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系實習論文

  計算機技術是21世紀發展十分迅猛的一門技術,近年來被應用到各領域,並且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問題及應對策略

  摘要:該文分析了《計算機應用基礎》重要性的意義,詳細概述了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等方面的內容,指出本課程教學改革的策略。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策略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大學為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的通識教育必修課程,也是大學生入學後開設的第一門計算機基礎課程。其知識面涉及較廣,影響較大,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旨在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的基本技能。本文針對目前瓊臺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一點建議。

  1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學生計算機能力差別較大

  現如今計算機應用逐漸普及與應用,部分中小學生已經接觸計算機,甚至部分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也已經開始接觸計算機,並且現在很多學校在中小學階段就開設資訊科技課程,學生們對計算機的基本知識有一定的瞭解,並且具備了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但是由於發達地區和落後地區對資訊科技課程重視程度不一樣,造成踏入高職高專的學生計算機能力層次不同。大一學生中,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有來自城市的,也有來自於偏僻落後的農村,因此在計算機應用能力天壤之別。有部分學生,在中學階段就已經系統地學習了計算機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能嫻熟的操作計算機,甚至有些已經通過了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但有部分同學,來自偏僻落後的農村,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薄弱。目前院校都是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教學,由於學生的水平能力層次有差異,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在教學中無法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基礎紮實的學生,對於教師所講解的知識,已經掌握了,不需要認真聽課。基礎薄弱的學生對教師所講解的知識,聽得雲裡霧裡,逐漸失去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因此,教師非常有必要制定不同的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才能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及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

  1.2教學目標不能和各個專業的培養方案銜接

  瓊臺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除了計算機專業學生外面,其餘專業的學生都統一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該課程所涵蓋的知識模組有: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7的使用、Word2010的使用、Excel2010的使用、Powerpoint2010的使用、Internet的使用、電腦保安與維護的基礎知識等。學生普遍認為課程內容過於複雜,所涉及的知識面過於廣泛。非專業的學生本身相對薄弱,學習起來十分費勁。並且該課程知識與學生所學的專業不能很好地銜接,這樣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無法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1.3教學方式缺乏創新性

  如今,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授課方式普遍是由教師先講解基本概念和知識,接著操作演示,最後才是學生帶著任務進行實踐操作演練,教師對其進行輔導和幫助。但是在理論部分,教師在講解知識點中,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甚至不樂意學或厭學,很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踐操作部分,E-learning教學系統陳列出詳細的操作步驟及視訊演示,所以,學生就根據操作步驟按部就班的操練,其操作結果近乎相同。這樣,學生無法開發想象力,以及拓展與延伸學生的知識點。

  1.4教學效果欠佳

  目前,擔任此課程的沒有一線的教育教學經驗,對中小學資訊科技等課程不熟悉,更不掌握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情況,這樣無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則。由於缺乏對學生的深入瞭解,教師很難準確地把握教學目標,很難準確的定位每堂課的教學重點,造成教學效果欠佳。

  2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2.1及時更新軟硬體資源

  軟、硬體教學資源是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先提條件,故為了順利開展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務必要及時更新教學軟、硬體資源。隨著資訊化的飛速發展,要求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以及及時改進教學方式,才能跟上資訊化發展的步伐。除此之外,教師要善於把現代資訊科技的基本內容融入到課堂中,體現出“立竿見影”的教學效果,力爭讓學生所學即所用。

  2.2採取分級教學

  新生入校之後,教務處組織全校計算機基礎測試,依據測試成績進行劃分班級,依據不同的班級,教師所制定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方式應略有不同。在教育教學課堂中,依據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情況,進行分層次教學。對於基礎薄弱的班級,授課進度儘量放慢些,要詳細講解知識模組,然後再讓學生實踐操練,鞏固所學知識,另外,還要騰一些時間讓學生消化所學內容。這樣日積月累,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縮短與其他學生的差距。而對於基礎紮實的班級,除了講解課程的知識點之外,還要拓展及延伸知識點。總之,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才能達到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教學課堂效果。

  2.3加強教師培訓

  針對擔任此課程的教師要定時的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是網路資訊最前沿的知識,十分有利於教師提高教學質量。除了傳統的授課方式外,在網際網路日益普及的今天,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網路教學平臺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4考核方式的改革

  瓊臺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在各個系部屬於考查課,期末總評成績由授課教師依據平時成績及期末成績按照相應的比例計算得出,目前瓊臺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雖然採用無紙化考核,但是沒有及時更新試題庫的知識,知識點比較陳舊。學校應該針對這一門課程設計開發出標準化考試系統,針對傳統紙質考試的不規範化、系統化、科學化和智慧化,設計開發基於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標準化考試系統,採用標準化考試系統,建立知識點試題庫,對試題庫進行科學、高效、經濟、靈活的管理。同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考試系統操作練習,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操作計算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結語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知識更新日益加快,計算機知識越來越受到青睞。大學計算機基礎是各高校面向大一新生開設的一門計算機基礎課程,目的是使學生獲得進一步學習資訊科技所必備的基本知識、基本操作技能和應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

  參考文獻:

  [1]賈遂民,張玉.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鄭州師範學院資訊科學與技術學院,2014***7***:71-73.

  [2]朱鳴花,趙銘偉,趙晶,等.計算機基礎教學中計算機思維能力培養的探討[J].中國大學教學,2012***3***:33-35.

  [3]周麗華.資訊化時代高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改革探討[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2013***4***:179-181.

  [4]善運偉,耿植林,陳蓉,等.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分析及課程改革思路[J].軟體導刊,2013***6***:13-18.

  範文二: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案化教學模式分析

  摘要:應用基礎是高職計算機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學生內化理論知識、掌握計算機操作技巧等關鍵。而在當前教學中,教師仍然堅持傳統教學方式和方法,難以激發學生興趣,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而專案化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顯著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本文將從專案化教學模式概念入手,圍繞著該教學模式應用流程提出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關鍵詞:專案化教學模式;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應用

  教育教學現代化發展趨勢下,新型教學理念、方法層出不窮,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下“滿堂灌”的弊端。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計算機課程成為高職教學體系的一部分,為我國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技術型人才。為了提高人才計算機應用能力,積極引入專案化教學模式成為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通過該模式的引入,能夠藉助具體專案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提高其計算機操作能力。

  一、專案化教學模式概念

  所謂專案教學模式,主要是指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引入具有綜合知識內容、且實用的專案,通過對專案的描述將整個工作過程劃分為多個模組,並在模組上細分工作任務,促使學生能夠在特定時間內開展任務討論等活動,最終在此過程中,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點[1]。就本質上來說,該教學模式的實施是一個互逆過程,學生在完成知識點學習和掌握的過程,也能夠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目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職業素養及專業水平,特別適合計算機應用基礎等課程中。

  二、將專案化教學模式引入到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有效措施

  該教學模式在具體應用中,可以按照專案設定——學生分組——學生討論——專案實施——專案評估流程開展工作。具體來說如下:

  ***一***設定具體專案

  專案設計作為專案教學的基礎和核心,為了能夠達到更好地設計目標和效果,在實際操作方面,需要學生對專案設計產生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進而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設計出更好地作品;而就理論方面來說,教師應結合現代企業發展需求,確定一個清晰具體的評價標準,以便於對各個作品進行評價。比如:在學習“平面設計”相關內容時,身份證件照的製作,設計專案的目標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學籍表中的圖片。受到拍攝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照片版式等存在一定差別,需要對照片加以調整,提高其規範化水平。基於實際需求的迫切性,教師可以確定該專案,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還能夠引導學生更為深入地理解該項課程。

  ***二***劃分專案任務

  專案化教學模式積極作用的發揮取決於專案選取及工作任務的設定。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專案實踐目標,合理劃分工作任務,構建立體化專案實施體系,具體方式如下:首先,教師將教學示範專案細化為多個子專案,並按照學生接受能力排序,並設定多個子任務,圍繞著子任務進行學習,如教師將學生分為A、B、C三組,在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相關知識時,教師讓A組學生掌握基本概念,B組學生掌握計算機應用型別及特點,C組學生掌握具體操作方法,提高教學針對性。其次,在課後練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站在理論角度思考問題,將理論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探索解決專案中問題的各類方法。最後,在經過前兩個學習步驟後,學生已經基本上掌握了課程知識,為此,工作任務可以由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確定,提高學習針對性[2]。例如:針對照片畫素不高、照片模糊等問題,促使學生按照之前學習的圖片修復方法對圖片進行修復處理。通過這種方式,一些學生很快製作了學籍照片,還有部分同學製作了不同背景、不同尺寸的整版照片,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

  ***三***重視專案操作

  專案操作作為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關鍵,不同於其他專業,計算機應用知識基礎教學更加強調實踐操作,如果忽視實踐教學,學生很難深入理解和掌握計算基礎知識,無法更好地適應日後工作。進行專案操作時,為了讓學生更加紮實的掌握專案操作技巧,教師可以將專案拆分為幾個不同結構,根據拆分後的子專案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操作過程當中,學生既可以單獨完成專案操作,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深入到學生中,如操作遇到疑點、難點時,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讓學生能夠完成操作任務。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更好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和技能。

  ***四***創新教學考核體系

  專案化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傳統考核方式已經不適合該教學模式,需要進行相應調整和優化,積極創新教學考核體系,關注學生技能積累及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一,考核體系要加強對學生磁碟管理、word、excel等方面的考核,考察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程度;第二,理論成績可以通過對學生專案論文的撰寫,將知識的綜合應用等內容納入其中;第三,需要對學生課堂表現進行評價,綜合評價學生基礎知識、上機操作等內容,培養學生綜合素質[3]。另外,還應豐富評價主體,如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等,採取專案成果實驗、演示答辯等形式實現對學生的綜合考核,側重對學生實踐操作方面的考核,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資訊化人才。根據上文所述,專案化教學模式作為高職教學改革的產物,是建立在高職教學與學生特點基礎之上形成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專業水平等方面佔據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明確認識到引入該項教學模式的必要性,樹立現代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個體發展需求,設定專案目標,細化專案,並引導學生參與到實踐操作過程中,創新教學考核體系,構建高效課堂,從而促進計算機專業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段秀麗.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專案化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科技資訊,2012,***05***:205.

  [2]章曉英.基於專案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無線互聯科技,2012,***07***:227-228.

  [3]張文英.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專案化教學實踐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2***: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