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早戀的教育故事
青少年以在校中學生為主,做好關於青少年早戀問題的教育,是社會、教育工作者、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一
最近,我通過觀察以及側面瞭解發現我們班一男生和一女生有早戀傾向。開始兩人經常在一起討論問題,但在上次考試中兩人成績都有所下降。這個女生曾經是班級前十名,這次考試成績很不理想,而且據任課老師反映上課狀態不是很好。我決定先找女生談一次話。 在談話時,我耐心傾聽,哪怕是非常細小的一件事,同時引導她說出想說的話。發現她早戀有一部分原因是高三生活太枯燥,自己對學習失去興趣,也沒有目標。首先對她表示理解,使她不感到老師可以任意評價她,對她是一種威脅。例如:“在你們這個年齡段,喜歡、傾慕一個男生很正常。這種朦朧的情感的確是很美好很有詩意的,老師也曾經有過,至今都難以忘懷,可是我一直都沒有點破它,一經點破就不美了。”讓她明白人生美好的事物還有很多,人生還有更多更美好的事物等待著我們去追求,等待著我們去收穫,我們不能因為眼前這點美好而停下腳步,做一個鼠目寸光的人。對待這件事情,最有詩意、最聰明的做法是把這種情感冰凍起來,讓它經過歲月的醞釀,變成人間最美的瓊漿。要把眼光放的遠一點,要用理智戰勝自己的感情。把時間和精力轉移到緊張的學習和健康的課餘愛好上去。多關心國家大事,多參加集體活動,多看一些文學名著、哲理性文章,多想想自己的進步,想想將來的事業,想想將來在複雜的社會裡如何開拓和進取。最後告訴她:“你是那樣的冰雪聰明,你會用你聰明的選擇告訴我你真的明白了,真的長大了,老師會一直關注你。”
果然,從那以後,上課聽講非常認真,與各科老師交流也都反映
她該筆那很明顯,進步非常大,在月考中又重新回到前十名的行列中。 反思:早戀是高中生的一個較普遍的現象。有位作家曾說過,早戀是一朵帶刺的玫瑰,我們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的觸控,又常常被無情的刺傷。那些在高中時就戀愛的,大都是學業荒廢,愛情失敗。相反,那些把愛深深埋在心底一心向學的青少年,多數不僅事業有成,而且能夠贏得愛神的青睞。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把眼光放得長遠一點,要用理智戰勝自己的感情。並強調自己是過來人,是這方面的專家,我會教你正確的處理方法,更重要的是將繼續關注他的成長,指點迷津,啟迪心智。
二
李某,男,18歲,住校。父親做生意,母親也在街上賣饃,家庭條件不錯。高一上半學期經常遲到、上課睡覺,不認真聽課,甚至有夜不歸宿的現象,據觀察,以及同學反映,李某晚上、週末不回家,經常和女生在一起,上街、上網,變得特別愛打扮。
發現這些問題以後,我及時向學生了解知道他在初中時就與女生交往甚密,有早戀現象。
首先 我也來個感情投入,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師生關係。從關心李某的生活入手,有時間就走進他給他說個題、和他說句話;真誠讚美他的優點和長處,讓他發揮其寫字特長,並讓他擔任班級宣傳委員,負責班上的書寫工作。而且只要學校有任務,我就分給他,讓他能夠坐下來,靜下心來;並鼓勵他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參加班上的舞蹈隊,班上的籃球隊。在學校舉行的書法比賽中獲得了三等獎,文藝比賽中獲得級上的二等獎好名次。籃球比賽中儘管末拿上名次,按他的話說我們已盡力了。這些都大大激發了他熱愛集體、珍惜自己榮譽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轉移了他的注意力。同時也增進師生情感,
其次和他有共同語言後再和他交流早戀的危害:早戀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嚴重影響自己的學習。要為對方分散許多精力,隨著異性之樂而樂、隨著異性之憂而憂。由於青少年心理的不穩定,不時鬧些彆扭,使得自己情緒也難以穩定。很難集中精力去抓學習,甚至
會覺得學習沒多大意思,上課注意力難以集中,最終成績下滑,從而使人生前途渺茫,浪費青春大好時光;再者早戀與成人的戀愛不同,缺乏對經濟基礎、一個人的能力、及未來的種種考慮,所以成功率低得可憐。最後只能是雞飛蛋打一場空。
最後再讓學生反思“你認為自己能吸引對方的是什麼?”,“現在發展到什麼程度?”,“你有繼續交往的心理衝動嗎?”若有就會把把友情變為愛情,就會將這個想法向對方提出,對方不答應,就得思前想後考慮如何拒絕才能使你死心,而又不傷害你的自尊。而你又不死心,這樣是不是帶來很多不必要的煩惱。 同時讓他考慮自己有什麼資格,有什麼能力去承擔這份愛。這樣做能對得起誰?
但對他最好的辦法是我搞了策反,把和他交往的女生找回來談心,並共同制定幫助他改正錯誤辦法,“讓女生說我就是和你玩玩而已”。李某很愛面子當聽到這句話時對他教育最大,他都在我面前哭了,隨後我乘熱打鐵說“人生需要精心設計,該現在努力的不要留給未來,該將來完成的不要提前到現在。人生的每個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否則本末倒置,遺患無窮。
總之、解決中學生的早戀問題,我們老師要積極主動的疏導,而不能用粗暴的辦法強行制止。尤其要給他們保密,不可宣揚。要以對學生終生負責的態度去幫助學生,讓他們感覺到你不僅是一位良師,更是一位可以值得信賴、可以傾訴的朋友,牢固的建立起師生相互信賴的和諧關係,從而不斷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
現在無論從自然年齡,還是生理、心理年齡來看,愛情,都不屬於中學生這個年齡。但是,愛情已在中學時代發生。這是無可迴避的事實,也是一個使教師和家長感到棘手的問題,關於早戀產生的原因,多數人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來看待的。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中學生自己討論的好,因為他們有感情體驗,所以他們也最有發言權了。
例子:16歲的中學生張曉紅也有著同樣的經歷,她那對早戀的痛苦之情躍然紙上:我也是一名早戀的學生,早戀給了我什麼呢?僅有痛苦的回憶和難愈的精神創傷。 接著,她敘述了自己早戀的經過。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一班的小a。真是投緣,我們倆在一起感到有無窮的樂趣。可是沒幾天,放暑假了,我見不著他,一種難以名狀的情升在心頭。我覺得自己愛上他了,整個一個假期,我像丟了魂似的。
終於慢慢地熬過了假期,我們又見面了,我們很快就戀上了,我為他獻出了自己的初吻。可是自從和他好上後,我的學習成績就是一團糟了。因為畢竟我們沒有那麼多的精力;他也高考落榜了,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總有一種犯罪感。我是一個壞女孩,是我害了他,我不該這樣做,真不該。我想這種痛苦,這種內疚將伴隨我一輩子……
對於這樣的例子,或許有些中學生會氣憤地找他來評理。我看大可不必,對這個問題,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在這裡想說一句公道話:像這樣理智、清醒的中學生畢竟不多。
有的中學生認為“早戀”一詞,是老師、家長及社會上的成年人強加給中學生的。她把那些被認為“早戀”的學生,分成了幾種型別。
一種是自然型。學生從進入初中起,在心理和生理上都發生了變異。就生理方面而言,第二性徵開始在這一時期出現,於是對於異性的吸引和愛慕的心理特徵也就隨之出現。加上多數學生在此階段並未接受這一方面教育引導,使他們將這種變異特徵同成年人的戀愛簡單地結合起來,進入“心裡戀愛”。一般是心裡愛慕,而表現出來的則只是對對方的特殊“留心”,並未真正提出來。
第二種是逆反型。有些學生的“戀愛”,是被某些老師、家長或其他同學硬逼出來的。常有一些老師和家長見異性學生在一起、或有來往,便不問青紅皁白,將“早戀”的帽子扣在倆人的頭上。而實際上,他們並非真的在談戀愛,但他們受不了老師和家長的訓斥,受不了同學們的譏笑,只好兩個人“團結”起來,形成真的“戀愛”關係。 第三是虛榮心的滿足。某些學生認為圍著自己的異性朋友越多,越能表現出自己的魅力或風度。
第四是寄託型。有一部分學生的家長是典型的封建專制型,還有一部分學生父母離異了。這些學生中多數得不到理解和關心,心靈上有一定的創傷。於是便到外面去尋找自己的知音,尋我自己的精神寄託。由於“同病”使這樣的學生自然地“相憐”了起來,進而彼此間由同情向“戀愛”轉化。
第五是成熟型。這樣的學生一般都生活在相當民主化的家庭中,他們的性格開朗、樂觀,與父母沒有太深的鴻溝。這些學生多愛好文學藝術。由此,他們的情感較同齡人有顯著的成熟的特點,對“愛情”也有比較深刻的認識,而且也能正確看待“戀愛”與學習的關係。這一型別的學生是極個別的。
還有在《中外少年》90年第5期上刊登了一篇《老生常談說“早戀”》的文章,作者郭煜把早戀的原因歸結為四個方面。
炫耀型:“青少年都愛趕時髦,攀比心重。”有些中學生早戀,實際上就是出於炫耀、攀比的心理。
純真型:這種情況往往女生多於男生,大概受言情小說的影響,自己也想“純情”一番。
逆反型:中學生普遍有逆反心理。老師、家長如果教育不得法,不但不能防止早戀,反而會成為“催化劑”。
浪漫模仿型:模仿成人行為,求浪漫、玩瀟灑的中學生,大有人在。
兩位中學生的客觀分析不無道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開放有關兩性和愛情的種種資訊不斷地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傳到了中學生中,衝撞著他們,感染著他們。可以說許多中學生早戀實際上就是受了社會上愛情影視、言情小說的影響。再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學生髮育成熟普遍提前,出於人的本性,必然對異性產生一種朦朧的意識,就容易產生中學生最初的愛情寫到這裡,我們也許已經體會到了:中學生初戀的情網是那樣的纖細、脆弱,早戀的土壤是那樣的貧瘠,早戀的果子又是那樣的苦澀。那麼,我們如何保護中學生心靈深處那顆“愛”的種子呢?辦法有一個,那就是將它珍藏在心靈的保險櫃中而不要輕易地開啟它,讓愛的種子得到心靈的溫暖和看護,它也就不會感到寂寞了
有的中學生已經戀愛了怎麼辦呢?首先,我們必須承認這種感情是聖潔的,是年輕人純真性格的體現。在這個前提下,讓中學生學會駕馭感情的本領,而不做感情的奴僕。於是,中學生就會在理智的指引下找到擺脫愛戀之情的辦法。走出這朦朧的世界,把自己的精力和熱情,集中到學習和集體活動中去,以後的路還長著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