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攝影構圖自然光全攻略

  對於人像攝影師而言,不論早晚,不論季節,每當你摁下快門的時候,自然光和環境光都直接影響著作品的色彩和影調。看懂自然光並對其加以利用,是每個人像攝影師最基本的必修課。但是,用好自然光的前提是理解它,並且學會如何在環境中適應自然光的變化。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不同強度的光照

  根據明度劃分,有強光、弱光和微光。其中,強光環境往往是有陽光直射的戶外。此時光比最大,光源衝擊力也最強,但是曝光需要更準確,後期的時候,對器材寬容度要求也相對較高,不然容易出現“死白、死黑”的情況。

  陰雨天或者室內拍攝的時候,往往屬於弱光環境。此時光比相對較小,控制曝光相對容易,很適合新人練習,培養對光源方向的感知。

  微光環境多見於夜景,比較考驗相機的高感表現以及鏡頭光圈大小。倘若是在城市環境中,則光源較多,拍攝時需要理清主次。

  一個誤區:

  許多人認為,光線越強,光的質量就越高。而實際上光強和光線質量並沒有直接聯絡。中午的太陽光會在臉上灑下難看的陰影,也會讓環境的層次感減弱不少。而光線質量是由畫面中光影分佈決定的,合理的光影比例和分佈可以讓照片更有質感。而不一定需要強光來達到這一效果。

  不同方向的光照

  根據方向劃分,光照方向可以分為順光、逆光、側逆光、散射光四類。每一種光源方向都可以讓圖片的影調、風格乃至情緒都發生本質的變化。

  在順光環境下,往往人物的亮度大於背景的亮度,可以和背景形成反差,突出人物。但是如果光線太強的話,又會導致反差過大,倘若要保證人物曝光正確的話,背景就容易一團死黑。此外,人物因為受光面積較大,影調不強,人物本身的層次感也會較弱。

  順光的特點:

  ·光影分配:前亮後暗

  ·視覺效果:主體突出

  ·拍攝難度:較小

  ·視覺效果:較弱

  在逆光環境下,人物處於相機和光源之間,光源照亮環境,但是人物處於暗部,雖然人物和背景在亮度上有著很大的反差,有時候也能看見好看的輪廓光,但是人物主體細節較少,面部光影也不美觀。此時如果使用反光板補光,往往會給畫面增加額外的光源,打破原本的光影平衡,讓畫面顯得不自然。

  逆光特點:

  ·光影分配:前暗後亮

  ·視覺效果:主體輪廓突出

  ·拍攝難度:較大

  ·視覺效果:強

  側逆光環境意味著儘管人物基本處於相機和光源之間,但是光源與人物形成夾角,形成輪廓光的同時照亮人物一側,讓人物的層次更強,細節相對逆光更多。這一光源位置讓曝光和後期處理難度降低,比純粹的逆光更容易把握。

  側逆光特點:

  ·光影分配:前暗後亮

  ·視覺效果:主體輪廓突出,保留一定細節

  ·拍攝難度:一般

  ·視覺效果:強

  散射光常見於陰天戶外,雲層擋住了太陽,像一個巨大的柔光罩將光線均勻地鋪灑到每一個角落。由於光影過渡太柔和,缺乏明確的影調,這種情況下不論人物還是環境的層次都不明顯。雖然拍攝容易,但是視覺效果較弱。但是散射光也適合特定主題的拍攝,這一點也將在下一部分詳細講解。

  散射光特點:

  ·光影分配:無

  ·視覺效果:較差

  ·拍攝難度:低

  ·視覺效果:弱

  光與情緒表達

  光產生影,這兩者在畫面中的關係可以給觀眾帶來各種不同的感覺。攝影師也可以利用這二者的搭配來表達情緒。根據光線特點,總的來說可以把情緒分為三大類:

  倘若畫面中亮部佔比重大,那麼可以一定程度給觀眾積極的感覺。如下圖,畫面中大部分割槽域都是明亮的,擴大了視覺上的空間感,進而讓人感到明朗和放鬆。而這種情況下,攝影師應該更加留意暗部的構圖和細節把握,因為處在暗部的人和樓房才是這張照片的重點。

  倘若圖片中暗部比重較大,那麼就壓縮了視覺空間感,進而讓人感到壓抑的情緒。如下圖,整體的暗也讓蒲公英和手臂狹窄的亮部顯得格外突出。因此在該情況下,攝影師應該注意主體的亮度是否足夠與環境形成反差。一張整體都很暗和整體都很亮的照片很容易讓觀眾找不到重點。

  削弱光比則可以一定程度上削弱情感強度。雖然陰天的時候,照片視覺效果不佳,但也可以讓光影帶來的情緒削弱,讓作者在畫面其他方面發揮創意。如下圖,選擇了陰天拍攝是因為圖片的亮點在於人物的動作和莫名的雲雨,試想倘若圖片右邊是日落的火燒雲,觀眾的視線也很很難集中到人物身上了。

  多光或者多影都可以表現激烈地情感,一般而言,反差越大,情感表達相對越激烈。

  光影與構圖

  在談到構圖的時候,許多人都會想到畫面中的點、線、面。但是除了極簡攝影之外,絕大多數情況僅依靠這三個要素是不夠的。因為圖片雖然是一個2D的平面,但是攝影師的工作是在2D上展現3D的效果,此時不僅要考慮圖片在橫向上的構圖,也需要利用光影的變化來加強畫面的“縱深感”。

  下圖中,三棵明度不同的樹配合較亮的背景構建了圖片縱向上的空間,人物的位置處於黃金分割並且利用直射光產生了較強的反差和質感,一方面確立人物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將人物放在這個縱向空間的中間位置,加強畫面立體感。

  同理,下圖也是利用前後三棵樹和背景來營造空間感,人物的明度和前景、背景形成反差,吸引觀眾視線。

  利用反射光

  很多人在面對光比較大的逆光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使用反光板或者閃光燈補光。然而人造光源難免會讓補光顯得生硬。此時,攝影師可以儘量依靠環境中自然的反光來對暗部進行補光。

  選擇恰當的時機

  在上文中已經提過,拍攝自然光人像最重要的是適應環境的變化,那麼拍攝時機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通常而言,一天之中最適合攝影的時間段集中在日出日落前後30分鐘。

  後期光影

  如果對自然光有了充足的理解,那麼對後期也有很大的幫助。從基本的調色到圖片合成,都離不開對光影的調整。下圖在完成牆壁、陽臺、模特這三個主要元素的合成之後,缺乏光影,整張圖顯得很平淡。而加上影子之後,可以讓觀眾感受到光的存在,視覺效果就增色不少。

  比如這張,把素材放到一起後,缺乏影調,也看不出光線效果。

  利用模型搞清楚影子走向,再利用PS製作影子。

  總結

  有光就有影,在自然光拍攝人像的時候,光和影要結合起來思考,針對不同的拍攝主體選擇相應的光照強度、光源方向以及恰當的拍攝時間,才能讓自然光在拍攝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後期的時候,原則上不要破壞原本圖片的光影比例,倘若想要通過後期改變原圖的光影關係,那麼則需要更深入的學習才能較好地達成目標。

  自然光拍攝人像的時候,不妨思考一下這些問題,或許能夠給你一些啟發。

  ·主體和環境的反差是否足夠?

  ·主體和環境的光影層次是否鮮明?

  ·人物身上的光比是否太大,能否保留足夠的主要細節?

  ·環境中的光影是否能夠表現足夠的縱深感和質感?

  ·環境中的光影特點是否能夠傳達合適的情感?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多觀察,多思考,分析優秀作品的用光再進行實踐操作,這樣才能快速提升對自然光的理解和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