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公考申論範文精選
對於備考河南公務員的考生來說,申論範文的閱讀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由小編為了提供幫助你提分。
***一***
恪守職業道德 維護媒體公信力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線,是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必須恪守的職業道德底線,更是新聞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沒有“真實”的內涵,新聞也就散失了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新聞媒體在任何一個追求民主進步的國家,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恪守職業道德 維護媒體公信力 新聞媒體擁有著一定的導向職能,它的一舉一動都關乎著社會公眾的利益。雖然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傳媒格局的調整,媒體的競爭日趨激烈,新聞隊伍構成更加複雜,新聞領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但是一個合格的新聞工作者,應當始終堅持真實、全面、客觀、公正的原則不動搖;好的新聞媒體必須堅守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依法開展輿論監督,傳遞真實資訊,否則媒體的公信力無從談起。
有學者統計了84個國家或地區記者職業道德準則的73個關鍵詞,排在最前面的就是“資訊的真實、公正、準確”。這些關鍵詞中,還有多個與杜絕有償新聞相關,比如“禁止受賄和接受禮物”、“以公正手段獲取資訊”等等。
恪守職業道德 維護媒體公信力 現代社會,名利的誘惑無處不在。媒體不僅擁有巨大的社會影響力,也擁有通過不正當手段謀取私利的種種便利。儘管真實、客觀是公認的職業操守,但非法獲取資訊、亂搞有償新聞、進行敲詐勒索在世界各國屢見不鮮。而一家媒體一旦跨越了道德底線,最終付出的代價也是慘重的,長期積累的公信力完全有可能因為某一醜聞喪失殆盡。由於假新聞容易觸動人們情感上的敏感區,所以能夠吸引更多的受眾。同時,由於假新聞幾乎不需要採集資訊,不需要深入研究,生產成本相對較低。
恪守職業道德 維護媒體公信力 。在市場競爭高度激烈的今天,僅靠自律顯然還不足以規範媒體的行為,制度性約束、法律的威懾必不可少。在世界各國,有償新聞普遍被視為違法違規行為,一些國家將其與貪汙受賄同等論處。
然而,僅有完善的法律法規還不足以打消某些媒體及其從業人員的冒險衝動。嚴格的監管不可或缺。社會發展程序中,媒體所扮演的角色不可替代。客觀、真實、公正的報道,鍼砭時弊、捍衛正義、推動進步。崇高的使命、巨大的影響力,意味著非同尋常的自省、自重、自覺。社會責任、職業良心千金難換,這不僅是媒體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媒體人的守身立命之本。
總而言之,社會責任與職業道德是各行各業都應該具備的準則。面對自己的工作,我們要不做假、捍衛正義,同時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取得應有的尊重與自身價值。不因為謀私利,而損害集體的利益或造成社會的不安定。
***二***
讀書·為人·做官
周恩來青少年時代立下了誓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書使人明智、知恥、通理,曉為人之禮儀,察執政之得失。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大量的社會矛盾逐漸凸顯,機關的工作事物日益複雜,對公務員的知識素質和工作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作為公務人員要做到勤讀書,廉為人、做好官,我們黨的生命之樹才會常青。
作為一名公務人員,要勤讀書。學習對我們來說如吃飯、休息一樣必須和必要,這個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和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我們一定要學會充分享受這一美妙過程,在讀書學習的態度方法上下功夫,學真知、求灼見。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作為一名公務人員,為人要廉。公務員崗位和任何一個平凡的崗位一樣,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是為人民服務的,因此,我們要學會低調做人,不能與社會上的大富大貴相比較,而是要到群眾中去,體會群眾的疾苦,為百姓排憂解難。時刻以他們為鏡子,反省自身行為,保持一身正氣,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作為一名公務人員,要做好官。自古以來,人們就把“做官先做人”看作是從政為官的美德。領導幹部必須做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實踐者,切實加強思想道德修養,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注意防微杜漸,拒絕燈紅酒綠,堅持擇善而交,堅決抵禦腐朽沒落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蝕,自覺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積極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生活作風,以高尚追求樹立良好形象。
溫曾說過:讀書關係一個人的精神和修養,關係到民族的前途,關係到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這說明了讀書對於個人、民族和國家的重要關係。書為魂,人貴心,官如水,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惜死。何患天下不太平!
***三***
依法澆鑄“服務行政”理念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業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強部門間資訊共享和業務協同,從源頭上避免各類“奇葩證明”“迴圈證明”等現象,為群眾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
實踐中,從令人哭笑不得的“奇葩證明”,到網路吐槽辦證的“黑色幽默”,公民行使權利過程中遭遇到的行政確認壁壘,一度令公共輿論瞠目結舌。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有執法者基於工作責任的過度擔憂,有行政管控思維的慣性影響,有部門間資訊共享的阻滯,也有制度規範隨意添附義務的非理性衝動。歸結到一點,則是公共行政的服務理念缺失。
現代政府是服務型政府,公民辦證過程中“磨破嘴、跑斷腿”的辛酸,折射的是一種懶政思維和衙門作風。長期以來,一些政府部門的行政理念仍停留於計劃時代,傳統管理者的角色定位,讓很多執法者習慣了高高在上、發號施令、以我為主。辦證難等現象凸顯的,是一種傳統行政生態,即以行政部門乃至具體的辦事人員為中心,以權力執行的方便而將義務隨意新增到相對人身上。這與“以相對人為中心”的現代公共行政服務理念相去甚遠,也有損政府部門運作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基礎。
當官不為民造福,不如回家賣紅薯。針人民時評對官員個體的道德倫理性要求,更需要上升到制度層面,推進整個政府行政理念的嬗變。在法治背景下,公務員就是公共行政服務員,政府部門就是公共行政服務機構。現代行政法的一個重要價值,就是要推動傳統管理型行政向現代服務型行政轉型,將服務行政理念澆鑄進各項法律制度當中,促進各級公共行政部門為群眾服務。中央政府下發簡化優化公共服務的通知,以及此前民政部、公安部等採取措施整治“奇葩證明”等措施,都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政府自我治理,是實現公共行政轉型的重要條件。
人性化的公共行政服務,不能依賴於具體公務人員的道德品行;改變傳統的行政思維,也難以通過一紙通知就順利實現。現代公共行政領域之寬泛、基層服務部門之繁雜、公務執法人員素質之不均,表明普遍意義上的服務行政很難通過簡單的方式實現,永續性的效應必須確立在穩定的制度基石之上。所以,在中央政府行政指令的導向下,更需啟動制度建設模式,將服務行政的各項要求納入行政法律制度之中,成為各級部門依法行政的核心理念和自覺遵循。
為此,需要從權力與權利關係的法律調整上,迴歸公民權利本位,徹底清除隨意添附公民義務的“紅標頭檔案”,嚴格遵照法律規定和許可權範圍開展公共行政服務。也要及時將實踐中好的服務行政經驗上升為普遍性的制度規範,尤其是將“網際網路+”等資訊科技手段吸納進制度創新範疇,變“群眾奔波”為“資訊跑腿”,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此外,還應賦予相對人必要的救濟機制,從整體服務行政的要求納入考核和問責範圍,引入公共評判和第三方評估機制,等等。
唯如此,才能倒逼公共行政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才能流程再造,讓“服務行政”的理念牢牢樹立,才能讓群眾不再為“奇葩證明”跑腿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