題量大。”張勝老師說,語文考試第一個需要注意的考場技巧是“拿到卷子後,先總覽全卷”。
一看試卷有無殘缺不清問題;二看詩歌大閱讀的標題與作者,若沒見過,則暗示題型絕對不會偏、難、怪,“這是經驗,也是慣例”;三看作文命題,題型一定在訓練範圍之中,命題型、話題型、材料型、材料+命題型等。立意一定是在“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他人”、“自己與自然”的思辨、倫理討論範疇之中。看一眼作文命題,是為了縮小思考範圍,心中有底。若有好感,便放手從頭做起;若無好感,便提醒自己,控制好解題速度,留足寫作時間,保作文方不失大局。
技巧二
做客觀選擇題不死摳
客觀選擇題一般設定的分值為30分。張勝老師認為,考生完全可以在25分鐘左右完成,最多不要超過30分鐘。“力爭一氣呵成,見難不糾纏,不死摳,寧可放棄也不停留。”答題後,不輕改,不動搖,除非有絕對把握要改正,一律以第一判斷為標準。
在一一分析後,張老師指出,前四題12分的基礎知識題是開場題,第一題的字音字形和第三題的病句辨析,可能會讓個別考生突然發矇,以致影響整個心情,要有心理預防。
9分的社科文閱讀關鍵是對有效資訊的認真比對,不宜花費太多時間,對付它的最好辦法是堅持一口氣讀下來,中間別翻翻停停。
9分的文言閱讀,第一題考查文言實詞解析,另外兩題都是閱讀理解。“最常錯的往往是最後一題的內容概括,解題時注意看以下幾個設題思路:人物交錯、地點交錯、時間交錯、事件交錯、評價交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