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學習方法的精髓

  語文的“廣”和“深”常令人望而生畏,以致喪失了學習的信心,認為語文要提高比什麼都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一、端正態度

  儘管誰都想語文打高分,但就現實來看,許多學生自我感覺語文水平良好,真正像學英語數學那樣花大力氣學語文的並不多,其原因主要是緣於同學中普遍存在的兩種錯誤認識。

  1、認為語文拉分不大。

  這些同學似乎很精明,常拿語文和數學比較,認為語文的拉分遠比不上數學。他們看到語文成績最落後的也能考七八十分,最優秀的也就一百二三十分,相差五六十分,不大;不像數學,最高的近一百五,最低的也許五十以下,相差一百,真是懸殊。這種比較從表面看很有道理,但事實上經不起推敲,只看到了一面,沒有看到另一面。因為真正稱得上拉分的應該是總體水平相差不大的同學之間的比較,看他們是否因為某一門功課的緣故而使總成績受到了影響,這兩位學生應該是具有可比性的。如果兩位學生總體水平不在一個檔次,也就不具備可比性,那又何必比呢?再說,我們看拉分,不應侷限於個別與特殊,應著眼於整體與普遍,就全體看,在高考中,因為數學而損失幾十分的同學並不比因為語文而損失幾十分的同學多。每年高考,同一個班的同學,都會有學生語文只考九十分左右,也會有一批學生語文考到一百二三十分甚至一百四,之間的較為普遍的拉分是三十至四十分。而一門理科的較為普遍的拉分也就三四十分。

  2、認為語文提高不快。

  語文的“廣”和“深”常令人望而生畏,以致喪失了學習的信心,認為語文要提高比什麼都難。語文的學習好比在一湖水裡放鹽,明明放了很多,依然嘗不到鹹;不像有的功課的學習,好比在一碗菜裡放味精,放一點點就感覺很鮮。然而,鹽放幾天也許感覺不到,放一個月甚至幾個月是一定可以感覺到的。語文的提高快不快,要看你確立一個怎樣的時間範圍。如果確定為一星期,那肯定是比不上其他功課的;如果確定為一個月或者一學期,那就絕對不比其他功課慢。

  “態度決定一切”,只有端正了語文學習的態度,確立了語文學習的信心,下面的學習方法才能對你發揮作用。

  二、積累知識

  積累,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很多同學都對此不以為然,有人甚至說,我背這些東西有用嗎?我花了大量的時間,最後的受益也不過是幾分而已。我想說,這樣的想法是極不可取的。首先,語文是不能僅僅靠著背的還要分析與理解。高考題目是不可能被我們猜中的,而我們只要努力就能夠保證全對的題目,就是字音、字形、成語、詩詞這些基礎題目,而這些題目的解答,都是需要我們深厚的積累的。同時,豐富的積累也會提升我們學習語文的整體底蘊。對,底蘊。這種底蘊也決定了學習語文的實力。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試想,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人會發愁寫不出文章嗎,會擔心讀不懂閱讀內容嗎?哲學中也曾提過量變與質變的關係,積累便是量變,做好積累工作,才能迎來語文水平的大飛躍,也就是質變。

  同學們在每天一定拿出時間整理基礎知識加以鞏固。整理一個就要徹底把它落實到位。前幾天對著某個同學的筆記提問了她筆記上寫的字詞“好高騖遠、趨之若鶩”,我問裡面的WU是什麼意思,這個同學不知道,這樣的整理是無效的。你不僅僅要會寫,還有懂得意思,還要明白如何使用,這才是真正的整理。所有語文課本中要求背誦的篇目都應該倒背如流,重點文言文的相關知識點也應該落實好——不要覺得這些很難完成,在高三一年,這些工作你至少要做兩遍。作文不好的同學,多讀經典的美文。《語文週報》《作文素材》都有不錯的,一定要選自己喜歡的,有意識地從形式到內容模仿。經典的要熟背。有的同學整理了一些素材,但是不會用,最關鍵的原因這些素材許多是應付老師的,一定要找自己喜歡的素材,廣泛地蒐集相關的材料,展開相似相反聯想,多看多感悟,不斷豐富,這個素材才會融到你的骨髓。寫起作文來,才會從容。材料無所謂新舊,有獨特的感悟,就是新鮮的。再看看本次作文的範文片段,我想你會有這樣的感悟。

  “一切只緣於有時我們追求得太盲目,太不切實際罷了。杯中日月何曾落於杯中?我們的心杯一盞,何能斟盡人間春色,又怎能被蠅營狗苟的利害得失而攪濁了歡樂這杯清酒?

  淵明玉杯一盞,自知盛不了折腰的五斗米,便掛印飛離彭澤縣,一樣在東籬找到了他杯中的可盛之物,釀了一生菊香以饗後之來者。子瞻應該是一盞琉璃杯,清透如他的品性,江上清風、山間明月雖不能抗其永恆而據為己有,但他一樣盛滿了超脫心境和樂觀心性,快意當前,造化之中而不被造化所弄。”

  陶淵明、蘇子瞻大家熟知,加上理性的感悟和神采飛揚的文筆,讓人印象深刻。

  三、精練試題,精心總結

  不要以為題海戰術只對數理化有用處,對於語文來說,雖然不必那樣誇張,但適當的題目訓練量還是必須的。通常來說,高三一年會將語文所有的題型做一遍。這個時候,一定不要把做題當成任務,或者是一味盲目地刷題。做題之後要看看自己常見的錯誤在哪裡,然後針對這個錯誤加大題目的練習量。其實高三最難得的就是頭腦清醒,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誰能保持理智,冷靜地對待自己出現的漏洞並妥善地解決,誰才會贏得最終的勝利。多練習,其實也是為了培養做題時的手感,加強自己做題時的自信心。

  善總結,是語文學習中非常關鍵的一步,也是一般同學缺少的步驟,也是許多學生語文成績徘徊在100分左右的關鍵所在。就拿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來個不恰當的類比吧,之前的積累和練習,就相當於攝入量,而總結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同化量的多少。這也許就是在付出相同心血和努力,積累量和練習量大致相同時,仍然有成績高低之分的原因吧。攝入量大,並不代表同化量就大。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總結工作。

  這項工作的要求的確有些高,初次進行時,同學們可能會有些無從下手。最簡單的總結,是將學過的知識條理化,在腦海中形成網路。譬如,詩歌鑑賞中有幾種型別的詩歌,審題時需要關注哪幾個字眼,是否有一些答題步驟或者技巧是所有題型共通的。這樣的總結比較概括,是對整體而言的。做好這種總結之後,就可以嘗試再細分,對每個小部分進行更加詳盡的總結。同學們可以將最近的幾份卷子放在一起,然後對比自己的答案和標準答案,對比這幾年來的相似題型,認真琢磨。將這些試卷放在一塊進行比對分析,就能發現命題規律,也能發現同類題目的解題規律、方法技巧。從而達到弄透一題,旁通一類的目的。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這樣印象才會深刻。對於各次考試中頻繁出現的型別題將是高考必考題型或熱點問題,一定將處理辦法熟練掌握並在頭腦中固化下來。對於答案得分點的疑問,一定要多問老師,不要給自己的知識留下死角。這樣進行幾次,比較得多了,自然就會有自己獨特的領悟,也容易看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同學們不妨一試。

  四、反思錯題。

  對錯題再反思糾正,這似乎是老生常談。老師們可能都這樣要求過,但是很多學生並不能將此落到實處。認為花同樣的時間,不如再做些新題、多見些題型。殊不知,錯誤往往帶有劣根性、反覆性。有些錯題當時理解了,現在可能又模糊了;有些錯誤其知識點本身就比較難理解;有些錯誤概念很容易出現模稜兩可,需反覆強化才能解決問題。老師們經常遇到過這樣的尷尬和無奈:前一段時間剛練過講過的題目,在下一次模擬考試中又碰到這樣的原題,有些學生仍照錯不誤。錯題暴露了考生知識的薄弱環節和思想方法的缺陷。十幾套題中曾經出現的錯誤,可以說基本涵蓋了你在高考中可能出現錯誤的所有型別。考前你把這些錯題都搞清了,在高考中你就會最大限度地避免同類錯誤的重蹈覆轍。

  五、勤練語言,多寫片段

  對於寫作水平的提高,除了上文提及的積累材料和堅持閱讀之外,還需要做的就是勤練語言。任何藝術長期不練都會生疏,齊白石一天不畫畫就感覺異樣,我們語文寫作也是如此。最好是每天寫日記,長短不限,但每天寫寫;實在做不到,一週無論如何得寫一篇。而且還得注意多寫寫應試作文,加快自己的作文速度,錘鍊自己的語言能力。現在高考作文批改較為流行“一票肯定製”,就是說只要你的文章在某一方面很是突出,其他方面即使只是一般,也可以因此得到很高的分數。所以,為了提高我們的作文得分,平時我們格外要注意多練習遣詞造句,讓自己有這方面的特長,為自己得高分多增加一些砝碼。在日常寫作時要注意運用多種語言技巧:比如,多引用名人名言、詩詞名句、諺語俗語,多運用各種修辭手法,議論文善於運用設問、疑問、反問、排比、對比,記敘文巧用明喻、暗喻、擬人、比擬、象徵。如果這些你都不會用,那也沒關係,如果你喜歡唱歌,那就用歌詞吧;如果你喜歡看電影,那就引用經典電影的經典臺詞吧;如果你很新潮,你就多用一些時尚詞彙吧…… 但是,我所說的這麼多語言的修飾,並不是要你在同一篇文章中同時使用,這樣一來,整個文章一定會顯得雜亂無章、華而不實,難免有堆砌之嫌。不論使用什麼樣的方法,都要注意恰到好處,適可而止。

  我所說的語言的錘鍊也不等於追求華麗的詞藻,美麗自古以來都和質樸清新、淺顯通俗並不矛盾,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用大白話鑄就了千古絕唱,余光中的一首《鄉愁》用極其普通的語言傾倒了無數海外遊子,關鍵是看你擅長於什麼樣的語言風格,你的文章適合用哪種風格,你只要把你的特長在文章中發揮出來即可。我們勤練,就是試圖通過練來讓自己有這樣的特長。

  司湯達的墓碑上,刻著他的三句話:“活過了。寫過了。愛過了。”是的,生命的美麗不在於結局如何,而在於所經歷的那一段歷程。高中生活尤其是高考是我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經歷,珍惜它,無論結果如何,它都會是我們今生受用不盡的財富,因為,我們從中可以得到遠遠超出分數本身的東西。追求只是過程而非結果,孜孜以求的一生,本來就是一支動聽的歌。

  學習方法因人而異,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我認為,對任何人都適用的一點就是廣泛地涉獵,艱辛地付出,不斷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就能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