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蔬菜種植的面積

  中國氣候複雜多樣,適合大部分的蔬菜種植,那麼你們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我國蔬菜種植面積為127.4萬畝,總產量達17.9萬噸。其中冬瓜產量為11030.3噸,芹菜產量為42069.7噸,茄子產量為32889.6噸,大白菜產量為146676.2噸。

  多年來,我國蔬菜生產持續穩定發展,種植面積由1990年的0.95億畝增加到2011年的2.95億畝,產量由1990年的1.95億噸增加到2011年的6.79億噸。

  當前,我國蔬菜消費需求呈剛性增長趨勢,但保障穩定供給任務依然艱鉅。今後,我國將從穩定種植面積、加強集約化育苗建設、開展標準園建立、加快選育新品種、促進產銷銜接等五方面採取措施,促進生產穩定發展。

  中國蔬菜種植競爭力分析

  在產銷量增加的同時,我國蔬菜在國際市場上的整體競爭力也在不斷增強,蔬菜已經成為我國最主要的出口農產品之一。據統計1990年我國的蔬菜出口量為142萬噸,列世界第六位,2001年達到了511萬噸,比1990年增長約2.6倍,居世界第一位,而到2013年,國內食用蔬菜、根及塊莖進出口總額為104.20億美元,同比增長11.79%;實現貿易順差53.21億美元,同比增長18.12%,順差規模大幅擴大。在出口市場上,我國蔬菜已經出口到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市場佔據了重要的地位。

  雖然我國蔬菜產業國際市場競爭力整體在不斷增強,但我國蔬菜產業依然存在較多的問題,制約了我國蔬菜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具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1、產品質量水平依然有待提升。雖然近幾年我國蔬菜整體質量水平在不斷提升,但區域性地區、個別品種農藥殘留超標問題時有發生。除此之外,蔬菜標準體系缺失、監管手段偏弱、監測與追溯體系不健全等也影響到了我國蔬菜產品的整體質量水平的提升,而這對我國蔬菜產業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提升顯然是不利的。

  2、行業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快。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果蔬流通腐損率高達20-30%,每年損失1000多億元。由於我國蔬菜產業整體現代化水平偏低,加上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還較弱,使得我國蔬菜產業在流通環節中成本急劇攀升,同時還造成巨大的浪費,這不僅影響到我國蔬菜產品國內市場的銷售,還直接制約了我國蔬菜產業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提升。

  3、科技創新與轉化能力有待增強。當前我國蔬菜產業大多依靠傳統產品的種子種植,由於科技投入不足,我國每年要進口超過8000噸的海外蔬菜種子,進口種子的銷售額佔據了我國蔬菜種子年銷售額的25%以上。由於優良種子的缺失,使得我國蔬菜產品的品質很難得到有效的提升,這也嚴重的制約了我國蔬菜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雖然當前我國已經成為蔬菜產業的全球大國,但我國要想成為蔬菜產業強國,國際市場競爭力得到顯著提升,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蔬菜栽培技術

  1、改善蔬菜生產條件

  ***1***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建立排灌系統。蔬菜生產需要大量水,但是蔬菜又畏澇漬。福建省年降水量達1000~2000毫米,而且全年分佈不均勻,因此搞好菜田水利和管理是種植蔬菜成敗的關鍵。一般菜田要求有畦溝、田邊溝、洋麵溝,“三溝”配套,溝溝相通。做到排灌自如,雨後菜田畦畦溝間不積水,需要灌溉時又有水可灌溉。菜田的地下水位應當低於80釐米。

  園藝設施基地,必須設定水泥排水明溝,確保日降雨量超過100毫米時田間不積水,並配合有全固定或半固定噴灌水設施,保證用水。

  ***2***改善土壤理化性狀。適宜天各種蔬菜生產的土壤,總的來說,不外乎砂壤土或富有腐殖質的粘壤土。這兩種土壤利於蔬菜種子發芽及根群發育;尤其是砂壤土,能大量吸收太陽光熱,增加土壤溫度,對於春季早熟栽培,具有重要意義。

  菜田土壤改良的目的在於:使其耕作土層有30釐米以上,軟鬆,有機質豐富肥沃,微酸性至中性。不同的土壤應採不同的展出改良方法:砂質土壤。這種土壤疏鬆,漏水漏肥,缺乏有機質。改良方法:增施有機質肥料;春菜收穫後、秋季種植前,當中間歇的階段,種植豆科作物,在整地時翻入地下綠肥;大量施用河泥、塘泥肥;逐年深翻土地;多次輪作豆科蔬菜或瓜類中的甜瓜、西瓜和南瓜等。

  瘠薄粘重土壤。這類土壤耕作層淺,缺乏有機質,粘結通透性差。改良方法:大量增施有機肥料;摻沙;糧菜輪作、間作或套種。

  強酸性土壤。這類土壤缺乏有機質,土壤結構差,肥力瘠薄,容易發生根腫病、青枯病等病害。改良方法:施石灰中和土壤酸度,石灰施用量因土壤的酸度而不同;大量施用有機質肥料;不施或少施生理性化學肥料,如硫酸銨;不種植易患根腫病的蔬菜,如大白菜、蕪菁等,不種植易患青枯病的蔬菜,如番茄、菜椒、馬鈴薯等。

  防菜園土壤老化。菜園土的物理結構最好,土壤肥力最高。但是如果耕作管理不善,過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種植蔬菜生產不穩定的情況,稍遇到乾旱或多溼等不良的氣候,就減產。有的甚至不論種什麼蔬菜都生長不好,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菜園土壤老化。菜園土壤老化是由於雨水淋溶,使土壤中代換性鹽基嚴重淋失;平時濫用化學肥料引起土壤酸化,土壤中有機質耗盡引起土壤團粒結構的破壞;蔬選單一科屬型別的菜長期連作,助長土壤中傳染性病害的積累和延蔓;不適當的過度機耕而引起的結果。克服菜園土壤老化的方法:增施有機肥料;施用適量的石灰中和土壤的酸度;實行輪作,採取菜園土壤覆蓋塑料地膜栽培等。

  ***3***建好農田道路網路。蔬菜生長週期短,產品數量大而且不耐擠壓,建好田間道路網路系統可以節省許多勞力,提高工效。一般4公頃左右;連片的菜田需要建一條寬3.5米左右的農用汽車或拖拉機耕道。

  修建農田道路要與田間的田邊溝、洋麵溝統一規劃安排好。通常洋麵溝與機耕道而建。

  2、建立農田輪作換耕作制度

  農田的各種作物種植制度簡稱輪作,是我國古代勞動從民創造發明的最經濟有效防治病蟲草的方法之一。合理輪作是無公害蔬菜生產的基本措施。

  ***1***城鎮近郊的常年菜地。採用不同科的蔬菜之間輪作。例如:福州郊區新店鎮桂山村的常年菜地,1995年前常年大量種植小白菜、菜心、芥藍等十字花科的短期綠葉蔬菜,結果到了1996年小菜蛾等十字花科害蟲猖獗流行。1997年後他們大量引種非十字花科的蔬菜,如菠菜、生菜、萵筍、空心菜、落葵等,相對壓縮減少了十字花科蔬菜的種植面積比例,利用這些非十字花科蔬菜與十字花科蔬菜輪作。到了1999年以後,小菜蛾等十字花科蔬菜害蟲的危害程度大幅度下降,平均每茬菜噴灑農藥次數從每茬3次,下降至0.7次。

  ***2***遠郊季節性菜地、高山或沿海低海拔地區的反季節菜地。應該把蔬菜與其它農作物***特別是水稻***用地統籌規劃安排輪作。例如甲塊地種糧,乙塊地種菜,再隔一年或兩三年再輪換回來。

  蔬菜輪作,對一般病蟲害較輕的蔬菜,一般一年一輪即可。對於有毀滅性病害的蔬菜,如大白菜、冬瓜、黃瓜、番茄、菜椒、豌豆、馬鈴薯、生薑、芋、薯蕷、草莓,非水旱輪作的,輪作間隔時間一般不少於2年。

  3、土壤消毒

  對於難以進行預期輪作的菜地,可選用如下一種方法進行土壤消毒處理,以消除連作的障礙。

  ***1***淹水消毒法。夏季7~8月間,菜地翻耕深20釐米以上,將前作收穫的藤蔓或植株殘餘以及田間雜草等切成30~50釐米枝段,均勻地鋪撒寺面,然後在田塊四周挖土築成20~30釐米高的田埂,灌入水形成比土面高5釐米左右的水層,最後將綠肥踩入土壤中進行漚熟。在漚熟期間注意加水1~2次,保持水層的深度,15天后排幹水,晒白翻犁供種植。

  如果在水面上覆蓋塑料薄膜,或撒施一些生石灰,效果更佳。灌水淹漬時間可減少至10天左右。玻璃窗或大棚塑料薄膜密閉。

  ***2***撒碳酸氫銨消毒法。夏季7~8月間,前作收穫後,在菜畦面上均勻撒施碳酸氫氣銨肥,每1/15公頃***1畝***地用量30公斤。然後覆蓋上塑料薄膜,靠碳酸氫銨分解揮發的氨氣消滅害蟲害。一般的14天后揭膜,翻犁,重新播種。可以不必再施基肥了。

  該方法適合於常年菜地種植短期綠葉類。對於有蛞蝓、錐螺、蝸牛等軟體動物類害蟲危害的地塊,用該法消毒的效果比較好。

  ***3***太陽晒白消毒法。夏秋6~9月間,將菜地翻犁,利用夏秋強太陽輻射消毒,晒3~5天后,重新再翻犁晒3~5天,然後整畦種植。該方法簡便,適合夏秋種植各種病蟲害比較輕的蔬菜。如果輪作且種植病蟲害比較輕的蔬菜,晒一次就可以了。

  4、創造適宜蔬菜生長髮育的外界環境

  ***1***園藝設施的玻璃溫室和塑料大棚必須採用專業無滴塑料薄膜,以利改善大棚的溼度,減少病害的發生。

  ***2***雜草比較多地方,最好覆蓋黑色地膜或綠色地膜栽培。該兩種地膜有除草的效果,不必噴灑化x制雜草和防止病害。

  ***4***清潔田園,減少病蟲草來源的基數。前茬收穫後,及時清除殘株爛葉,清除田間及四周的雜草,立即進行翻犁晒白,待要種時再整畦播種。前茬收穫後放置不管,待要新種時,匆匆清理田間,馬上翻犁整畦播種的做法是錯誤的。它將使菜田土壤中滋生遺留下許多病、蟲和草籽。

  日常田間操作管理疏拔下的病果、爛葉和整枝、打頂摘下枝梢及疏下的小果等,都必須集中帶出園外銷燬或集中作堆肥或漚肥。禁止把病株爛葉等扔入溝渠中。

  菜園翻犁時,及時用細耙將前茬遺留在園中的殘留農膜碎片剔除。

  在清潔田園時,不要遺漏田埂、溝渠、水壑、邊角地中雜草,要一起清除乾淨。

 

猜你感興趣:

1.廣東省蔬菜種植面積

2.種植市場調查報告範文

3.大學生創業種植蔬菜故事

4.關於蔬菜種植的學術論文

5.農民創業成功經歷

6.南方露天番茄種植技術