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外語翻譯教育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
季羨林先生認為, 目前國內翻譯隊伍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培養翻譯專業隊伍重視不夠, 二是翻譯的專業訓練還嫌薄弱。
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當前外語翻譯教育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參考閱讀:
[摘 要] 社會的發展對於翻譯的需求越來越多, 然而受翻譯的大環境的影響, 當前外語翻譯教育教學卻面臨著很多問題, 這些問題已經成為翻譯界關注的焦點。本文從教育教學實際出發, 分析了翻譯教育教學所面臨的問題, 探討了在教學等微觀領域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關鍵詞] 翻譯 教學 問題 對策
[論文正文]
當前外語翻譯教育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1、引言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 學外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跨文化交際, 而跨文化交際離不開翻譯, 因此學生的翻譯能力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得到重視。而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 我國當前外語翻譯教育教學現狀很不容樂觀。本文對我國當前外語翻譯教育教學面臨的問題做了一些研究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2、當前外語翻譯教育教學面臨的問題
2. 1. 受心理因素的影響, 對“小處”認識不夠很多外語專業翻譯方向的學生和其他學習外語的高年級學生在翻譯時常常有這樣的體會: 文章中的大詞***生詞、難詞*** 和大句子***長句子、難句子*** 只要注意運用翻譯策略和技巧, 譯文通常都會很精當。而文章中的許多常見的“小詞”和“小句子”卻往往會成為翻譯的難點, 這並非是因為他們看不懂或理解不了這些“小”的詞和句子, 而是因為雖然總覺得心中有數, 下筆時卻不知該從何說起。
C. H. Judd 的“經驗泛化說”認為, 學習活動之間的共同成分促成了學習先期習得的經驗***知識*** 向後期學習活動的遷移。Harlow 的“學習定勢說”認為受學習意圖或學習心向的影響, 學習在方法上會形成定勢。因此, 受先前***知識*** 經驗和學習定勢的影響, 學習者在學習時容易出現忽視先前已習得的知識, 並在其再現時對其進行習慣性處理的現象。這就造成了很多學生對“已認識的詞、句”認識不夠。
很多學生認為認識單詞和句式就是指會單詞的拼寫, 句子的結構, 知道單詞和句式的個別的, 常見的意思。而實際上, 對於翻譯文章來說, 這種認識是遠遠不夠的, 甚至有時可能是無濟於事的。因為特定的文章及背景賦予了文中的每一個單詞和句子特定的意義, 這就使得我們原本認識的單詞和句式有了特定的理解方式和翻譯方法。單詞和句式在文章中的這種“特化”的過程,
經常會使得它們的意思發生遷移。因此, 如果我們在翻譯文章時不明就裡, 試圖生搬硬套已知的部分知識、資訊, 勢必會弄巧成拙。
2. 2. 教師的片面強調和誤導
翻譯教學應該在翻譯理論的指導下進行, 但究竟該選取那些翻譯理論來指導學生的翻譯實踐, 卻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校的培養目標來擬定。翻譯理論可以指導翻譯實踐, 可以在巨集觀上決定譯文的思路, 增強我們的應變能力, 但不能狹隘地理解為是指導學生具體怎麼譯詞、譯句。然而外語教師在課堂上處理文章翻譯時, 往往存在這樣的問題:
1*** 片面注重和強調對“大詞”、“大句子”的理解和翻譯。
而教師眼中的“大詞”又通常限於翻譯材料的關鍵詞和學生不太認識的詞***尤其是結構複雜詞*** ; 至於“大句子”, 則通常被教師用來指代那些詞彙多、結構複雜的句子。學生通過反覆地訓練, 翻譯大詞、大句子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在小詞***如關聯詞***、小句子翻譯方面卻很生疏。當學生自己在進行翻譯實訓時, 也常常會因為這些小詞、小句子而大傷腦筋。於是, 就會不時地犯這樣的毛病: 漢語譯成外語時, 譯文是一種漢語式的外語; 外語譯成漢語時, 卻是一種外語式的漢語。
2*** 忽視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雙語修養的培養。
合格的譯者必須具備很高的綜合素質以及良好的語言功底, 必須具備駕馭兩種語言行為的一系列能力。有些初學翻譯的人常說:“原文我懂, 但不知道該如何翻譯。”這就反映出一個現實的問題: 目的語的水平亟待提高! 長期以來, 在我們的翻譯教學過程中, 常常根據某教材的具體內容, 通過譯例來闡述翻譯理論, 解說某一技巧, 然後根據該理論或技巧來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雖然這樣有助於學習者在入門階段掌握翻譯理論和技巧, 卻不利於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和應變能力。而在實際的翻譯工作中遇到的文章和文體五花八門、各式各樣, 內容也不象教材中那樣單一, 所以有的學習者就嘆息所學無用, 在翻譯過程中依然我行我素, 隨機應變, 譯文的質量不高, 很難勝任翻譯工作。
還有一些學習者甚至認為翻譯就是文字本身的事, 因而只講求在單一語境中的文字對等層面的翻譯, 跟在原文後面, 囿於原文的文法特點, 在源語和目的語之間對材料所進行的簡單直譯***即所謂的“文字對等”*** , 使譯文不符合目的語的文法習慣。而這種直譯往往會造成對語源材料在深層意義, 甚至是文化層面的曲解。
2. 3. 當前我國翻譯的環境的影響
我國的翻譯專業技術人員現已達到6 萬名之眾, 另有數十萬人以不同形式從事翻譯工作。中國雖是“翻譯大國”, 卻遠稱不上“翻譯強國”。因翻譯界繁榮的表面下, 高階翻譯面臨一將難求的窘境, 粗製濫造、質量低劣的翻譯作品氾濫。而在翻譯質量下降背後, 是翻譯界和出版界對經濟利益的狂熱追求, 這不僅嚴重損害了翻譯界的形象和聲譽, 還將對我國翻譯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威脅。
這樣的翻譯環境對我國的翻譯教育事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 翻譯教育開始功利化, 只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 忙於自己的業餘翻譯, 而在教書的過程中翻譯理論和實踐脫節, 具體表現在翻譯理論嚴重滯後, 實踐過於老套, 跟不上社會的發展。其次, 學習翻譯者心浮氣躁, 現在許多大學裡只把翻譯當做學外文的一種附屬, 好像學了外文, 拿本字典就能當翻譯了。第三, 在市場上的五花八門的各級各類教輔資料和文學譯本, 其中雖不乏物超所值的寶典, 但也有為數不少粗製濫造的劣質產品。嚴重影響外語學習者的學習程序。
最後, 與文學翻譯質量低下的問題相比, 日常生活中的翻譯差錯現象更加嚴重。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常務副會長林戊蓀指出, 在中國, 無論是旅遊指南, 還是產品介紹, 無論是名勝古蹟的說明, 還是街頭巷尾的標牌, 外文翻譯差錯已到了“俯拾皆是”的程度,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擾著我們的課堂教學。
3、對策
季羨林先生認為, 目前國內翻譯隊伍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培養翻譯專業隊伍重視不夠, 二是翻譯的專業訓練還嫌薄弱。因此要改變我們目前的翻譯教育現狀, 培養出有發展潛力的翻譯人才, 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 要儘快建立翻譯人才和機構的准入、評估等相關管理辦法, 促進翻譯職業化, 對譯著的出版單位有一個資格上的認證, 另外翻譯出版的流程也應當加以規範使翻譯服務企業和客戶能夠對翻譯作品進行“有根有據”的判斷, 做到優勝劣汰。在這個前提下, 儘快制定相應的翻譯人才培養總體綱要, 用來指導我國的翻譯教育教學。
其次, 對於翻譯學習者來說, 要端正態度, 真正學會翻譯並從事有價值的翻譯實踐工作, 而不是粗製濫造地胡譯甚至乾脆直接抄襲優秀的譯本來獲取不義之財。
第三, 外語教師應站在“文化交流”的高度, 秉承“以學生為本”, 服務學生的理性心態從事翻譯教育教學工作。一要向學生灌輸翻譯的文化觀, 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理性的學習動機, 讓他們明白翻譯者絕不是, 也不能為翻譯而翻譯, 而是要把優秀的科學技術及先進的文化成果高質量地互譯, 是為了更好地促進中外文化、科學技術的交流。要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強化對大詞、大句子翻譯策略和技巧訓練的同時,
注重培養學生嚴謹, 細緻的翻譯態度, 保證翻譯工作的嚴肅性和高水準。讓他們時刻謹記:翻譯之中, 大處須用心, 小處亦不可隨意。尤為重要的是要注重強化學生對源文相關背景, 文化知識、資訊的重視和理解, 促進學生形成新的積極的學習定勢: 養成在特定的語境中有針對性地理解和處理文字的習慣。
4、結語
我們目前的翻譯市場繁榮異常, 但是浮華中有危機。翻譯教育教學現狀受其影響也不容樂觀。但只要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從翻譯教育教學一線出發, 本著培養高階翻譯人才的目標, 勤於實踐、大膽創新、善於總結, 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就指日可待, 合理規範、健康有序的翻譯市場也定會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